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观感
■张志刚
中国盆景评比展览每四年举办一届,被誉为中国盆景界最具权威性、最具代表性的集评比、展览、交流、展销于一体的综合性的盆景盛会。今年5月,我参观了第五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受益非浅,感触颇多。这次展览规模宏大,气氛热烈,展品丰富,流派纷呈,可谓佳作云集、精品荟萃,展示了当前中国盆景的最高水准。
此次展览共有来自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75个城市参加,展出作品1500余件。展品用材广泛,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在选材、用材、栽培技艺、造型风格等方面各地区之间相互借鉴,相互渗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逐渐走向趋同,反映出一种共同探求中国盆景艺术特色的倾向——大家认为中国盆景的发展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破除门户之见,广泛吸取海内外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栽培技艺,贯彻“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的方针,走民族创新之路,创造出中国盆景“寓意深刻,形式多样,讲求神韵、意境,饱含诗情画意”的艺术特色。
在选材、用材上,逐渐向“多样化”、“小型化”的道路发展。盆景艺术要想丰富多彩,取材必须多样。中国幅员辽阔,各地气候、环境条件各异,在选材、用材上不能走“统一”之路,而只能“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充分发挥各地之长,走“多样化”之路,如树木盆景中既要有观叶、观骨的,又要有观花、观果的;既要有常绿的针叶树种,又要有落叶的杂木树种。山石盆景中同样要多种石材并用,而不能搞“清一色”。从这次展览中可看出多数地区用材方面已打破地域限制,在“多样化”的基础上相互交流,出现大融合现象。例如在深圳展区可以看到广西的珍珠罗汉松,济南展区可以看到湖北的对节白蜡,在很多展区可以看到刺柏、桧柏……以前那种贪求“奇特枯古”的倾向在这届展览中已不多见,荒诞离奇的用材,越来越少,追求健康、自然,能历经世代,具传世意义是当今树木盆景选材的主要标准。
在栽培和造型技艺上,逐渐达成共识,向科学化、合理化的道路发展。海内外的一些先进的科学栽培,造型技艺已被广泛接纳采用。例如很多柏树盆景造型中借鉴了国外“神枝”、“舍利干”的制作技术,对一些腐朽老干进行加工处理,使其“白骨化”,造成枯荣对比,更显古柏之神貌,弥补了国内在这方面的不足;为了强调树体的力度美和自然美,在枝托的培养过程中,各地纷纷借鉴了岭南盆景“蓄枝截干”技法,讲求枝干间的协调过渡;对于树冠的造型,各地则吸取了长江流域讲求层次的“造片”传统.使作品富于节奏感和韵律感。
在艺术造型风格上,各地区之间各取彼长,.巨通有无,共同向民族化、个性化的创新道路发展。传统的规律化的作品越来越少,崇尚自然、追求自然已成为人们创作盆景的共同标准,创造作品的意境美,讲求“立意、抒情和传神”已成为人们的努力方向,这在很多树石、山石盆景中都有所体现。树石盆景自然清新,意境迷人,在许多城市都有不少佳品展示,在树木盆景造型中,很多地方在自然式的基础上,也吸取了华中地区提倡的动势盆景的一些精华,讲求作品的动势,融自然之神和作者之神(思想情感)于一体。例如“风动势”盆景,除武汉展区外,在苏州和广州展区均可看到。福建莆田的一件黑松作品《追月》,素材极其普通,但取动势造型,而使意趣大增,自然牛动,神采飞扬,受到观者好评。
此届展览在评比标准、大小规格上更加严肃、更加严格,为中国盆景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鉴于以前展览许多城市的展品过高、过大的问题,此届展览除严格限制树高和盆长外,又对每个参展城市的展品结构作了严格规定,要求以中小型为主,大型盆景所占比例不能超过该展区参展件数的15%,超出这个标准的只准参展不参加评比。这项举措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赞同,这对于滥采乱挖、盲目求人的歪风是一种扼制,纠正了很多人只重体量而忽视艺术质量的错误思想,引导人们向“中小型”、“多级化”、“多样化”的健康方向发展。
评委会还另有一条新规定:山石盆景中没有鲜活植物的,不能参加评比。这条规定看似平常,却意义很深,它是对中国盆景本质内涵的一种纠正。近年来,很多地区山石盆景的发展却背离了“盆景”的正确涵义。“盆景”是以树木、山石为主要用材的一门“活”的艺术品。用“活”而难,因“活”而变,这是盆景艺术不同于其他姊妹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山石盆景是中国盆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所独有的,它虽然是以山石造景为主体,但同样需要鲜活的植物赋予其勃勃生机。
——没有“生命”的作品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盆景。
在展览中,山东微型盆景从育苗着手培养出掌中“参天古树”的栽培技艺使人深受启发,应加以借鉴、推广。这种作法既保护自然资a源,又展现盆景“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造型特点,为今后中小型盆景的发展,提供了宝贵而丰富的经验。
在虎丘参观期间,我心中总觉有一丝遗憾,也可以说是美中不足。我们知道,盆景的布置是一门艺术性很高的学问,绝不仅仅是“随意的平列摆放”,它讲究树与石之间的搭配、穿插,景与景之间的顾盼、呼应……通过大与小、高与低、远与近、上与下之间的空间变化和立体设置,产生一种超越盆景之外的更大的想象空间和效果。此届展览因季节原因,许多花果类盆景没有参展,已经减色不少,但在盆景的布置中又实行分类布展的方法,将树木、山石、。树石、微型等几十类盆景分区陈列,各展区之间虽有开有合,有聚有散,但单一类型的盆景并列在一起,加上展位紧张、盆距过小,相互之间互相影响,以致使盆景设置应予以表现出来的群体组合美和有机变化美严重受损,观赏-性大打折扣,并且这种单一格局很容易给观赏者造成视觉疲劳,影响观赏情绪。所以,我认为对于全国最高水准的盆景芝术展览而言,采用这种布置方式是不合适的。
新世纪的盆景盛会-第五届中国盆景评比展览观感
2013-04-07 12:54:31 浏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