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 变态审美还是超越自然? - PenJing8
盆景 变态审美还是超越自然?
2015-05-05 23:29:12  浏览:7

  2014成都蓝顶艺术节主题展《日常之名———中国当代艺术中的日常话语及观念生成》自9月19日开展以来,已热展近一周,一组以盆景为题材的参展作品《盆景》引发观者热议,每天都能吸引众多观者驻足围观,并议论纷纷:日常生活中的盆景到底是艺术还是对艺术的束缚?艺术家以有型的工具、材质和外物构架直接参与了盆景的定型制作,并把这一过程完整呈现在观者面前。作为所有艺术中唯一可以“呼吸”、唯一“生物性活着”的艺术来说,盆景究竟是当代艺术还是在园林中清供的传统陈设?成都商报记者昨日采访到创作这组作品的艺术家沈少民、主题展策展人何桂彦和四川盆景制作大家范正礼、著名的成都私家园林御翠草堂的主人、书法家霍晓,几位分别从当代艺术和盆景艺术的角度阐发了《盆景》和盆景的艺术内涵与观念。

成都盆景

  作为当代观念艺术家,沈少民在2014成都蓝顶艺术节主题展“日常之名”的装置艺术作品《盆景》引发了众多观者的疑问和反思。沈少民昨天表示:“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盆景,但是很少人知道它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实际上,我就是把盆景生产瞬间的定格搬到了展场,这是一个真实的盆景被人为控制的一个状态。”

  作品灵感:“裹小脚”过程的图解

  在策展方给出的作品介绍里,这样形容作品《盆景》:《盆景》系列把隐藏、无形的暴力凸现为视觉客体。这种暴力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已经被转化成了一种美感,但《盆景》使人们重新看到它的存在。它们展现的是“过程”的突然停顿,沈少民把这些作品称为“活体装置”。《盆景》可以说是对于“控制”的反思。控制可以表现为对身体的虐待,也可以体现为对智力和心态的扭曲。在优雅之中透露出紧张感和悲剧性,它触及的是人类文化中的一个本质的层次,“我和安徽本地的徽派盆景大师一起找来培植得差不多的盆景直接搬到展场。与此同时,也会把制作盆景的工具一同展示出来。我想带来一种对自然生命的思考。”

  沈少民喜欢逛书店,一次去上海做展览的间隙,他买来一些资料查阅。“里面是关于英国人写中国女人‘裹小脚’的内容。书里有X光的照片,还有手绘‘裹小脚’的过程图解。”与此同时,沈少民平时又喜好阅读关于盆景的书籍,书里也配有盆景的制作插图。这一点,引发了沈少民制作装置作品《盆景》的动机。“正好盆景的制作过程和中国女人裹小脚的制作过程极其相似。在我看来,一个是把人的骨骼扭曲,一个是把植物的躯干扭曲。这是在把自然的东西按照人为的想法改变后,形成的一种‘变态审美’。”

  后来,沈少民去往安徽专门找来做盆景的专家咨询才得知,现在做盆景已经开始产业化生产,不再像曾经用铁丝、木棒之类的简单工具辅助制成。而都是用专业的工具,“这些工具让我感觉它们特别像刑具。”沈少民说。“制作盆景嫁接时会处理伤口。步骤是先用电烙铁烫,然后再用纱布包上,最后再涂上油漆避免植物水分蒸发。这样的过程就跟人处理伤口,做手术一样。作为艺术家,我的这组作品是完全带有批判性的,认为这是在违背自然。”

  艺术批评家、“日常之名”策展人何桂彦昨天对成都商报记者分析,“传统意义上的盆景当然是一种艺术,但沈少民装置艺术品《盆景》与日常生活中的盆景区别在于,传统意义上的盆景是以欣赏为目的的,而沈少民的作品则是要传达人为工具对盆景中植物自然生长状态改造的一种反思。”他表示,“这些材料和工具介入了对盆景自然生长的影响,所以它就应该是一件艺术品。”盆景在此成为了艺术家对社会、对人等问题的思考元素和介质。在何桂彦看来,“这个作品表现了对生命本身的一种禁锢和异化。盆景是通过人为的暴力手段违背了植物自然生长的轨迹,背后隐含的是一种对生命的伤害和破坏。”他表示,“当代艺术与传统艺术的区别在于,当代艺术赋予了新的文化观念和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传统的盆景是艺术,但是它不是当代艺术。因为它没有赋予当下的文化、社会和观念的思考和转化。”

  盆景价值:模仿自然,以小寓大

  在传统审美格局中,盆景是以植物、山石、水、土等为基础材料,经过艺术创作和园艺栽培,在盆中集中塑造大自然的微缩景观,其可达到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审美效果,被誉为“立体的画”和“无声的诗”。

  昨天,在蓝顶艺术节同城艺术联展之“小阁春深———四川中国画研究院水墨作品回顾展”的展览现场(此展也是本次蓝顶艺术节众多展览活动中,唯一在园林中赏画品茗的展览,颇富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文人雅集”的特色),四川盆景制作大家范正礼和展览举办地永康森林公园御翠草堂五柳艺术馆负责人霍晓则从另外的层面和角度为记者全面介绍了盆景艺术的特点和艺术性。范正礼介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画是平面的艺术,盆景是立体的艺术,二者可谓相得益彰。“以前,盆景的制作崇尚三弯九道拐,现在人们更加喜欢自然的东西。一般可分为树桩盆景山水盆景和组合盆景等类型。”他认为,“艺术和自然要结合起来,自然的树木经过人为的加工,去其糟粕,留其精华。艺术来源于自然,还要超越自然。”

  “一棵树,不是每个地方都是好看的。那么我们就要把不好看的去掉。艺术都需要夸张的手法,我们要把美的部分适度夸张地展现出来。制作盆景,被裁去的一般是枯黄的、垂吊的、看上去障眼的。然后,按照人的想法让它生长。”“按照传统的做法,制作完成一个盆景需要6-7年以上的时间。选用的树木大多是罗汉松金弹子、六月雪、火棘等易于造型的植物。”除去技术层面,园林专家、把玩盆景几十年的艺术家霍晓则表示,从艺术角度来看,好的盆景艺术是“以小寓大,咫尺天涯,是一种对自然的模仿、怀想和追求。通过对自然的人为塑造,加入人文的意识,变成园林中不可替代的部分,我是做园林的,在中国传统的园林审美中,盆景的存在都是不可或缺的。但在目前,盆景艺术的价值是被低估的。我不否认盆景是要以自然为美,但盆景的艺术价值恰好在于人为的塑造与自然的融合之间的平衡,这种平衡所达成的美感就是其艺术的精髓。”霍晓解释,盆景的艺术美感高下之分,可分为四个层次:逸品、神品、妙品、能品。“逸品是最高境界,其次是‘神品’,‘能品’只是匠人完成工作的及格产品。当代的人通过当代的笔墨纸砚来表达当代的艺术思想,这就是当代艺术,无论对盆景还是其他艺术形式来说,都应如是。”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实习生 张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