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生境对大叶黄杨盆景叶绿素积累差异及规律研究 - PenJing8
不同生境对大叶黄杨盆景叶绿素积累差异及规律研究
2019-05-03 11:02:27  浏览:211
 不同生境对大叶黄杨叶绿素积累差异及规律研究
 
摘 要:为了明确不同环境对大叶黄杨盆景叶片叶绿素的影响,以 10 年生大叶黄杨为试材,采用室内试验法,以校园大叶黄杨为对照,研究不同环境、不同高度 7 个采样点叶绿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环境的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不同高度的叶绿素含量为:1m 时叶绿素含量最高,与 0m 时呈显著性差异,与 0.5m 差异不显著,说明距离地面高度差越大叶绿素含量越高,空气污染越小。
 
近几年,自然界一次次向人类敲响警钟,出现了连日阴霾、雾霾等环境污染,而园林植物受低浓度环境污染物危害后,叶片叶绿素总含量(Ct)值呈下降趋势[1]。据此,我们测试了大叶黄杨盆景叶片不同环境、不同高度叶绿素含量及比值,讨论不同污染程度的环境对大叶黄杨叶绿素含量变化的生理机制,以期为衡水市抗污染植物的选择提供基础理论数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处理

不同生境对大叶黄杨盆景叶绿素积累差异及规律研究
 
随机选择 7 个样地,以衡水学院院内大叶黄杨盆景作为污染的样本对照区,周围无厂矿、空气清新,大气相对无污染。其余 6 个为随机选择的样地,分别为北方工业园区(简称北方园)、冀衡循环经济工业园(简称冀衡园)、衡丰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简称电厂)、怡水公园、中心街与人民路交叉路口、前进街与和平路交叉路口。各采样点土壤、光照趋于一致。
 
每个样区均选择生长良好的当年生枝中上部新鲜叶片为试材,高度上分 3 层,第 1 层为距离地 0~0.1m,用 0m 表示,第 2 层为 0.5~0.6m,用 0.5m 表示,第 3 层为 1.0~1.1m,用 1m 表示。分别于 9︰00~10︰00 左右采集,置于带有冰块的盒中,带回实验室(存放于 4°C冰箱内) 进行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及比值的测定、分析。3 次重复。
 
1.2 试验方法
 
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 0.1g 新鲜叶片,将叶片剪碎,放入具塞试管中,加入预先配置好的叶绿素[2]萃取液(无水丙酮︰无水乙醇︰水 =4.5︰4.5︰1)10m L,进行充分的浸泡,在 26~27℃、黑暗环境中浸提 3 天,待小叶条变为白色时,对萃取液[3]用 TU- 1901 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 663nm 和 645nm 波长处的吸光度值。运用软件 SPSS17.0 对测得的不同环境、不同高度叶绿素含量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环境对叶绿素的影响
 
由表 1 可知,同一高度不同环境叶绿素含量差异较大,其中校园叶绿素含量最高,也说明校园大气污染较轻,其次是怡水公园等,而污染最重的是北方工业园区和前×和路口,而交通拥挤区的前×和路口和北方工业园区差异不显著。由衡水空气污染检测可知,市区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 8.44,北方工业园为 9.04。由此可知:大气污染越严重,叶绿素含量越低,叶绿素 a/b越高,与空气检测结果一致。
 
2.2 不同高度对叶绿素的影响
 
由表 2 可知:同一环境 1m 时叶绿素总量最大,说明受大气污染最轻,高度差越大差异越显著,这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而冀衡在不同高度上表现无显著性差异,可能是试验中光照不均,影响试验结果。
 
3 讨论
 
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是反映植物光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由试验可知,不同高度、不同环境条件下,大叶黄杨盆景叶绿素含量比对照区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不同环境,在空气清洁区内叶绿素含量与交通要道、厂矿区存在较大差异。

其中,厂矿区“北方园”和交通要道“前×和路口”污染最重,且两者差异不显著,而校园、怡水公园相对远离厂矿和交通要道,大气污染较轻,叶绿素含量较高。说明污染程度不同,叶绿素含量也有差异,这些与前人研究结果基本一致;但其顺序与前人研究并不完全一致,这可能由于环境、温度、高度等因素影响着叶绿素的含量,该原因有待研究。不同高度,1m 与 0m 叶绿素 a 含量呈显著性差异,而与 0.5m 时差异不显著。
 
这说明:高度差越大叶绿素含量差异越显著,且距离地面越远,叶绿素含量越大,受污染程度越轻。由此推断,园林植物长期生长在污染环境中,其形态和生理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影响叶绿素的合成,继而降低叶绿素含量,甚至导致已形成的叶绿素分解[4,5],致使叶绿素含量降低[6],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进程,造成叶子发黄、叶表面小。可见叶绿素含量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光合作用的变化规律及植物的抗污染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