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
这是一棵两年生的木瓜海棠苗,干径约为2.5公分。秋季五彩斑斓的叶子是木瓜海棠的一大特色。

▲2007年
2007年年初,将主干短截,培养树干的过渡和变化。拍照时已是秋季,新的顶枝大约有1公分粗。下地后的三年,一直放养不做修剪,任顶枝增粗。

▲2010年春
照片质量不是很好,不过可以看到顶枝已经基本到位,粗度已经和主干相差无几。

▲2011年春
顶枝增粗到位,短截形成树干第二节。留下树干上的侧枝放任其生长,可以带粗树干。

▲2012年
新的顶枝已经增粗不少,即将蓄养出树干的第三节。如今树径约为5公分,根盘直径约8公分。下一年年初将对顶枝短截,形成有过渡有变化的三节树干,并且用接下来的一年时间蓄养出第四节树干。蓄干的同时,要注意留下对造型有益的侧枝。

▲2013年初
2013年初,新芽开始萌动,正是修剪的好时节。每年的此时,都是截干或者定托的时节。

▲截干后
第四节树干准备向右取势,让顶部回归中轴线,于是将顶枝短截到右侧第一枝托。右侧第一枝托会成为新的顶枝,迅速的增粗。短截顶枝的同时,对其它侧枝也进行了短剪。

▲2016年春
距离图一已有十年,如今主干已经蓄养得差不多了。不过在这期间逐渐意识到第一枝托处有些肿头,并且树干第二节明显过长。由于地养时不方便观察和操作,导致第二节留得过长,与第一节长度相当,显得比较呆板不自然。事到如今木已成舟,截掉重来有些可惜,于是退而求其次,尝试改变种植角度,使树干线条更加流畅自然。

▲调整观赏面
调整观赏角度以后,树干稍显自然一些。


▲换盆

▲换盆后

按照这个角度换盆后,顶部有些后仰,需要重新调整,使其迎向观众。

▲2017年年初,修剪前

▲修剪后

▲扦插繁殖的小素材
上图中这棵双干就是用这棵母树扦插繁殖的下山桩培养的。将两棵扦插苗拼栽在一起,如今已经愈合形成一棵双干小树。

▲成型的木瓜
要得到上图中这样的效果,就必须要勤于修剪,促发侧枝。

▲2017年春,开始发芽

▲2017年5月

▲蟠扎后
蟠扎后,再次放任枝条生长到7月份,进行第二次修剪。

▲2017年7月,枝条再次抽长

▲第二次缩剪以后

▲2017年9月
枝条开始陷丝,将蟠扎铝丝去除。

▲适当修剪

▲2017年11月

▲2017年12月

▲2017年12月,适当修剪蟠扎

▲2018年3月

▲2018年4月

▲2018年5月

▲2018年5月,重剪后

▲2018年7月

▲2018年7月,修剪后

▲2018年8月

▲2018年8月,修剪后
这已是2018年的第四次修剪。2018年一共修剪了5次。

▲2018年秋

▲2019年1月

▲蟠扎后

▲2019年1月

▲2017年-2019年

▲2019年3月底
新芽抽长,准备当年的第一次修剪。

▲修剪后
将徒长枝条剪短到1-2个芽点。二次发芽后,会趁新枝木质化前,对其进行蟠扎。

▲2019年4月中旬
修剪后二次萌发出新芽;树皮开始脱落,形成斑驳的树干。

▲2019年4月底,第二次修剪后
仍然是将新生枝条剪短到1-2个芽点,准备迎接第三轮的生长。

▲2019年5月底,修剪前
第三轮生长的枝条已经抽的很长,准备进行第三次修剪。并且年初蟠扎的铝线已经开始陷丝,准备拆除铝线。

▲拆除铝线并进行第三次修剪

▲2019年6月初
每年夏季都会进行一次部分摘叶处理,这是为了增加枝条内部的通透性,避免内部小枝枯死。同时部分摘叶也有利于修剪和二次蟠扎。

▲部分摘叶后

将较大和较拥挤的叶片摘除。

▲蟠扎后
部分摘叶后对其进行蟠扎调整。

▲2019年6月底
很快新芽就已萌发。

▲2019年7月中旬

▲2019年8月中旬

▲2019年11月底

▲2019年11月底
秋季,叶色逐渐变红,绚丽多姿。


▲斑驳的树皮

▲2019年12月
落叶后,将铝线再次拆除。

▲2019年12月
修剪并蟠扎。至此当年的工作暂时告一段落,明年春天再对其进行翻盆。
接下来总结一下2019年这棵木瓜的主要养护工作。
-
2019年1月:冬剪、蟠扎;
-
2019年3月底:第一次修剪;
-
2019年4月底:第二次修剪;
-
2019年5月底:第三次修剪、拆除铝线;
-
2019年6月初:部分摘叶、第四次精剪、第二次蟠扎;
-
2019年12月初:拆除铝线、第五次冬剪、第三次蟠扎。
总的来说,一年大概修剪5次,蟠扎两次。
培养木瓜海棠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拿弯要趁早。趁枝条还没有完全木质化时进行拿弯,难度要小很多。枝条增粗后,拿弯的难度成倍增加。并且初始造型时,拿弯的幅度需要夸张一些,因为随着树干(枝条)的增粗,弯度会逐年平缓。初始拿弯幅度太小,以后会越变越直。
2、截口一定要做凹面处理。木瓜愈合能力强,为了使截口愈合后光滑美观,需要对截口做凹面处理,否则愈合组织会隆起形成一个疙瘩。
3、发芽时需要防治蚜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