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探索素质教育创新之路要树苗不要盆景 - PenJing8|盆景吧
济宁探索素质教育创新之路要树苗不要盆景
2012-02-05 18:05:52  浏览:11

  济宁探索素质教育创新之路:要树苗不要盆景

教育现代化的推进,与传统的观念、体制产生撞击,形成了一个个没有现成答案的热点、难点问题。社会、学校、家庭都在思索:是让学生如同一条生产线上加工出来的产品,还是像自由飞翔的小鸟,天性得到充分张扬?是把孩子当成知识的“接收器”,还是重在培育他们的能力与创造性?学习是“头悬梁,锥刺骨”般的煎熬,还是快乐而幸福的旅程?

作为教育热土的山东省济宁市,正在以创新实践求解这一个个“教育之问”。济宁市委书记张振川明确提出:“要理念创新,系统优化,以丰富内涵支撑教育的现代化,为学生的全面成长创造广阔空间。”

别把树苗塑造成盆景

“一棵棵千姿百态的树苗被雕塑成千篇一律的盆景,岂不悲哉?”济宁市石桥中心小学校长刘跻臻说。记者跟随他走进石桥中心小学,只见清清的河水蜿蜒流进校园,众多鱼虾、泥鳅和螃蟹游来游去,天真烂漫的孩子们在此或嬉戏玩乐,或取水研墨,或朗读高歌。“树人园”、“雅竹园”、“生肖园”、“雕塑园”、“生态馆”、“科普馆”等,组成了姹紫嫣红的百花园。刘跻臻对这些创意阐释说:“教育应当如晴空,如大地,如沃土,让生命与心灵在此绽放,让孩子的天性在此自由舒展。”

“一个发生在现实中的故事令人深思:在图画课上,老师画人物时忘了画脖颈,结果全班学生的作品都是一个模式:‘无脖人’。以‘服从’和‘接受’为主旨的工具化教育,折断了孩子想象的翅膀,框死了孩子思维。不要让个性的苗头一出现,就被墨守成规者一手扼杀。”济宁市教育局长闫志强的这番话,振聋发聩,发人深省。

《济宁市素质教育推行计划》中“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的要求,催生出一堂堂独具匠心的创意课。在洙泗小学,老师以“蜡”的习性为题精心设计了一个个问题,如为什么蜡会浮在水面上呢?制好的蜡船怎样从模具中取出来?为什么只有这样才能取出?……课堂上气氛热烈,孩子们个个争相发言。在动手动脑中,孩子们找到了答案:“蜡是不溶于水的”,“得把模具丢入水中,蜡降温,模具打开,船就可以制成”。

别把学生捆绑成“木偶”

走进济宁市霍家街小学教师牛志刚执教的课堂,如同进入一个知识交锋的对话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正进行着一场“唇枪舌战”,猛烈的思维碰撞中不时闪现出创造的火花。济宁市教科所的专家评价说,在这里,学生的头脑不再是等待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个个等待被点燃的火种。

在霍家街小学,有个将数学知识融会于小品演出的“数学联欢会”。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纷纷参与演出与创作。学生袁宗坦一放学回家,就投入节目的构思中,翻阅趣味数学、脑筋急转弯之类书籍,又上网看小品实例。经过精心构思,他创作出了剧本长达数页的小品。节目一上演,便赢得了一片喝彩声。

济宁学院附中则让学生在探究问题的氛围里享受创造的乐趣。学生有权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有权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研究方式,甚至有权聘请指导教师。学生刘保强在调研中发现中学生的科普读物严重匮缺,便着手编写出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生物读本;学生刘丹利用假期走遍济宁市的大街小巷,收集了翔实的资料,撰写出题为《济宁街道名称与大运河》的研究报告,登上了《运河文化研究》杂志;同学们搞出的众多“小发明”,有两项还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