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桩坯,已经初次造型,放养约一年半树相
作者与原桩坯合影
黄杨的品种有许多种,本次创作的是一盆雀舌黄杨,原产于中国台湾,性喜少水、施肥可薄肥勤施,长势强盛时可大剪(剪至叶柄上两公分,再发芽后则可让叶片更加繁茂,细枝更多更绵密)。每年 10~12 月必须摘除花蕾,否则容易枯枝。其特性为枝叶耐强剪, 出芽率佳, 根系生长茂盛。
选择枝条去留调整位置
修剪造型
一盆美丽的黄杨盆景必须具备八方根盘、主干明显、枝托参差、层次分明,二级分枝以及绵密的细枝末节,组成茂盛的叶簇。笔者参加第十三届粤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创作表演活动,运用的盆景素材就是一盆黄杨大桩。此盆黄杨盆景树龄大约二十多年,从地培基本成形后上盆,迄今已经三年多。
初步修剪后,整理枝叶细节
内部枝条清理后审视整体空间效果
该盆素材骨架完整,在地培时期就已将主要托位大致定好,上盆后重新审视该盆景分枝与托位关系,整体出枝效果虽然不是很到位,但该盆景根盘雄健,四平八稳,基础优良。
在上盆初期,依照树形的走势,对枝托加以调整,并于一年半前用铝线蟠扎的方式进行一次造型,景树空间层次浮现出来。由于黄杨的特性是其出芽点非常多,故在造型之初就已经预留好几处合适的出芽点,待日后选枝再来决定取舍,经验告诉我们,最合适的做法是对该树的整体树势与分枝再做更进一步的创作调整,不断优化。
蟠扎铝线
以上是对前期的蓄育和造型创作作简单的总结。在当天的造型创作表演中,笔者在桩材原有的基础上,果断杀伐,删繁就简,去芜存箐。此盆黄杨因为在初次造型后继续在盆上放养一年多,悉心养护,之前所预留的出芽点长出了枝条,皆已木质化成形,为本次大幅度改作提供了客观条件(长成原子笔杆粗度大小约需两年左右)。
由于该树长势旺盛,可以大胆操作,笔者首先把内侧多余出芽点剪除,并把所有的徒长枝条剔除或缩短,把内侧不必要的冗长枝去除,接着用铝线对保留的枝托和二、三级分枝进行蟠扎、定位,从底部开始逐步审视整体树姿,最后决定枝条的去留与位置调整。
调整定位
完成造型创作
结顶的部分,也因为放养后的枝条有目视可见的增粗,造型时机成熟,笔者同样选择用铝线把徒长部分通过蟠扎定型,下压,调整位置以契合整体树势,待日后定型即可呈现出饱满的半圆形树冠。
通过本次造型创作,景树一改原来枝叶蓬松、杂乱无章的树相,呈现一本多干,主次分明,层次清朗,疏密有致,树态优雅的雏形,达到了预期的造型设计效果。
合影留念
点评
曾宪烨,广东岭南盆景艺术大师、广东省盆景协会专家委员会学术研究组成员黄杨有千年矮之称,其寿命长、可隔代流传,这是其最大优点。生长速度慢,不大适合岭南盆景的剪蓄技法,这是其缺点。南北结合、剪扎结合最适合这一珍贵树种。
该作品是实生苗地培桩,一本多干大树型格。作品从小苗开始即有计划地进行盆景造型,从型格、定托、布枝、空间分布,逐月逐年一步步地按既定方针发展,20 多年才有现今的成果,难能可贵。
剪蓄、蟠扎,枝片作片状分布并注重整体效果,追求台湾地区盆栽艺术特点是该作品最为成功的地方。作品根板劲健,布枝四岐,枝片分布有序,空间布白合理、疏密相宜。整体效果秀外慧中,生命健旺,正如一国、一家,有主有次,团结一体、攻可进,退可守,兴旺发展,壮哉,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