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梅盆景莳养的经验谈 3个步骤完成 - PenJing8
雀梅盆景莳养的经验谈 3个步骤完成
2019-03-09 15:24:33  浏览:34
 雀梅盆景养护的经验谈
 
 
雀梅,令大多数盆景爱好者又爱又烦的树种。爱的是其苍古的枝干、亮丽的小叶;春之红芽满树,夏之绿荫如盖,秋之碎花淡香,冬之铁骨虬枝。的确,雀梅以其优良的品质跻身于盆景用材的上品之列,自古就有七贤之一的美誉,足见其被盆景人喜爱之程度。
 
然而,雀梅的另外一个特性却令人头疼:成型以后的作品会出现某一枝托突然死亡的现象,俗称:功成身退。好端端的一盆作品,凝结了制作者多年的心血,因为局部的失枝而几近报废,实在是让人烦恼不已。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发生呢?我们都知道,雀梅的枝干皮层较薄,不像榆树三角枫等皮层厚的树种,可以在皮层重保持较多的水分,且营养输送方式为纵向输送,俗称“一边根管一边枝”。因此,雀梅以其独特的生理特性,对日常的养护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笔者的家乡,雀梅是本地主要的盆景制作材料,山岗村间地头,到处都有野生分布。养护雀梅盆景二十多年,几乎没有出现过枝托退化死亡的现象,因此小有经验,愿与大家分享。
雀梅盆景养护的经验谈 3个步骤完成
 
首先,应该让盆栽的雀梅保持旺盛的生长。
 
旺盛生长的先决条件是干身四面出枝萌芽后的桩材,在造型枝的选留时应该充分注意这点。即使是无用的干枝顶端造型外枝条,也不应该一次性剪光,留待树势回复后在根据造型需要逐步剪除。如作一次性剪除,则有可能出现偏枯现象,严重影响桩材的生长和美观。我们都知道,平衡树势对于桩材的生长是极其重要的,只有使桩材的根、干、枝、叶得到旺盛的全方位生长,在改坯时所遭受的重创的桩材才可以得到身体的恢复,从而积蓄充足的养分为将来的整枝造型做好准备。
 
雀梅的枝法造型尽量以剪为主,尽量少用或不用金属丝盘扎。因为雀梅的皮层很薄,缠绕在枝条上的金属丝会严重影响枝条的养分输送,时间一长就会导致枝条的生长衰弱,发展下去,失枝在所难免。成型后的雀梅盆景,也不可过渡修剪,最多每年两次。一次在梅雨季节,一次在萌芽前最好。
 
落叶后的雀梅如作到位修剪以利观赏,应该在冬季结冰之前及时收进室内,因为裸露在外的剪口会在严寒天气情况下结冰,冻坏剪口近处的芽眼,甚至冻死小枝,影响来年枝条的正常萌发。
 
 
 
其次,盆栽雀梅忌重度失水。
 
重度失水是造成盆栽雀梅失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保持盆土的湿润对于盆栽雀梅来说是极其重要的。我们都知道,植物在水分亏缺严重时,细胞失去膨压,是由于蒸腾失水量一时大于根系吸水量而引起的。也就是说,盆土内的所含水分等于或低于蒸腾所需水量,尤其在夏季高温季节。
 
重度失水的盆栽雀梅,虽经补水后可以恢复叶片的生长常态,但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植株部分细胞坏死,形成生长停顿。很多盆友都应该有这样的经历:失水后的盆栽雀梅经过抢救补水后,虽然没有干枯死亡,但在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盆土的干湿周期明显变长,浇水的次数明显减少。究其原因,是因为重度失水后的植株,根干枝部分细胞死亡后,蒸腾及输送能力下降。
 
由于雀梅独特的生理特性,因部分根干枝细胞死亡而造成的生长停顿,势必会导致相应部分枝托的生长受阻,久而久之,失枝在所难免。其实这也是植物的一种自我调节功能,因为整株的生长平衡被破坏,其就会舍弃一部分枝条而保持全株生长的平衡,这样的情况在自然界的植物生长中也是屡见不鲜的。
 
 
雀梅盆景养护的经验谈 3个步骤完成
 
第三,盆栽雀梅必须勤换盆换土
 
雀梅之所以深受盆景爱好者的喜爱,是因为其具有极强的萌发能力,对于出枝点的选择十分方便。我们都知道,萌发力强的树种,其根系也是极其发达的。盆栽条件下的雀梅,由于其根系生长空间有限,如果长时间不换盆的话,其根系会沿盆壁回旋生长,形成“根巢”,严重影响根系的水分、养分吸收,进而影响全株的正常生长。所以,盆栽雀梅必须勤换盆换土。
 
中小型盆栽雀梅必须每年换盆一次,大型的可适当延迟换盆,但最好隔年一次。换盆时可结合多级根的培养,对根部作适当修剪。根据笔者的经验,雀梅对于土壤的要求不甚太严,PH值在5.5--8的范围内皆可正常生长,但必须疏松通透。
 
雀梅的失枝是令人头痛的,好端端的一盆作品,凝结了作者多年的心血,只因为某一枝托的缺失,几近报废,实在是可惜。但雀梅的失枝也不是不可预防的,只要我们在日常养护中勤观察多付出,合理而及时地做好各项养护工作,雀梅失枝的现象是完全可以避免发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