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启幕的2015国际盆景大会 - PenJing8
广州启幕的2015国际盆景大会
2016-03-27 14:01:55  浏览:12
 
广州启幕的2015国际盆景大会
 

 

 

广州启幕的2015国际盆景大会
 

 

 

广州启幕的2015国际盆景大会
 

 

 

广州启幕的2015国际盆景大会
 

 

    本报记者李屹 邬建玲 摄影报道

 

    本月17日至21日,13盆极具贵州特色的盆景将齐齐亮相在广州启幕的2015国际盆景大会暨第13届亚太盆景赏石大会。其中,由盆景大师高祥和贵州盆景艺术协会会长徐宁联手制作的作品“黔景荟萃”的设计可谓独具匠心:枫树、黄杨、金石榴、金雀、黑松等本土适于制作盆景的植物置于一个古色古香的多宝格中,配上肌理清晰的“黔石”一枚,整体风格淡雅别致,方寸之间就将贵州植被山石特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黔景荟萃”黔地美景

 

    “事实上,这是个金奖作品的创意。”

 

    高祥介绍,去年他曾以“黔景荟萃”命名的作品参加青岛世界园艺博览会国际竞赛盆景组的比赛,大赛共颁出金奖3名、银奖5名、铜奖7名以及优秀奖62名。“黔景荟萃”便占据了三个金奖中的一席。

 

    “在国内大赛中,许多参赛作品往往以台湾、日本等外购盆景为主体,而多彩贵州文化特色鲜明、资源丰富,却常遭外人误读,许多贵州本土作品被人认为是四川、湖南的。于是,我们决定以本土植物为主体,展示贵州的资源特色以及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创作了“黔景荟萃”,对于这份难得的殊荣,高祥谦逊地说:“我只是站在贵州丰富的资源宝库的肩上,所以才更容易脱颖而出。”

 

    高祥介绍,此次送展广州的“黔景荟萃”,便是在上次金奖作品的基础上,与徐宁一起做了部分调整和修改,选用的树木均是贵州的代表植物:金雀可入药,春季开花像一只只欢快的小雀;生于贵州高山山脊或溪涧石缝之中的黄杨,经酷雪风霜的磨砺或经潺潺流水的冲刷,使它天然地长成虬枝曲干、婀娜多姿的树形,黄杨叶小常绿、生长缓慢不易变形,是难得的盆景树材;枫树虽稀松平常,但这四季常青的‘青枫’却是贵州特色,取义‘两袖清风、一身风骨’,可与竹子并称‘君子’;来自红水河的石头,形似贵州的黄果树大瀑布……植物、石材、盆钵、几架的组合,分四个形态表现贵州山水人文景观的独特面貌和特点,营造出群英缤纷的画面感,表现了“多彩贵州”的文化意蕴。

 

    “天赐”盆景贵州独有

 

    在高祥看来,生态环境良好的贵州,其海拔2000多米的地理高差、气候的多样性、强烈发育的喀斯特地质地貌所孕育的生物多样性,本身就是极好的真山真水大盆景。同时,也蕴含了丰富多彩的盆景资源。其中具有贵州风格特色的火棘、石榴、紫薇等花果类盆景以其叶小、耐修剪、开花结果等特点享誉盆景界。兴义的盘江石,铜仁的乌江石、紫袍玉带石,晴隆的玉石,安顺的马场石以及织金县的精墨玉、罗甸县的罗甸石等无一不是制作盆景的好石料。

 

    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让全国其他地区的盆景大师们艳羡不已,高祥开玩笑说,“省外的大师们一到贵州就流口水,看到盆景喜欢得不得了,一而再、再而三地给你说要买,要交换,我们实在不好意思拒绝,只好忍痛割爱咯,可见贵州盆景的受欢迎程度。”

 

    “10年前,我们送展全国的盆景大赛,送40盆,只有一两盆入选。此次广州参展,原本组委会只给了贵州7个名额,可当我们送去13个参选作品时,评委们对贵州作品个个赞不绝口,于是,13个作品全部入围。虽然跟全国相比,贵州的盆景制作起步晚,但是,有此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未来潜力无限。”徐宁对贵州盆景产业的发展信心十足。

 

    师法自然 风物自现

 

    “其实,每一件作品都在表现创作者本身所处的地域文化和风情,就像我们的作品中,贵州山山水水是最常见的艺术形式,山石、植被、树藤永远是相依相存的状态。”

 

    从事盆景创作三十余年,高祥一直贯彻着以贵州自然山水为师、草木树石为友的理念,细心钻研中国的盆景艺术,以此为乐,陶醉其中。

 

    “过去我国民间的盆景制作,大都因袭传统,以规则式造型为主,工艺味较浓,人工制作痕迹明显,作品形式雷同,缺少新意。如今,人们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发生了很大变化,回归自然的愿望也愈加强烈。有创新和个性的自然式盆景作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我们贵州的盆景制作者,无疑有更大的优势。”

 

    高祥认为,相比于很多大城市的盆景爱好者,贵州的盆景制作者,无疑占据天时地利的优势。每天都能亲近大自然,与大自然对话。就算生活在都市的他,也能出门看到山,城里有黔灵山、东山,铜仁有梵净山、都匀有斗篷山……自然景观见得多,对大自然的理解也多了,作品也就更能趋近大自然。

 

    “‘黔景荟萃’里的每个小品,依稀可见黔地独有的自然景观。放在多宝格最上一层的黄杨,树根挤着石缝生长,这是黔南荔波水上森林的景致;金石榴的树型,像极了苗乡侗寨清水江的大榕树;悬挂的金雀,正似龙宫门前悬崖上的大古树;几架旁这颗清瘦的、鹤立鸡群却布满伤疤的松树,俨然是历尽沧桑、不屈不折、特立独行的中国文人写意”。

 

    “所谓师法自然,采百家之长,借鉴国画写意的画理和笔法,涵盖独具特色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我们创作出着力于呈现自然野趣、轻人为痕迹的盆景作品,形成了自成一体的贵州盆景体系。”采访中,高祥的一句话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为顶尖的盆景,看的不是树龄、不是用多么名贵的几架,甚至也不是造型,而是一种‘因势而为’的境界。”他表示,此“势”指的是“自然”二字,“源于自然、顺其自然、高于自然,方为盆景同好不懈努力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