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盆景的个性美 - PenJing8
探索盆景的个性美
2012-02-05 18:04:16  浏览:3
  ■江苏 惠幼林

    盆景艺术古老而深厚,凡从事该艺术研究者,无不付出辛勤劳动,孜孜不倦以求得进步和拓展,追寻求知贯穿了整个探索过程,许多人为此付出了毕生的精力。

    从古到今,漫漫岁月,走过了无数的春秋,浩瀚的艺海终也没有一个尽头,是明,是暗,只能漫步走去,是成功,是失败,还是彷徨,等待的是积累和进步。
   
    从北京亚太会议(盆景赏石展)联想到2004年的泉州全国盆景展,留给人们的感觉是进步,作品的成熟性较过去大大地提高了,一批新的作品面世,给老舞台增加了新的内容,虽不够面面俱到,却也展示了推陈出新的时代感。联想未来,大有希望,是值得欣慰的。

    但是在数个展览会的作品。前,总感到有一张无形的网在笼罩着,老式样、老格调的成份含于其中。在这里,笔者不是说以上“二老”就不该出来登场,而是指盆景造型方面的统性,即变化不大,树型不多,基本上遵循数个造型模式进行。这种统性带来的后果在某种范围内阻碍了盆景艺术的发展。尊重历史文化,但不应是照搬它,继承历史文化应该是提高、提高再提高,那种单调的数十年来都不愿改变的思维应该要深思了。原本我们可以走得更快一些,只因为身上的包袱太重。

    
    盆景造型美这个课题,是其艺术的中心,是灵魂,它涉及到诸多方面的知识。深思之中,难度确实很大,不是说说即可的事情,为了共同提高,愿和大家商榷,以求共进。

探索盆景的个性美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这个美,内容丰富而复杂,各人理解的标准也不相同,虽然在文字的叙述上大家能较易统一,但在实际活动中,差距就明显地拉大了。对待盆景艺术,有人说“各有各的理解”,遇上这样的对答,真不知如何去答辩。就这句话来说并不错,很有道理,百家争鸣方显得一派繁荣景象,但深究起来,此话有所欠妥。我们面对着的是艺术,每个人对此认识的层面各不相同,而且不可能都同处于一个水平面上,丑与美二字的涵义范围似广泛又不广泛,似简单又不简单,这其中总有正确和错误、落后与进步之分,关键是认识的思维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理解和对待。有人习惯地将作品分为三种档次:一般、较好、很好。而笔者认为应把目光瞄准在“很好”这个层面上,并为之努力,使创作的作品能达到国内乃至世界盆景艺术界上层水平,并达到盆景理论文化发展的共性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们应从严要求自己,高标准地对待盆景艺术,这才是应遵循的精神所在,切不可将“各人各看法”狭隘地作为惰性的庇护词。
   
    盆景美学理论中,个性美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我们许多的前辈和专家,他们在不同的时候和场合,对盆景艺术的认识及创作的作品,都曾阐述和展示过,这对我国盆景事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就全国而言,艺术水平的差距较大,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其中就有个性美的意识普及得还不够,满足于一时的现状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的情况。有句老话说:不进则退。我们万不可停留在原地不动,而应望着远方,大步走去,这才是方向。

    什么是个性美呢?树型别致、新颖,体现自身的表现形象突出,有超脱之感,不俗气,明快利落,混浊的成分较少,艺术展示性良
好,别具一格,中心突出,艺术感强烈,虽夸张但不狂躁,虽多株但不乱渡,虽文静典雅但不虚弱,比例恰当,自然性表达准确,艺术形式多样,印象深刻,有赏心悦目之感。

    我们知道个性之美,是由多方面条件综合而成的,其中主观思维的创造力是关键。这个创造力的源泉就在大自然。大自然中,无论是高山平川、峡谷溪涧,还是古园寺庙中,都布满着无数的野生植物和历史遗存的参天古木,它们经历了数十年、数百年、数千年岁月的洗礼,造就了多姿多彩的体貌特征,艺术感染力丰富而厚实。鬼斧神工的杰作,是人们无法可以想象到的,每当遇到它们时,心中不由地予以惊叹,敬仰之情油然而生……,那正气凛然、雄伟刚健的气质,老干披鳞、清瘦高雅的执傲,倒悬山崖、似游龙飞舞的探求,不惧侵蚀而笑傲天下的古柏和气度非凡、亭亭玉立、潇洒稳健的松君子,以及连理同根、至亲互爱的丛林族,举目望去,美不胜收。正是这些自然文化的真实体现,给我们的创作提供了无穷的宝贵财富。沉思之中,深深地感到它们的美,不就是美在不拘格律,没有俗气僵硬的框框所束缚吗?但是在赞扬声中,我们也深感到它们放荡的野性气息较浓,正是这野性的存在,造就了杂乱枝、比例失调等方面的缺陷。因此在观察吸收大自然的精华之时,也要深究它们的糟粕,力争在创作。过程中达到个性意境美、制作精细美、养护健康美等要求。纯自然主义不可取,但那种闭门造车,局限于三尺小屋的方式同样也是行不通的。
   
    个性的体现,主要是突出自身的艺术效果,这其中许多因素的不同都会带来不同的艺术景象。如盆景制作技法的不同则会带来个性的不同,制作技法主要受本地区文化、传统习惯的影响及个人长期形成的特有风格所决定,对树型的设计、细侧枝的处理、主材选择的标准、外观绿色体的形态都含有自身的特点,形成了一定概貌的个性,这其中同样存在着正确与落后的因素。另外,树种的个性化,在某种意义上讲,也可称为树种特色化,即某地区和个人长期以来,习惯采用或偏爱某一种和数种的树材,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个性。

    树型设计的个性化,这一点最为重要,是本文所要宣传的主要目的。造型设计的个性化,不同于制作技法的个性,前者基本停留在某个固化的范围内,后者却是多变的。在不同的树型中,制作技法的个性特点会融于其中,自然地形成一定品貌的特点,这是我们所赞成的,它既体现了造型多样化,又展示了自身的风格。但是在造型的过程中,我们的技法无论是剪扎细腻,还是粗犷奔放,都需要展示个性美,否则创作的效果是不理想的。
   
    树型的个性,是由各种姿态所反映的,在斜干、悬崖、临水、曲干、单干、双干等各种类型中,它们都在表达特有的个性景观。但
我们希望个性表达的差距要拉大,那种虽有不同,但似乎大同小异的现状要逐一突破,真正达到百花齐放的艺术效果。树型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变化上,应该不拘一格,体形明确,各显美姿,所展示的意境丰富,表达的个性醒目。俗话说,十个不同样,指的就是这个意思。个性的表现形式,在具体不同条件下所体现的个性也不相同,如丛林式,丛林式本身的个性就较为突出,但是在这大类中,因多种条件不一而产生的景观就有不同,有平原式的丛林,有高山峻岭陡坡上的丛林,有山石溪水边和湖海丘陵上的丛林,同时它们树干的多少及粗细、高矮、根部出土的情况均可带来不同个性的风格。它们有拼栽式的、有连理式的、有高耸形的、有中矮型间距稍拉长的,各领风骚。赵庆泉先生的丛林风格就独树一帜,中国绘画文化融于其中,效果甚佳,我们可以借鉴参考并加以发挥。

    在松柏类的制作过程中,有一种紧凑法的制作,即绿色部分紧缩在树干周围,贴近主干,层层摞叠,较好地展示了浓密的效果,有小中见大之感觉,但此法处理不当容易破坏空间效果,同时在树种文化的体现方面带来一定的局限性,造成“呆闷”,目前类似于此法造型的比例较大;还有另一种舒展法,即枝条的特点为长条性见多,主要采用“舍近求远”技法,疏密有变,能体现奔放舒展景观,空间也易形成,但此法处理不
当易造成松散。如果我们把这两种技法合并搀和使用,其效果可能会有所改观,伸缩自如,空密得体,其艺术性定会大大提高。

   作品中有否灵气感,是个性美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件作品,制作再精细,如感觉沉闷,没有灵气感,就不是一件好作品。灵气体现的是活力、是跳跃、是奔放、是艺术生命。疏密之别,枝条长短及线条运动的体现,结构性的合理等因素均能体现充满艺术感的精神效果。我们不赞成那种等腰三角形圆锥体的制作,这种树型是“呆板、沉闷”的代表作。
   
   个性之美,离不开树种文化的内涵,忽视了这方面的要求将是不完整的艺术。假如我们把杨柳树扎成片状,剪成云朵式,恐怕会遭到批评,同样把松树剪成岭南式杂木类的大树型,难免也会被人提出非议。树种文化的体现与枝条结构的合理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如果柏树的外观突出效果较为理想,但其大侧枝小侧枝均是乱枝飞舞,你会说它是一件好作品吗?我们既要提倡自然性,同时也要展示人性化的艺术,否则就不能称得上是成功之作。
  
    2005年是盆景展举办较为活跃的一年,我们有幸目睹了许多优秀的作品,它们个性独特醒目,艺术性强,很见功底,但也有些盆龄很“老”的树,只见“老”气,不见其它。笔者认为,一盆佳作,首先映入人们眼帘的是树型优美的风采,然后才是其他,如果离开树型的个性,其他部分再好,都是令人遗憾之的。
   
    笔者曾在本刊发表过一篇拙文《盆景艺术应提倡多样化》,文中谈到“反对模式化”的观点,今天提倡个性化,依然要对模式化的现象表达自己的看法。千篇一律要不得,当我们在某个作品取得成功之后,绝不可以照此为“楷模”大量去“繁殖”。借鉴优秀作品的艺术效果,这本身无可非议,但机械教条似地临摹是不可取的,如此艺术就会走进狭隘的胡同里,失去发展的空间,把我们创作的天地变成了生产商品的工厂了。当然,作为盆景产业来说,生产大量的商品就属于另一个范畴的问题了。

探索盆景的个性美

    
    要达到个性之美,讲究的是突破,何为突破?即超脱狭隘的固化模式理念(当然不排除个人的爱好性)。长久以来,在各种盆景艺术概念中,已经形成了一定时候内的习惯性,而这种现象及思维的存在是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结果,我们每一个人不可避免地、多少不一地受其影响。为了使我们的构思内容更加广阔,突破性的改进这一课题需我们认真地加以思考,并在实践活动中有所改变。

    笔者曾去过许多生产盆景资源的地方,如山东泰安,它是我国盆景松柏之材最大的集散地之一,早先就与多人相识,近年再与之接触时,深感他们在“好材是否”方面进步不少,其中石景涛先生现挑选树材的意识较过去相比,有了明显的提高,思路也开阔多了,问其原因,他说,“不改过去的老套套不行”,笔者认为这句话说得好。要使树型个性丰富,选材是第一步,每个人的艺术思维不同,所选择的材料也不同,思路单调者,挑选的材料变化的幅度就小,相反,想象力开阔,所选的材料品位就丰富。见材立样很重要,因为构思、^改造、调整均随之深化。一目了然的好材很少,大多数都存在这样或那样不尽人意的缺陷,因此需我们在创作过程中科学性地予以纠正或更加深化地加以调整结构框架,使所选之材按人性化方面转变。如何积累丰富的艺术想象力,关键还是一句老话,多观察自然,捕捉那些优美的具有个性的艺术景象,烙印在我们大脑之中,并贯穿着古老文化的理念,多实践,多创作,艺术质量定会明显地提高。
   
   个性之美的目的是将盆景艺术上升到一个新的境界。时代的不同,对艺术的要求也随之不同,我们需要看到变化,看到进步,更希望于普及提高。愿我们永葆艺术青春,为中国的盆景艺术立于世界之林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