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入大世界吉尼斯
4月20日消息:一只猴子抓耳挠腮,两只狐狸凝视着,老虎、狮子等猛兽跃跃欲试……你能想象这些栩栩如生的艺术品竟是在一些树根上雕出来的吗?前不久,常州高级工艺美术师邵效忠的微型根雕《12生肖》等系列作品在“中国第12届根艺美术精品展、学术论坛会”上,以创新、微奇、精美等优势荣获金奖。如今,他的微型盆景、超微型根雕工艺品被列为武进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并出口美国、英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及香港、台湾地区。
用树根浓缩大自然的美丽
如今年近七旬的邵效忠,是常州武进区南夏墅镇人,青少年时候,他一有空就喜欢在纸张上涂涂画画,有时索性用树枝在沙土地上比划着。他介绍说,初中时的课余时间,他便学着城里画家一样背着自制的画夹,到处写生。他曾想进专业的美术学校深造,然而因故不能如愿,于是只能自己刻苦钻研。与大自然接触多了,也有了深厚的感情,但是他却情不自禁地生出一丝忧愁:草木春繁秋枯,大自然是美的,可是美的却又都是脆弱的。要是能永远留住它们的“倩影”该多好,邵效忠常常感慨不已。
一天下午,他在田间劳作时,忽然发现田间水面上漂浮着一段形状奇特的小树根,老邵不觉眼睛一亮:这不是一棵大树的缩影吗!用它制成盆景,一定能将大自然的一些美景长期保存下来。于是,他立即捞起了小树根,爬上水田,一口气跑回家中,找来一只小花盆,装上泥土,将小树根往上一插,真是很好的一个树桩盆景。这个盆景虽然简单粗糙了一些,但毕竟是自己独立创作的处女作,老邵十分珍惜,并数次进行了装饰完善,从此他对人造盆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相继制作了多种盆景。
一个微型作品需20多道工序
当时,各类花木盆景在武进地区已有了相当的规模,但是,花木盆景也存在难觅、难养、难存、难运等不足,邵效忠就想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他想创作天然的微型盆景。之后,他抽空四处奔跑,采集了黄杨、红枫、松柏等枝条枝叶,进行试制。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他在创作的过程中遭到了多次的失败。比如说微型盆景上的叶子吧,他一开始用塑料撕裂带梳成丝片粘上去,但效果不佳,表现不生动。后来才采用各种植物的小叶子直接制作。再如粘接用的胶水也大有讲究,有的用了发软,盆景造型就变了;有的又会发脆,叶子粘不上。为此,老邵就用各类型号的胶水进行试用比较,看它几个小时后的变化,有时半夜都会爬起来看结果,终于找到了效果理想的胶水。还有那些微型盆景的花盆,只有几厘米大,方的、圆的、长的,形状各不相同,老邵就自己动手制作。完成一个微型盆景作品,需要经过20多道工序,其中包括取材、清洁、脱水、定型、防腐、着色等。对每道工序,老邵都要动上一番脑筋,一直试制到完全满意为止。
“最小树根盆景”载入吉尼斯纪录
老邵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他曾创作了微型盆景《梅花》,作品景宽36.3毫米,景高35.7毫米;盆高8.1毫米,盆宽27.5毫米,当年以“最小的天然树根工艺盆景”获得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被誉为“中华一绝”。其制作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同时填补了国内工艺品和盆景领域中没有超微型天然盆景的两个空白。
后来,老邵又开拓了微型根雕工艺品。一群只有几厘米长的“猴子”、“狐狸”、“老虎”、“狮子”,都是他从路旁、田间顺手捡来的树根制作而成。 老邵认为,钻研艺术就要钻心、留心、细心,好多素材都来源于生活之中。他的微型根雕作品《呵护》,通过艺术塑造着力表现鸡的亲情。作品中,一只雏鸡发现险情后,急切地从远处赶来报警;而一旁的母鸡却镇定自如,它微微张开翅膀,护住四只发抖的雏鸡,眼中发出坚强自信的目光,似乎在告诉它们:孩子别怕,有妈妈在!此母鸡、雏鸡虽为极普通的小树根,却神形兼备,且寓意简骇,震撼人心。有时,老邵捡到树根时,一时看不出能创作何种动物,便带回家慢慢地琢磨。有一次,他在下乡的路旁,无意发现了一段小树根,上面是一根细长的小根须缠着一根略粗的树根。他带回家,摆在饭桌旁,一有空便拿出来看看想想,一连琢磨了三个月,终于设计为一只猴子与一条蛇,取名为“猴子嬉蛇”。
更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他的儿子也爱上了这项工美艺术,还建立了网络销售,更多的海内外人们欣赏和体验到这微型根雕艺术的无穷魅力。
(来源: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