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和45年制作的长寿梅盆景
日本的“国风展”、“大观展”、“铭风展”都是盆景界足以称道的大型展览会,每年只有经过精挑细选后最好的盆景作品才有资格在这些大展上争奇斗艳。但是,雄奇秀雅的盆景并非自然天成,它们是经过怎样经年累月的悉心培育,才得到如此令人叹为观止的奇枝佳木的呢?让我们来探寻它们的历史…
…历经三十载!树姿维系难
该“长寿梅”作品于昭和45年(1970年)出品,并被刊登在当年出版的《日本盆景大观》上,平成10年(1998年)在第18届“日本盆景大观展”上获“滋贺县知事奖”,平成11年(1999年)入选“国风盆景展”,前后经历三十余载。长寿梅桩坯生成丰茂树形本来就很迟缓,况且该作品枝干多处有伤疤,可想而知,如此繁茂的枝量维护起来何其之难!收藏者的细心呵护由此可见一斑。据《日本盆景大观》对该作品的解说:“只有经过时间的历练才能造就盆景的苍古之风,如此纤细的枝干却能成就如此丰茂轩昂之形,怎不从中体会到优雅的情趣呢!历时愈久,情趣愈增,可谓“沧桑出名木”啊!
佳木得非易 倏忽二十年
或许很多人读过《小志》上刊登的该作品“枫”,从田间挖取桩坯直到成树后整个过程的文章。为了把该作品培育成日本露根式盆景之翘楚,藏者竟用了20多年来精心培育。
盆景造型何其之难,但最关键的是土T的造犁,从最初的阶段开始就是同一个收藏者、同一个作者来亲手操作这个过程焦燥不得,必须心定神闲地花在碍时间来待弄。当今盆景界的主流是从业者都倾向于尽可能地快地使作品成型,而真正痴于笳景之道的“爱家”是绝对不求速成的。该作品臧者普说过:“只有不惜时间和勤力才能得到佳作,真想再次返回到当仞创作该作品的起点啊!”诚哉斯言,难怪造就如此赏心悦目之作。只有视盆景为生命中之第一要义的人才能领略盆景的真正价值所存吧。
光阴二十载 艺道始半途
该“五针松”作品于昭和55年(1980年)在第54届“国风盆景展”上首展,最近有幸再次目睹,其姿形与当时比较人有不同。日姿是我前(_战前)盛极一时的悬崖式。但是,就从那时起业界对悬崖式就颇多微词,认为不如立姿具均衡美。为了得到立姿所具有的翘首云天、苍古赫然之气,作者不断摸索从悬崖式改型到立姿的方法,其构想是利用插枝来改变树形。
我想经过如此年深久的精心培育,现在该是已经得到比较满意的饱满葱郁之态了吗!但由于作者的目标是完全掘弃悬崖式,而如今的作品仍有二根枝梢残存着悬崖式的痕迹,因此虽然蒙受多人的精心培育,_.十载春秋艺道勤耕不轰,该作品的合作之路却还是只走了一半。我切身体会到只有漫长的时间流逝后才会领略剑盆景所蕴含的艺术真谛。
五年宛若梦 叱咤风骨现
该“真柏”作品的改型实枝在《小志》上被介绍过,改枝五年后的平成14年(2002年)该作品入选第76届“国风盆景展”并荣膺“名木”奖。
改型实技后的作品保留了原来的淋漓酣畅之气,其后新的针叶会慢慢簇生、造型会日臻丰盈。但改型实技后的树姿造型还远没有完成,就象还只是站在起跑线上,那以后经过五年从容不迫的细心培育,“名木”的风骨才FI渐显现。若非十九载 岂得苍然气 该“山红叶”作品于昭和55年(1980年)参加第一届“东海盆景名品”,19年后又入选第73届“国风盆景展”,历经如许岁月而尺寸、形状并无不变,远非平凡功力而得。主干肌骨曰益苍健古朴、小枝梢形渐次跌宕多姿,而那些掺裂奇曲的盘根露爪更是动人魂魄。鬼斧神功般的奇妙型岂可强求速得,只有耗费相当的时问来苦心经营才能尽偿所愿。从该作品中我们应该可以悟出这个道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