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盆景文化的初探 - PenJing8
北京盆景文化的初探
2012-02-05 18:04:25  浏览:6
  北京盆景文化的初探

北京 石万钦

    中国盆景传播至今,已成为世界文化现象。全球各地域虽有“盆景”或‘‘盆栽”不同的称谓,却同宗同源,地域民族文化的差异,令不尽相同的艺术作品注释着不尽相同的文化理念和创作技艺,本文将从中国盆景的民族文化基因和艺术特质及哲学思想等方面,初探中国盆景文化现象。

    一、中国盆景的民族文化基因
    人类各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其实质是该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即民族本原文化、本原哲学的传承。不断发展变化中的中国盆景艺术,其不变的内核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审美、审美标准及欣赏习惯等方面与各传统文化艺术门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构建了大致相同的文化理念。中国盆景与诸传统艺术形式一样,无一不表现出深厚的、超越时空的、闪耀着哲学之光的文化内涵,即民族卒化基因。
   
    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为原创性中国盆景艺术刻下“中国气派”的印痕。她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不断汲取各文化艺术门类的“营养”元素,而成为综合的艺术形式,创造着独具特质的艺术语言,并形成中华民族对盆景艺术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以建筑物、山水、植物等的多元组合,营造“移步易景”景观;中国山水画以饱览天下风光绘于一纸,以绘画、题诗词、篆刻、书法等的融合,臆造大千世界美景;中国书法以用墨多少、字迹虚实、笔锋或收或敛,创造书写为艺术;原创的中国盆景承袭了这样的民族文化基因,强调“一景二盆三托架”的整体美原则,并以树桩、山石、配件等组合于盆钵中,完成‘立体画”的造景。
   
    孕育于华夏大地的盆景艺术,隽秀而仪态万方,融入太多太多的中国文化。千余年的传承,完成着从盆栽植物的园艺活动升华为盆中造景而创造艺术性特质的演变,终于形成中国盆景艺术的民族,胜。与中国传统艺术一脉相承的中国盆景,以相同的文化理念与技艺得以形成并发展,有着同样的写意性思维、同样的散点透视原理、同样的追求技法至极致的观念、同样强调“意境”为最高境界的审美标准。如中国盆景的题名创作手法同样源于传统的文化意识作用,在中国的古典园林景观表现为“题署”(包括楹联、匾额);诗歌、戏曲、雕塑的名称;绘画、书法作品的落款、题、跋等。从这种表现人文精神寓意的创作手法,不难明白中国盆景以表意的汉字或成语典故作题名所蕴涵的内容和效果—无异于在作品与欣赏者之间架设沟通的桥梁,唤起审美主、客体间的“共鸣”。
    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作技艺,来源于源远流长的文化背景和民族文化基因的“遗传”,也因此为中国盆景的艺术美留下写意体系的“中国气派”印痕。
      盆景的起源可以追溯至汉唐甚至更早时人们对山岳、林木的祟拜和对植物的欣赏,视林木为自然的象征,即诗师法化自然的意识。以师法自然为创作原则的中国盆景艺术,以盆中树木、山石等素材为人们提供具体的、可触及的艺术形象,也是对自然崇拜意识的物化,因此令该艺术形式传承至今。
      以中国画论为基础的盆景艺术,自汉唐时代后“文人画”的勃兴,其“非高人逸才不能辨”的画风,影响着人们的审美标准和欣赏习惯,讲“气韵”,讲“画外功”即强调个人对自然、对人生体悟的全面文化修养的艺术倾向,培养着中国盆景“文人画R的品位和中国人盆景创作与欣赏注重作品文化内涵的品味。也有着“文人画”的孕育于作品深层“有我”的潜意识,往往借助作品的点滴来表现创作者的个人心智与“自画象”,如盆景作品的“树下”、“水边”、“山间”中渔翁、对弈者、茅舍等配件的设置,往往是一种人生的向往和自我形神的表现。这创作理念与技法也为中国盆景内在的技艺特征。这其中蕴涵着中国传统艺术的哲学思想,蕴涵着影响中国人思想的儒、释、道哲理,三者相互交融注入中国盆景的美与审美。在原创性中国盆景中严谨的创作技法得以体现,其一招一式皆文章,使世代相传的艺术形式沿着儒家正规、条理化的历史轨迹行进;追求表现个性的艺术倾向,令作品洋溢着师法自然、清新的风格,其实质为道家祟尚自然思想的表现:中国文人传统的隐世思想与“文人画”画风影响,中国盆景作品特别是山水盆景的深层表现出“空、静、素’,禅宗哲学超然脱俗的韵味,表现出人品、性格寓意的盆景作品,虽“着墨”不多,却余音绕梁,惟有对中国文化有了了解,方可体会感知其中一二。
      受传统哲学思想影响的中国盆景艺术的审美创作与审美欣赏讲究“悟”字,即感悟、体悟其中的内涵。求得人与盆中之景在心灵上的沟通,最终达到艺术最高境界“意境”。这种典型民族J性的艺术风格,为盆景艺术留下审美的“中国气派”印痕。
    可以这么说:了解中国盆景艺术,要从了解中国文化开始。
    二、中国盆景的艺术性特质
    纵观中国盆景产生、发展全过程,不难看出:中国盆景本质上是一种融中国诸多传统文化于一身的边缘性综合艺术形式。己成为自汉唐始历朝历代谙练中国古典园株、绘画、诗词、陶艺、雕塑及美学、文学、哲学学识的文人雅士追逐之物。认知中国汉、金、满民族统治阶层的更迭,盆景的称谓也有从唐宋时的“盆栽”、元代的“些子景’、明清代的“盆景”的变更。千余年的传承不变的是艺术性特质的追求与实践,从中体现了“厚德载物”和“讲大度”的民族文明。这种气概今日犹存,坦然面对世界盆景界以讹传讹地仍在沿用百年前从日本向西方传播时沿用的“盆栽’,称谓(该名词实为中国盆景唐朝时也是中国盆景发展初级阶段的名称)。不同名称的艺术形式却同宗同源,在表现形式与内涵已有着明显的区别。面对由于先声夺人而造成对世界盆景的影响现状,国人并不急于纠正,而是以表现中国盆景艺术性特质真谛的原创性作品与深厚的艺术理论去打动、去影响世界盆景界和爱好者。

      中国盆景艺术自始表现出“究天人”的艺术实践,天者指自然科学,人者指社会科学,二者的通而究之,实现二者最高境界,即对艺术的探究。在不断地原创性艺术活动中汲取各文化艺术门类的“营养”元素丰富自身,借鉴诸多艺术的文化元素,构建了中国盆景独特的艺术语言。同时盆景文化理念与艺术理论及创作技艺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历经不断的艺术创新,令古老的艺术形式永葆青春,也是中国盆景艺术创新精神的传承。中国盆景艺术融会贯通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营造出艺术创作与再创作的最大空间,实现着宽厚的包容性。创造了中国盆景的博大精深文化内涵,而博大精深艺术现象,源于一切为我所用的“成化境”的哲学思想,即强调要继承所有文化之优秀,“化”入自我。
     
      大国文化气象造就了中国盆景,体现了人类祟尚自然、体现个性审美追求,创作与再创作最大空间的艺术特征,这些是中国盆景走向世界的文化基础。
     
      中国盆景艺术的发展,依托“重创建,讲大度、究天人、成化境”的哲学精神,开展不断地艺术创新,实践盆景艺术现代性的阐述与运用,于传统中不断地注入新的活力。仅从自汉唐始至今天中国盆景的称谓和文化内涵及技艺的演变与进化,就可大致领略该艺术的传承,包括艺术创新精神的传承,令艺术得以绵延发展。
      如何体现上述哲学思想指导下的艺术创作与盆景艺术现代性的阐述与运用,第六届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中荣获金奖作品《适者》(注)作了最好的说明:该盆景在盆钵与造景方面都与传统的盆景有明显的艺术突破,作品由一面参差错落的局部砖墙,一株盘根错节的古榕,二者紧附着,盆钵与造景的完美结合令无生命的墙体与枝叶繁茂的树桩浑然一体共同组成,静观作品俨然一幅立体画,一首无言的诗。其中揭示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哲理。从中不难体悟作者的心声,作品借助多元的艺术元素为传统的艺术形式添加时尚元素,创作出符合人们不断变化的审美情趣与欣赏习惯的作品,它表现出聋劫'o性极强的图式效果,令人联想到绘画与雕塑的技艺,现代装置艺术的手法……正是这遐想,这种原创性、时尚性的、综合性的艺术创新,带给了人们无限美的享受。这充分体现“重创建、成化境”大国文化气象内涵的艺术创新,则为中国盆景艺术永恒的生命力。
     
    原创的中国盆景艺术,历经中华民族文化基因的传承,给大国文化气象的精神创造出美的艺术形象,历经中华民族文华基因的传承,以大国文化气象的精神创造出美的艺术形象,它以中国盆景艺术特质的真谛,带给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无穷无尽的审美享受;中国盆景为世界文化提供了一个绝好艺术形式,为世界文化作出自己独有的贡献。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