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盆景的五大流派之一 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 PenJing8
中国盆景的五大流派之一 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2016-07-05 14:57:39  浏览:24
 
中国盆景的五大流派之一,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扬派盆景 享誉中外
一寸三弯、水旱盆景是最大特色
 
中国盆景的五大流派之一 入选国家级非遗项目

红园盆景曾经闻名全国

 

 

编者按

2013国际盆景大会将于4月18日—20日在扬州举办,本次大会以“传承文化、亲近自然”为主题。扬州盆景作为中国盆景五大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名家名作辈出。本报今推出《国际盆景大会》专刊,讲述扬派盆景的故事。

盆景素有“无声的诗,立体的画,有生命的艺雕”之称。扬州盆景得天独厚,从扬州文化中受益,自身又融入扬州文化,是独具一格的高雅艺术,为中国盆景的五大流派之一。2008年6月,扬派盆景技艺入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1

千年传承,

文化人倾力助推

莳养花木盆景,历来为扬州人民视为高尚文明、怡情悦性之举。早在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477年),徐湛之在广陵做南兖州刺史,构筑园林,就已出现“果竹繁盛,花木成行”的景象。唐代姚合称扬州“有地唯栽竹,无家不养鹅”。宋代苏东坡在扬州任上曾获双石,在《双石》诗引中说:“至扬州获二石,其一绿色,冈峦迤逦,有穴达于背;其一玉白可鉴,渍以盆水,置几案间”,并作诗说:“梦时良是觉时非,汲水埋盆故自痴。但见玉峰横太白,便从鸟道绝峨眉。秋风与作烟云意,晓日令涵草木姿。一点空明是何处,老人真欲往仇池。”分明是水石盆景,一峰一石竟然引起他的无限遐想,可见盆景的魅力。

清代八怪中的郑板桥、高凤翰都喜欢画石,配以兰竹,以诗点题,俨然是盆景的写真。高凤翰一生爱石,友人说他,“遇佳石必多方罗致”,他笔下的石千姿百态,画过寿石、雪石、傲石、雅石,还画过虫蛀石,他的石画是他收集的种种怪石的写生,其《石文墨戏图》有高论:“东坡有‘石文而丑’之论,米芾有石癫、石痴之称,唯有石自甘其丑,自乐其文,唯君子与石为友。”诸多行状表明八怪对盆景钟爱有加,津津乐道,醉于心,行诸画。

清方桂《望江南十调》中说:“扬州好,花市簇辕门,玉面桃开春绰约,素心兰放气氤氲,宣石衬瓷盆。”可见花木盆景在百姓中已十分普及。

2

一寸三弯,

苦心孤诣成流派

扬州盆景分树桩盆景,水石盆景,水旱盆景几种。

水石盆景,以沙积石、芦管石、钟乳石、沙片石、英德石、龟纹石为材,复原大自然的景观,并在自然的基础上提炼概括,使之如自然中的山水,又比自然山水多一些情趣。那错落有致的石块堆叠在盆中,勾画出高山流水的气势,组成天然图画,达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效果。

树桩盆景,扬州传统习惯采用五针松罗汉松、桧柏、榆树黄杨、银杏、春梅、虎刺等树种。运用提根、整枝、摘叶、摘芽的方式使其具备干粗、枝屈、叶细、根露特点。其技艺造型常见的有几大类:

自然式,用植物生长的自然形态在盆中造形,以大自然特有风貌组景。如虎刺、六月雪、竹子等。古朴式,以植物主干与根部的自然形态,采取人工造型与自然美相结合的手法达到云片结顶和根系奇特的造型艺术。

意理式,以草木植物为主,在盆中以植物和各种石料合理配置达到完美的境地,如兰花与石、竹与石等,树石之间,顾盼有神,舒展得势,虚实相映,别具一番奇趣。

云片式,把植物枝条剪扎成多层次水平状,如黄杨、雀梅、榆树等。云片是扬州盆景的特长,老一辈的艺术家万觐棠、王寿山等将瓜子黄杨自幼培育,加工整饰,剪扎成型。它融“诗、书、画、技”于一体,形成“清秀、古雅、飘逸、写意”的风格和剪扎技艺,至今仍然是扬派盆景区别于其他各派盆景的最显著特征。如《瑞云》,其枝叶扎成极薄的片, 如伞如盖,状如飞云,叶叶俱平,且叶面向上,片片之间互相平行,顶片为圆形,其余为掌形,云片之间分布严整工稳,层次分明,上不掩下,每一片内的小枝,扎成若干弯曲,弯弯相套,枝不搭枝,扎工十分细腻,有时在一寸长的枝条上扎成三个小弯,称做“一寸三弯”,枝枝间距均匀,富有装饰美。这种云片,是模仿高山上松柏长年受风涛影响而形成的枝条横逸斜出的水平状,如黄山迎客松、送客松皆成云片之状,可见扬州云片盆景是有现实依据的。

所以,扬州盆景中的《瑞云》、《巧云》、《翠云》在世界许多国家多次展出,在国际、国内顶级展览和比赛中获得大奖,被誉为“盘根错节舞凤飞龙,古怪清奇诗意画境”,无愧中国盆景的阳春白雪,工笔重彩。

3

创新驱动,

水旱盆景占鳌头

扬州的水旱盆景,是水石和树桩的结合,现今的盆景艺师赵清泉、林凤书等在新形势下善于思考创新,深感过去古人的审美情趣是:“桩必古老,以久为贵;片必平整,以功为贵”,故意夸大剪扎的功夫,难免有削足适履之憾,他们另辟蹊径,从传统盆景中的“古、雅、奇”的风格中跳出,而以“新、巧、趣”的意境独据态势。他们“搜尽奇峰打草稿”,将伟大中华的佳山秀水缩龙成寸于方寸盆中;又能高于自然,从古代的诗画中吸取精华,将诗文画的深远的意境形象化于山石树木之中,使有限的景物,表现出无限的诗情画意。他们重在立意,贵在笔先,在同一盆中既栽种植物又布置山石,既布置水面又设置旱景,树与石相映成趣,水与山相辅相成。既讲究树木的形态美,又追求山石摆布和水面处理,拼配雕凿不露痕迹,山石植物形态自然,舟楫、屋宇配件选用得体。注重对比,体现出主客、高低、大小、远近、疏密、繁简、虚实、露藏、刚柔、巧拙、明暗的艺术辩证法。“片石有致,寸木生情”,由景激发感情,由景产生联想,由景领略到景外之意境。其精品《八骏图》、《小桥流水人家》、《云林画意》、《鹅池流踪》、《柳村诗化》,山川形胜,郊野小景,田园风光,皆可入景,其构思新颖,手法独特,因物造景,即景抒情,源于自然,高于自然,为盆景艺术开辟了一条新径。

水旱盆景在国内外展览面世后,获得极高的赞誉,各地纷纷效仿。已出口英、法、德、日及港澳台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有些精品展出时,常被当地的盆景中心高价购去收藏,专家们见到艺师现场施艺,击节叹服说,“水旱盆景的滥觞当之无愧属扬州。”

扬州盆景还注意美的和谐,强调花美、石美、造型美;盆美、架美、几案美。比如花盆,或以瓷、或以陶、或以紫砂,盆上要有图案花鸟、山水、人物;要镌刻文字,“移芳”、“凝香”、“清供”,妙语联珠,耐人寻味。更有趣的是,扬州盆景常置植物于“云盆”之中,这云盆是溶洞中天然形成的盆状钟乳石,“盆”的中央凹陷,边缘曲折层叠,外形好像去柄的灵芝,又好似天边绚丽的云彩。栽种植物后,上下辉映,相得益彰。

4

包容南北,

川派银杏邮票选

扬州艺师绝不闭关自守,而是包容南北,择善而从,为我所用,现在又从外省引进若干树种,如金弹子、贴梗海棠、金钱松、福建茶等,使扬派盆景常用树种松柏类、杂木类、花果类扩大为100多个树种。川派的蟠扎技艺,三弯九拐;岭南派的截枝蓄干,修枝剪叶;徽派的游龙梅桩、扭旋罗汉、三台圆柏;苏派的构思精微,古雅拙朴在扬州盆景技艺中都能融和。

步入扬州中国盆景博物馆,有岭南派榕树、白榆树桩盆景,重新修剪裁技巧,截技蓄干,重整体构图布局,造型或苍劲雄浑,或潇洒轻盈,富有山林野趣,形似大树的缩影,追求回归自然,减少斧凿痕迹,且表现刚劲挺拔,飘逸豪放的意境。有川派的春梅、蜡梅、罗汉松、刺柏、海棠,既有自然式,即保持树桩的原型,更加天然风趣,饶有画意,又有规则式,平枝式、滚枝式,都能发挥树桩自身之长,且不露“做手”,苍古雄奇,越老越茂,越老越奇,姿态完美,古雅可爱。有苏派的雀梅、紫薇盆景,桩景造型结构严谨,剪枝成片,特点是层次分明,舒展得势,虚实相生,具有浓郁的江南韵味。这种流派纷呈的局面表明了扬州盆景艺术日新月异,发展蓬勃。使天下盆景荟萃于一园,扬州人不出城而壶天自春,无愧于中国盆景博物馆的美誉。

包容决不照搬,扬州人从不囫囵吞枣,而是巧施扬州传统技艺,重整河山,又画龙点睛,提升其景中有情,景外有情的艺术品味,比起他处原来作品更耐人寻味,令人爱不释手。比如1981年,国家邮电部首次发行《盆景艺术》特种邮票6枚,设计家走南闯北,精选佳作,其中的“银杏乳”取自扬州。其实“银杏乳”本是川派特色,是截取千年银杏的挂乳,倒插盆中,让其生根长出枝叶,该盆景本是扬州从四川购得,经过扬州艺师的多年的驯化,树乳如山石,下部腾空,玲珑剔透,枝叶经过盘扎,如飞云绕山,乳色棕黄,叶色翠绿,自然天成,简直如一幅山水画。

扬州盆景已成为旅游景点的名片,个园、何园、冶春园、茱萸湾、凤凰岛无不有自己培育的盆景,成为厅堂布置的重要饰物。2004年建成的瘦西湖扬州中国盆景博物馆,景观更为不俗,盆景与山水融为一体。自然曲折的脉脉清流,秀石叠砌的池沼假山,鳞次栉比的楼阁亭台,城闉清梵的庵观寺庙,集北方妙景之雄,兼南方佳境之秀,颇得宋郭熙“平远、深远、高远”清旷意境之妙。

“圃人习烧凿捆缚之术,欲强松使作奇态,此如扬州豪家收畜稚女盈室,极意剪拂。”

——明人李日华《味水轩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