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情的盆景作品 体现了民间艺术中的创造精神 - PenJing8
中国风情的盆景作品 体现了民间艺术中的创造精神
2013-04-27 14:13:11  浏览:2

中国风情的盆景作品 体现了民间艺术中的创造精神

盆 景 三 思
                                                                      卢林
                                                一思:传统之精神
     中国风情的盆景作品,体现了民间艺术中的创造精神。那众多门派风格的产生与当时大众的乐意接受,其价值远远超过了盆景艺术本身。过去延续下来的优秀风格与技法,成为了现在而言的传统,不论那正统的还是民间的作品最初功能的非艺术性正是人类创造艺术的最初表现,尤以民间作品更具有代表性。借景抒情的优秀传统作品总是充满生命活力,体裁上寄寓着美好的愿望与追求,作者按照自己的天真想象和对生活的理解去创作,形式上无不生机勃勃,他们心安理得地忽略某些细节,不管透视比例,对空间的概念分析可以打破时空,以夸张的深刻印象去塑造质朴天真而富有生气的心中之物象,全凭喜好,极具绚烂,这些在今天看来很规则的处理手法和作者所追求的和谐思想,时时在感染着我们的心灵。


      博大、深厚的中国传统艺术和“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传统的基本观念,也激发着盆景人的创作激情,对新的形式追求与地方风貌的呈现,散发着人间暖意的一种劳动之美!传统之精神的包容性和兼容性,历来是宽容创造,鄙视守旧,独特的艺术思想拓宽了大家的眼界,也拓宽了盆景的创作语境。人们在对生活境况中的人生体验和对作品的不断创造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有新的美好的思想,并成就了传统中创新精神的传承。


     民间艺术非常中国化。我们现在要提升这种东方精神,找到可以呈现现代的构成元素融入我们的盆景创作中,我觉得用现代的天人合一的自然与人的观念,对于当代盆景作者而言,是重新对传统与现代相揉合并不断对话着的最佳选择。传统的人生观崇尚圆满、完美、和谐,这种审美心理同样与现代审美心理相拍相合,在重装饰趣味的气氛中,渗透着多彩而强烈的东方情愫。当时为创新,现在是传统,现在为创新,将来又成为传统。盆景中呈现生命力的沧桑和厚重,率真和活力,无时无刻不在诠释着创造进程中的心路追求。新的东西、新的创作不是“混合”,更非是简单的拼合,而是艺术化的融合。在借鉴与吸收的实质中是把传统的观念体系溶解在现代意识观念创作形式中,用优秀的传统技艺语言来增强现在对盆景认识的表现空间,开拓出中国气派的审美形式,使得这种美好的形式更具装饰性、传承性、观念性、趣味性和文化性。


                                                      二思:时代之风格
           时代呼唤着盆景新的观念,新的形式,新的追求。
      当今的盆景时尚,成功的重要标志是其独特的自然、象征主义的风格作品比传统模式下的规则式作品更具人们的心理接受力和亲和力。趣意盎然的艺术世界,不能不感染着我们啊!
    个人风格是作品的生命之本,艺术家的精神气质、感情体悟、生活姿态、审美情趣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艺术个性,在不断追求和强化的实践过程中,环境影响着诸多的客观条件,我们不是懒于开辟新路,而是太斤斤于旧的“影子”或“框框”。风格的形成根植于作品的内容形式,艺术心灵的个性是文化形态陶冶感化的结果。事实上当东西达到一定量的积累便自成了一种个人的习性认识,这种认识便初具了风格的萌芽,当思想和形式在密切汇溶中按下了自己的个性和精神独特的印记,作品便具备了所谓风格。风格是独特的,又非一成不变,而具相对的稳定性。个性愈鲜明愈有吸引力,影响也愈大。


     如果撇开传统观念形式中的诸派别盆景而言,我不敢苟同现今的盆景风格呈现着风格多样化的局面,在对形式本身的样式探索中,也许受着物体自身的种种局限,远不能象绘画创作中那般随心所欲,花样百出;然而难道不能借鉴传统中的包容与兼容二性的创造精神,而去发掘一些新的形式新的物象展示?甚至吸收雕塑、现代构成、装置艺术等等其他门类艺术的审美思想、审美情趣?我们现今对创造盆景艺术风格的认识面是否窄了点?


     时代风格,往往是一定时代的社会精神的反映。例如我国唐宋时候的艺术风格就不同于秦汉,也有别于明清;欧洲的拜占庭、哥特式、巴罗克艺术等等都是指某一历史时代的艺术风格。时代风格是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向前发展的。当今我们的盆景时代风格应反映当今的主体文化意识与审美情操,融合与吸收不是以牺牲自己的本源体系或自身特色为代价的,时代风格的追求是从内容到形成具有现代的进取精神和奋发向上的风采而能为现在的人们所接受。中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的互补融合,必会有新的理念出现,而能守住本民族的艺术底线,又焕发着有别于其他民族文化的新的灿烂面貌也同样会震撼着人类的精神文化。


    “美是客观存在的,它影响着我们,教育着我们,提高生活的境界和意趣。每一个造出新节奏来的人,就是拓展了我们的感情,并使它更为高明的人!”(宗白华言)盆景时代风格呼唤着许许多多的个人风格的涌现,而又洋洋汇成长江、黄河……浩浩乎!期待着盆景的当代中国气派。
                                                       三思:盆景之批评
     从一定的阶级立场、观点出发,对艺术作品和创作者的成败得失、是非功过,作出评价,便是艺术批评。艺术批评是一门与创作并存的社会科学,也是一门“运动着的美学” 。
    盆景批评始于观赏。批评家先是一个欣赏者,一个特殊的鉴评者,即应该具备敏锐的艺术感受力。英国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说:“艺术研究必须具备艺术的敏感性和明晰的思维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如果说,在作品中思想和观点融化在艺术形式里面,倾向是愈隐愈好,而艺术批评则相反,通过对作品的剖释,对作者的研究,对物象的分析,把融化在作品中的思想观念揭示出来,把“流露”在艺术实践活动中的某些含有本质意义的现象,加以综合和概括,使之上升为带有规律性的理论,从而推动创作实践工作的发展。剖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充分揭示其社会意义。及时肯定作者的创作经验,热情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发扬长处,克服短处,促使他们走上正确的路子,这是艺术批评的一个重要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没有批评,便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繁荣。
     但见在一些场合,常见太多的捧场,太多的套话,太多的过誉辞令,甚至闭门坐而论道,或居高临下,或强标立异,或偏执已见。凡此种种批评之风,实属背离了批评的宗旨和意义。盆景批评不是一味的叫好,不是空泛的议论,也不是挑剔和贬斥。最基本的盆景批评应是对作品本身或其他对象的分析与评价,于此而已。
     分析本是逻辑学中的一个术语,是一种思维形式。它指把对象分解为各个组成部分、各种要素,并一一加以考察。用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对象就好象剥笋那样,一层一层剥去,原来面貌不见了。为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片面性和孤立性,分析离不开综合。综合是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以一定方式组合起来,形成对象的总体认识.二者相反相成、相互依存。分析以综合为前提和归宿,综合以分析为基础和条件.分析与综合是批评中的一种主要的逻辑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方法。这里,还包含着探索和阐释的含义。
     艺术作品具有较丰富的内涵或多种意义,批评个体的认识及总体批评是不断发展的,正是那诸多见仁见智却又带有一定个性化的批评之总和,才更接近作品本身。
      尽管每一位欣赏者,批评家都努力地想使自己的品评切合对象的实际,以至达到鞭辟入里的深度,但是,再高明的批评家也不可能使他的批评与对象完全符合。因为,一是盆景作品和盆景批评是人们在不同领域不同范畴的产物,作品中的某些部分只可意会不可言述。二是批评家的认识有其局限性,况且,一位批评家却只能从某一角度就某一方面论及作品。纵然用多种批评取向仍难以认识作品的全部。三是批评家都具有自己的批评个性即批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不仅在表现方法上,也体现在分析、阐释和评价中。
现今的盆景批评虽不能说已进入了繁荣的“批评时代”,但这时候的盆景创作之活跃与繁荣,使盆景批评始终会与创作思潮紧密相连,不同的批评观点时有争论,批评的方法也就会不断更新而更加多样,从而使批评的意识更加自觉。盆景批评要成为盆景事业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是重要的推动力,市场的繁荣也必将显示出盆景批评那特殊的意义及提出对批评的更高的要求。可以相信,盆景批评在其自身不断完善和成熟的同时,必定在盆景事业的发展中起到更广泛和更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