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现代中国盆景是错误的演绎(四)
盆景的出现,是在文化思想完成定形后才跃上这文化的舞台上。当时中国正处于强盛的一方霸主,势力财富的优势,把奢侈浮华的生话极尽能事的往上开拓,所以当代的绘画,宫殿建设,器具用品都各自取得长足的跃进,当安逸玩乐达到巅峰期,只有开拓更新鲜事物才能满足当时的王公,大臣,仕大夫们的要求,于是盆景应运而生。
它是集绘画,书法,诗词,园造于一身,以更简练,更轻巧,更真实的目的呈现,任把玩并开展超世代的感观,把这种新鲜,活生生的景观,喻为无声的诗,立体的画。
试想,集当代文人,士大夫,巧匠,王公大臣等上层社会的主导人物,加上当代来自各国的奇人异仕,几乎可谓之集世界之最,依既有的艺术理论和匠心独运,以他们那卓越的见地,盆景的形式应该在一出现不久后便能成就一定的高素质。更何况,在经历了千多年无数代的盆景艺人们的千锤百炼,盆景的模样可能像如今这等由看看,扎扎,修修,剪剪就能成就的面貌吗?
何况,目前这种以挖掘山野树材的做法,并非中国盆景首创的新技术,虽说当年周瘦鹃老人开发这新技术时并不知其实日本已早在上百年前即广为运用,所以也说不上抄袭,可是大家跑着同一路线,落后固然令人担忧,可是对方所进行的方向是否有误,才是值得咱们深入的探讨。
在上世纪中,新中国在稳健的领导下,实行百花齐放的政策,由当代著名诗人兼盆景艺人周瘦鹃老人首创当年挖掘,当年培育,当年制作,当年上盆以及当年观赏的新面貌,这在当时的确是应时代的需要而开展的新技艺,所以苏州园林单位开办了全国性的学习营,因此中国传统古法的扬派,苏派的一些造型技艺都渐渐被新兴的岭南盆景(周老遗教) 所淘汰,这虽是新中国新盆景的诞生,同样的也是传统盆景那怡情养性或修身理性的主要目的的终结点。
然而,日本也同样以挖掘山采素材为主要选材来源,而且比中国更早,更完善,所以我一再提及中国盆景也跑上挖材的技术将是一条不归之路。毕竟挖材不环保,而且严重破坏生态和使物种濒危,何况日本早在数十年前随着经济的开拓之际,早已把他们的盆景推广至全世界,所以要让世界承认和接纳中华盆景,并重夺文化遗产的实际地位,全面反思的自觉行动,必然成为当下热门题目。
尤其是目前以挖材得到的货源,无论是在中国或日本都已逐渐灭绝,都被长期山采的作业给耗尽,所以导致物以稀为贵,这种假相呈现的错觉让许多初学者误以为那些越大型的盆景就肯定价格越高,甚至被传媒误导,以为高价品其品质也一定高超,殊不知这只有加速环境的破坏,尤其这现象对海外那些初引进盆景艺术的国度更是起着反面的教育,因为南洋一带的岛国正拥有丰盛的这类素材,由于长年雨打风吹,动物摘食,村民樵采,加上雷雨频繁,物种茂盛,几乎采之不竭,扪心而言,在不经正确理解和掌握正确认知之前,即已大事挖掘,贱价抛售,这种种行为徒令环境倍受破坏,导致土壤流失,生态失衡以及物种濒危。
而今,现代盆景传入这区域也已历数十载,一些天份高的盆景制作人的作品亦有超越原产国的日本和中国,毕竟材质的优越,地理的特性,使到依赖天然素材造型的现代盆景不再占技术优势,更谈不上文化素养,现代的盆景已经失了根基,连许多完全不懂中华文化的岛民异族人仕都能在赛场胜出,古代那以文化享誉中外的盛景,已不复存在!
而今,现代盆景传入这区域也已历数十载,一些天份高的盆景制作人的作品亦有超越原产国的日本和中国,毕竟材质的优越,地理的特性,使到依赖天然素材造型的现代盆景不再占技术优势,更谈不上文化素养,现代的盆景已经失了根基,连许多完全不懂中华文化的岛民异族人仕都能在赛场胜出,古代那以文化享誉中外的盛景,已不复存在!
未完待续。。
作者:青龙庄盆景—林家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