论现代中国盆景是错误的演绎(三)
2014-03-26 青龙庄盆景
试想目前盆景的极限是最高或最宽不超过一公尺,然而市面上却以一公尺为主流,这一现象意味着什么呢?这说明目前盆景市场的理解出了问题,因为无论从字面上理解或者是从含义探索,盆景都不应该由一些门外汉说了算,至于谁对谁错且听我分析即可一目了然。
所谓极限一公尺,就是说不能够超过一公尺,那已经是它的最大尺度,那么说超过一公尺就不属于盆景了,然而离开有效期限越远的一公尺,它的有效价值也就越高了。故此,越小型的盆景越能表现出自然面貌的苍劲古趣,它的艺术价值也相应的提升了。
然而这些论据都不是今天的主题范围所耍争执的话题,而是从那被限定的一公尺中,让我们看到事实的真象,因为所谓极限就是不能再容纳更大的标准了,那么相反则倍受欢迎。从这怪诞不经的规定中(即标榜小型又以极限为主流) ,我们可以勾划出盆景本来的面貌,加上史册记载中的词汇,如宋朝称谓之为些子景,就是一点点的景观,现代的同义词即谓之盆景。
这些根据都清楚的说明了盆景在一开始就是小型的玩意儿,所以才有了缩龙成寸和咫尺千里的比喻。然而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又当何解呢?这将是一个有趣的假设,因为这些天马行空的假设必须放开和致疑现有的盆景观念,才能有效的开拓全新的视野,所以我希望大家抱着如斯心态来继续这一篇章的主题,即由我姑且言之,您姑且听之好了。
由于时代久远,当我们追溯至唐朝,唯一留存下来的物证只是偏隅一处的章怀太子墓画中,发现有侍者手托浅盆,在盆中有小花小景,故谓之源起当朝。在断代上这已是最保守的估计,然而那约一千三百年左右的年历在于整个中华文化来说,却又似乎太年轻了点。或许应该说,盆景虽同列中华国粹宝座,却是个中最后期方能荣登宝殿的项目。
一般技艺的演变都是随着文化的渐进而逐步被提升,例如中国的书法与文字,就是由象形文字到甲骨文字,而后才向篆,隶,行,草,楷。水墨画亦由粗糙浅显到意境佳妙,运笔如神。
至于盆景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诞生和形成那特有形态,由于年代久远,可考文献亦没有明确记载,所以导致后人以为盆景只是莳花栽树的小玩意儿,并逐渐演变成今日的挖材粗制的所谓盆景,这些假设在我个人的臆念中,乃难登大雅之堂。
于是乎,有必要重新设制当时的现场局面,让历史的再现更具说服力和合理性。众所周知,中华文化五千年,是包括先民思维的孕育期至文化成熟期,而后发展至今天,我们也知道,在三千年前中国出现了许多大思想家,大哲学家,他们的一些学说一直影响着现代的我们,换句话说,在两三千年前中华文化就已经发展成熟。
未完待续。。
作者:青龙庄盆景—林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