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黄杨盆景白粉病的发生特点 - PenJing8
大叶黄杨盆景白粉病的发生特点
2019-05-03 13:37:37  浏览:37
  大叶黄杨盆景白粉病的发生原因分析与防治策略
 
1 引言
 
大叶黄杨(Euonymus japonicusThunb.),原产日本南部,又称冬青卫矛、正木、四季青、苏瑞香、万年青、大叶卫矛,是卫矛科卫矛属的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我国大叶黄杨产区分布广泛,是一种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大叶黄杨新叶嫩绿,由于其四季常青,叶片光泽洁净,嫩绿可爱,加之其具有适应性广、耐贫瘠、生长快、易繁殖栽培、萌发力强、耐修剪造型等优点,是理想的绿篱和盆景材料,广泛应用于公园、街道两旁、建筑物周围、中心花坛布置及道路分车带等地,也可盆栽观赏。

大叶黄杨白粉病病原为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粉孢霉属,正木粉孢菌[Oidium euongmijaponicae(Are.)Sacc.][1],是大叶黄杨上的主要病害。该病害发生范围广,危害程度严重,严重影响着大叶黄杨的观赏价值和商品价值[1]。近年来北京大部分地 区大叶黄杨白粉病的不间断地发生,造成的经济和生态损失巨大,对该病的防治已刻不容缓。因此,针对城市绿地大叶黄杨白粉病的发病特点,探讨其日趋严重发生的原因分析,并提出今后的防治策略,旨在为更好地防控大叶黄杨白粉病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大叶黄杨盆景白粉病的发生特点
 
2 大叶黄杨盆景白粉病的发生特点
 
大叶黄杨盆景白粉病一般以菌丝体在大叶黄杨的被害组织内产生灰色膜状菌层越冬。病叶、病梢是羿春大叶黄杨展叶和生长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的繁殖场所,成为病害初次侵染的菌源。病菌在寄主枝叶表面寄生,产生吸器深入表皮细胞内吸收养分。
 
大叶黄杨白粉病主要危害大叶黄杨的叶片,病斑多分布于叶面。感病叶片背面的病情随正面病情的加重而加重。大叶黄杨受害最明显的症状是在叶面、叶背面或嫩枝表面 布 满 白 色 粉 末 状 物,后 期 变 为 灰 白 色 毛 毡状。发生严重时,整个叶片布满白粉,导致病叶卷曲、皱缩,枝梢扭曲变形,生长受阻,甚至枯死。
 
该病在春、夏、秋季都可发生。病原菌分生孢子以风雨传播为主。多雨季节和高湿条件,秋季凉爽多雨均是大叶黄杨白粉病发生的主要因素,而夏季高温可抑制或延缓该病害的发生。大叶黄杨白粉病发生的季节性比较明显,一般发病高峰期出现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两个时段[2]。
 
栽植于树荫下的大叶黄杨发病较重,向阳的植株发病轻或不发病;嫩叶、新梢发病重,老叶发病轻;若不及时修剪,大叶黄杨枝叶过密时,致使发病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