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树盆景的现状与困境 - PenJing8|盆景吧
文人树盆景的现状与困境
2018-12-21 22:43:16  浏览:56
 
三、“文人树”之我见
 
 
 
1.文人树盆景的现状与困境。“魏晋流韵——苕上盆玩雅集”之所以撩拨得业界人心浮动,正是它触动了公众的G点——“文人树”。时下的盆景界,“文人树”这一称谓,甚为流行,俨然已成为中国盆景的一大创新和风向标,不做“文人树”,好像就没有格调;不谈“文人树”,好像就不够逼格,一时间纷纷扰扰,好不热闹!不可谓不热矣!
 
然而,短时间下来,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又是什么?柔弱的树干,疏落的枝条,无神的造型,怕别人看不懂,再绞尽脑汁起一个牵强附会的名字,这样就是一颗“文人树”了!最终,不过是千人一面,符号化、简单化、格式化、雷同化,迅速的消费掉了公众的兴致,其于中国盆景的发展,又有何益处!“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这一枝一叶,得来哪有这么容易!
 
 
文人树盆景的现状与困境
 
 
2.“文人树”的理论剖析。回头看文首对“什么是文人”的回答,可知,文人的性格也是鲜明迥异的,其精神诉求也是千差万别的。在这里我有一个假想:如果让历史上那些文人来做盆景,会怎样?结果无从得知,但是我坚信,他们的作品绝不是这么简简单单,更不会有雷同。这里,可以从国画中得到旁证,不再赘言。为什么?
 
 
因为他们有着自己的精神特质,或出世或入世,或淡泊或昂扬,或豪放或婉约,他们的作品,都是“我手写我口”的,他们的盆景(假设有的话)也一定是“一枝一叶总关情”的,高矮粗细也罢,横斜纡直也好,都是文人的树,都透着文人的情怀。反观今日,一些大家对“文人树”的精神界定,“孤、傲、洁、悯”而已!其造型样式,“高、瘦、简、疏”而已!请问,你心中的文人就是这样?文人的风貌,非靠这些简简单单的枝条就能体现?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格式化的文人,也从没有见过这么符号化的树木!方家有以教我!
 
 
 
 
 
3.“文人树”的来历探究。纵观古书古画,未有以之命名之说,在当代的兴起,也不过区区数年吧,在某著名公众号的介绍中,也是羞羞答答的提到日本有“文人木”这一说法,也是近年兴起,谓之与中国“文人树”理念相近云云。至此,方才明白“文人树”原来是个舶来词,舶来词也好啊,开放嘛,交流嘛,拿来为我所用,有何不可。
 
只是,细究其原因,实让人无语:首先,这个词汇的引入动机,是一些贩卖日本盆栽的人(并不是真正的交流者),为了吸引买家而鼓起的噱头。其次,“文人木”这一造型形式,在日本也是陷入了缺乏理论依据、造型模式化、精神空洞化的困境。那么,我们今天引入“文人树”这一名词,目的到底是什么?
 
 
文人树盆景的现状与困境
 
 
4.“瘦格树”刍议。一个现实是,素仁法师以降,有别于枝繁叶茂、苍老奇古的树型,一批清新明了、朴素有致的盆景样式走入大众视野,其个性风格鲜明者,被分别冠之以“素仁格”、“韩格”等,这些作品都有其鲜明的制作风格、独特的个性特征、丰富的精神内涵,对其分析探讨,可谓汗牛充栋,仁智互见,他们对中国盆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向其效仿学习,也是自然之意。
 
可是我们面临的问题是,既然“文人树”这一叫法站不住脚,“素仁格”、“韩格”之外的此类树型,又该怎么称呼?对此,如是先生提出,有别于大树型、垂枝型、悬崖型等等,此类杆高枝疏的造型,从表现形式上可统称为“瘦格型”树,至于其制作手法、蕴含的精神内核等,树树不同,自当就树而论,不必概而论之。窃以为,此类分类方法较为合理,既能较为全面准确的描述此类树型,又能使大家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认知对象。当然,只是如是先生一家之言,还望同行斧正。
 
 
 
四、总论
 
 
 
“当今的中国盆景界,从来不缺‘文人’树,缺的是真正读书知史的文人!”如是先生的话,言犹在耳。文化,永远是支撑一个民族存续发展的原动力。
 
“文人盆景”、“文人树”这些提法,既然于史无据、理论空洞、概念不清,还是不提也罢!
 
 
后记:
 
写完此文,总觉得文不尽言,言不及义,文中一些看法,自感有不妥、困惑之处,却又想不明白,还请各位前辈、同行多多指正,有不同看法,也欢迎交流批评。
 
在此,深深地感谢如是老师,在平时的学习中,总是宽厚的纵容我和他顶嘴、辩论,使我在学习中如沐春风、如逢甘霖,不断地修正着自己的认知,并且,不断地鼓励、指导我,甚至是督促着我来完成这篇文章,感激之情,铭记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