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之美者,招摇之桂。”来自《吕氏春秋》的这句名言,意指世上最美好的东西,就是招摇山上的桂树。显然,在古人心目中,桂花已成美的化身。
9月24日,北京颐和园第十四届“颐和秋韵”桂花文化展开幕,将一直持续到10月11日,共展出72盆百年古桂与230余盆大型桂花;同期,颐和园还与苏州园林共同举办“苏州园林盆景精品展”,在耕织图水操学堂景区展出苏州园林精品盆景130余盆。桂花与盆景联袂演绎“颐和秋韵”无疑成为今年桂花文化展的最大亮点。
“幽卧含芳”由北京颐和园管理处提供,如此清香四溢的盆景真不多见。
因为持续18天的展期横跨中秋、国庆两个节日,金秋时节广大游客在颐和园欣赏桂花、品玩盆景可以更加从容自在。
在桂花文化展开展之际,全园以桂花为主体,融合颐和园的景观文化、花卉文化以及历史、文物等众多要素,已形成东宫门、仁寿殿、乐寿堂、长廊、排云殿、耕织图、廊如亭等8个赏花景区。辉煌的宫殿、壮丽的建筑组群与古韵盎然百年古桂一道,构筑起写实与写意并存的园林景观,使赏桂、赏园、品味中国传统文化融为一体,再现了当年皇家秋季赏花的园林氛围。
开幕当日,园内桂香馥郁、秋景宜人,引得游人流连忘返。此次颐和园管理处向游客推荐了东、西两条赏花线路,东线为东宫门-仁寿殿-文昌院-廊如亭-新建宫门,西线为东宫门-乐寿堂-长廊-排云殿-北如意门-耕织图。
桂花集绿化、美化、香化功能于一体,是观赏、实用功能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在中国拥有长达25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深受我国历代人民喜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据介绍,颐和园桂花盆栽历史始于清朝王府,园中现有百年古桂72盆。这些古桂曾散落于清宫庭与王府,后几经周折,最终落户颐和园。
目前,颐和园盆栽桂花有35个品种,近1300盆,其中金桂、银桂、四季桂、日香桂数量最多,丹桂以百年古桂为主,数量不多。在掌握花期提前和延迟两项反季节控制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颐和园在桂花引种驯化、艺术造型、文化价值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为国庆、中秋节摆花提供芳香型桂花已有多年。
自2002年开始,颐和园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都举办“颐和秋韵”桂花文化展,紧紧围绕桂花文化主题,以传统花卉为主要材料,切合传统皇家园林氛围,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烘托出热烈喜庆的节日气息,使赏桂、逛园、感悟传统文化融于桂花文化展中。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桂花文化展的另一大亮点——苏州园林盆景精品展,同样引人关注、值得期待。
与往年不同,今年游客在赏桂的同时,循着桂花的幽香,来到颐和园清静别致的耕织图水操学堂景区,就能与苏州园林盆景近距离接触啦。伫立于那一盆盆巧夺天工、引人遐想的盆景前,会不会有古人那种“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人生感慨?
在参天大树的掩映之中,漫步雅致的庭院,细细品味古雅拙朴、意境幽远的苏派盆景,相信会别有一番秋韵古意。
作为本届“颐和秋韵”桂花文化展的重要内容,本次展览展出的130余盆苏州园林精品盆景包括树桩盆景、微型盆景、水石、水旱盆景等,由苏州市虎丘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处、苏州市拙政园管理处、苏州市留园管理处和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四家单位共同参展,让游客在赏桂之余,还能欣赏中国传统盆景艺术。
盆景展期间,拙政园盆景大师曹建强、留园盆景大师芮亮元、虎丘盆景大师金建国和王静还会分别于9月24日和10月6日,进行现场盆景制作技艺演示。盆景大师指导盆景制作修剪、讲解苏派盆景的制作精义,无疑可使广大盆景爱好者近距离感受中国盆景之传统意蕴。
苏州盆景成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当代。20世纪30年代,文学家周瘦鹃参与盆景技艺的复兴后,苏州盆景再度引起人们关注。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州盆景在技艺上逐步形成古雅拙朴、意境幽远的“苏派”风格,影响远播海内外。新中国成立后,盆景老艺人朱子安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大胆创新,在技法上开创了以剪为主、以扎为辅的先例,改变了过去以扎为主、以剪为辅的办法。这项较先进的粗扎细剪法,深得全国行家们的赞许。
20世纪80年代初期,苏州先后建成了苏州虎丘盆景园、拙政园盆景园、留园盆景园等三座国内著名的国有专类盆景园,培养了一大批盆景专业技术人才,参与了国内各类盆景评比展览80次,共计获奖400枚。2013年,“苏派盆景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年是苏州园林盆景与颐和园皇家园林桂花文化展首次联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