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肆的风,密集的林,摧折、吞没了一些植物,同时又塑造了更为强悍的自然奇观,也成全了那些敢于抗争并籍此脱颖而出的优异物种。恰恰是在狂风肆虐和残酷的竞争中,那种与外力抗争、积极适应环境的精神才会得以显现。没有风和雨,便没有争和力,也就没有刘传刚所塑造的“风动”和“雨林”系列作品。—题记
刘传刚是近年来国内业界颇引人注目的一位盆景人。他弃职从艺远赴海南创业成功的传奇经历,以博兰为主打刚猛迅疾的“风动系列”,积极组织活动扩大影响的做事热忱,进军高校播撒盆景理念的不俗举动,以及15年前作品即被国家邮政局以’‘个性化邮票‘’发行的出色表现,都或多或少牵动过人们的眼球。然而,凭藉以上,尚不能单独著文为析,因为一位盆景家,最终还是要靠作品来说话—这是一个盆景人之所以能够立足的前提,也是根本。现在,随着他风动系列和雨林系列作品的相继问世、成熟,使我们对他进行解读的设想成为了可能。
一、师从动势,借风传情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贺淦荪先生推出“风动式”作品以来,在他的倡导下,风动盆景风靡一时,影响遍及大江南北,涌现出了一大批“动势盆景”。然而,很多“风动式”作品风靡一时,却又昙花一现,很快就不见踪影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他们没有领悟到风动式的真正内涵,缺乏内在的动力,作者自己都没有兴趣去坚持,当然也就难以为继了。而刘传刚不,他师从贺淦荪教授,与这种造型样式有一种天然的亲近,从刚开始接触时就爱上了这种造型样式,他心中那种渴望喷薄、爆发的力置一下子找到了突破□,还有什么比"风动n更能表达他的热情与个性呢?
这种一见如故的亲切感,和从中找到自己的愉悦、归属之情,让他自摆弄的那一刻开始,就再也没有离开过。熟悉刘传刚的人都知道,他是个急性子的人,说话频率非常快,走起路来也步履匆匆,两脚生风,做事更是雷厉风行,讲求效率,容不得丝毫拖拉和懈怠,用"风风火火"来形容他,或许再贴切不过了。
在我看来,他是个喜欢“折腾’’的人,从来不愿停下脚步来安享闲暇,一个目标实现了,下一个规划又在心中升起,他总是在不停地动,不停地追求,不停地提升,不停地做事情,像个“永动机”一样,不肯停歇,儒家那种积极入世、刚健进取的精神在他身上表现得尤其充分。他的表达能力非常强,讲起话来,有如长江大河,汩汩滔滔,亦像是疾风骤雨,频率密集,有一次我们通电话,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他便一直以这样的气势和语速,向我介绍他的经历、观念和想法。说来奇怪,如此密集的词语和繁杂的过往,在较高分贝的震荡裹挟下,依旧繁而不乱,条理清晰,准确表达了他要传达的内容,这恰与他的风动作品有异曲同工之处。
如果说别人的风动作品所表现出的风是那种徐徐飞扬、不急不缓的话——在我看来,最多不超过“六级’’,而刘传刚作品中的“风”却有八级以上,暴烈、刚猛,有摧枯拉朽、横扫千钧之势,把那种天摇地动、树木在飓风中狂舞、抗争的条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这是一个内心具有巨大能最的人释放出来的符号。为什么他会选择"风动”?因为他从中看到了自己,他心中所有的积蓄、热情和能量都可以在这种造型样式中抒发喷涌。
长久以来,盆景多以优美的录致流行于坊间,也受到了人们軎爱和欢迎,但一直少有壮美的风范,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优美与壮美是两种不同的审美形态,正如叮咚山泉和惊涛骇浪呈现出不同形态的美一样,它们给人带来的感受也各自不同。前者轻柔和缓,玲珑梢致,各种审美因素趋向平和统一,令人舒心悦目;后者粗粝强劲,雄奇怪诞,各种审美因素趋向冲突对立,令人惊心动魄。后者更让人难以忘怀,也更能令人对大自然生起敬畏之心。
谁说不可以将“壮阔之美”表现在盆盎中的?大自然中的美有千万种,人的性格亦各自不同,如果只有一种风格当道,只说明了一点,那就是圈内人才匮乏,盆景表现力贫弱。继贺淦荪先生的风动作品之后,刘传刚以〈大风歌》、<—夜春风>、(风雷激〉、《天涯劲风〉等为代表的风动系列作品的出现,不仅使以上质疑被颠覆,而且还有力弥补了风格单调的短板,为当代中国贫景贡献出"壮美’’的典范。
二、立足盆最,证明价值
在过去,提起盆景,人们很自然就与花鸟鱼虫等饭后茶余的消遣之物联系起来,认为那是中老年人为延年益寿、打发时光而进行的一项娱乐,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衣食住行并无多少关联,与大多数人精神世界相距更为遥远,要说以盆景安身立命,证明价值,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摇头,因为他们多存这样的观念:此乃雕虫小技,壮夫不为,不足以扬名立万,飞黄腾达。应当说,这种认识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在很长一个时候内,也是一种客观事实。然而,就是从这被轻视的"雕虫小技”入手,刘传刚硬是凭着他的聪明和顽强,盖起了一座令人艳羡的"宫殿”——海南省锦园盆景博物馆,这既是一座海内盆景名家作品的荟萃之地,也是他的居住之所,也就是说,这是一座私宅。
步入这座宅院,有如買身于盆景大观园,大大小小数百件盆景作品,被按照品级和种类,井然有序地陈列在各个区间。园内设‘‘名师堂”、"跬誉堂"、"墨趣斋”、"雨林馆”、“树石馆'"大师苑"、"益景教研室”等多个分区,藏有国内外最知名的盆景大师、名家的精品力作,更有他自己从艺四十年来的代表作品,可谓琳琅满目,精彩纷呈。使人感兴趣的不仅是这些各具特色的盆景,那些颇富琼州风情的建筑亦让人骋怀游目,印象深刻,但见园内楼阁高亭台林立,游廊宛转,庭园错落,间以葱荣草木和〉宗〉宗流水,在南国特有花卉的衬托下,色彩斑斓,好一处富庶锦绣之园。
如果说这仅仅是一座私家庭园,满足下自己的个人爱好,那么就错解了园主的初衷。刘传刚建造这个博物馆的本意,其实更着眼于它的社会功能,希望把"博物馆”作为盆景制作、展示、交流、培训、宣传的一个平台和窗□,向社会辐射,尤其是,随着经济发展,休闲产业势头迅猛,而盆景以其和自然紧密联结的特质,受到越来越多渴望回归田园生活的人们青睐,在这个时候,锦园盆景博物馆的出现,意义就不同于一般,它不仅填补了海南省同类博物馆空白,走在了全国前列,同时又贴合、顺应了时代需求,成为休闲文化的示范基地。
与许多大老板在经济成功之后转身摆弄盆景不同,刘传刚是—个地道的盆景人,而且是从"小盆景起步,到如今这规模初具且充满活力的博物馆,其从无到有聚沙成塔的轨迹历历可见,他以自己的切身实践,向世人证明了一个简单而朴素的道理:梦想,是可以变成"殿堂"的——小盆景,也_样可以做成大产业。
金钱,并不是衡置艺术的标尺,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阶段,却是推动盆景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筹码。现在为什么那么多爱好艺术的年轻人选择了影视、歌舞、文学、书法、绘画,其中的社会价值承认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因此,在当下的盆景圈内,刘传刚这样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太少。在这个领域,他可谓"功成名就’’,也"名利双收",成为很多同人追赶的目标。在艺术上,我不是经济决定论者,卖钱多少或者名气大小,跟作品质置之间从来就无必然联系,但在盆景问题上,我情愿说得极端些,哪怕引来误解。盆景这个行业,若想吸引更多人才,首先要在商业上火起来,要让人看到这个行业不仅可以安身立命,也可以带来优渥的生活,实现更大的人生价值。刘传刚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三、不拘一隅,跨界发展
用刘传刚自己的话说,盆景是他生命中的一部分,不可分割。40年来,他从未离开过盆景,是盆景成全成就了他,但盆景却不是他生活的全部,而只是他的一个有机组成,在他身上,除了具备一个优秀盆景家的灵性以外,同时还拥有商家的精明和企业家的谋略。1994年和2004年,他分别创办了海南省花卉协会盆景专业委员会及海□市花卉盆景产业协会,并担任主任和会长,以此为阵地,先后举办了"中国(海南)盆景精品展暨海南省盆景展览"海南国际盆景遨请展"、“中外盆景学术研讨会”等八次展会、论坛,极大促进了海南盆景寧业的发展。担任海南花卉大世界总经理后,他以"花卉大世界n为举办地,又连续组织了二十余届“换花节”、"花卉节迎春花市"以及"东盟国家旅游商品中国巡回展"等大型活动,为海南省的花卉产业及海□的旅游发展造势。
2016年,他创办了海南省休闲产业智库,这是一个汇聚省内外社会各方面、各相关行业的专家,为海南休闲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机构,他出任法人兼执行理事长。由于在业内的出色表现,他还被推荐为省政协委员,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就这样,他自盆景起步,在业界得到公认以后,并不满足,而是跨出盆景圈子,在商业运作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继续挥洒他的能量。盆景,相比于他后来做的这些事业,显然要退居其次隐而不显了,以致在有的人眼中,他俨然成了一个社会活动家,而不是一个单纯的盆景人,甚而开始质疑起他的作品质置来那么多人穷尽_生都未必能将盆景做好,他这样"三心二意"又怎是一个"盆景大师所为?可在我看来,他的"越界”之举非但没有影响他的艺术,相反,这些历练汇聚起来,异常有力地反哺了他的制作——为什么他盆中的‘‘风”比别人的要大?
那是气魄和能量所致。他作品中呈现出的浑茫气象,也是缺乏相应经历的制作者难以达到的。刘传刚的经历相较于单纯的盆景人,显然要复杂的多,尤其是他善于处理棘手问题,对复杂的事情也格外感兴趣,常常能在一团乱麻中抓住枢纽,引导并促使事物按照自己的设想发展。此一点,反映到他的制作中,就是喜欢表现繁枝密林,以繁取胜。他塑造的树木与丛林,都是枝条稠密、铺天盖地的景象,洋溢着健旺强盛之气,同时又善于归纳、概括,使作品达到了虽繁杂却整体,虽奔放却雄壮的艺术效果。
以《大风歌》为例,看似粗头乱服、枝条狂舞、杂乱无章,但由于繁密枝条和整体感较强的基干有着鲜明对比,再加上树干与树干之间、枝条与枝条之间或清晰或隐约的空间分割,因而作品在整体上呈现〇作者:刘传刚排山倒海之势,结构上又清晰爽然,繁而不乱,同时还使纵横豪放、鞘气淋漓的狂风气概得到了充分表现。这件作品,既是他在艺术制作上的成功之举,也可视为他在社会生活中积蓄能最的一次进发。
四、倾情雨林,另拓新境
以刘传刚这样的性格喜好和艺术趣味,完全可以想见当他在海南看到热带雨林时的惊喜:蓬勃、繁盛、向上、竞争,充满了搏杀和力最,也蕴含着积极和进取。"海南大美真吾师!’’这是他面对自然界中这片巨大存在时,从心底里涌出的感动和臣服。如果说"风动n是他从艺以后找到的第一个切合自己的表达方式的话,那么"雨林'’,则是他一见如故的皈依,在其中,他仿佛看见了另外一个自己……
但就是这样一批洋溢着海南特有风情、又饱含作者强烈个性的雨林作品问世时,却在业内遒到了普遍质疑,有相当一部分30盆景赏石人表示不能接受,因为他们从来没见过这种表现形式,密密麻麻、"乱七八糟"的,成何体统?盆景造型向来都是一寸三弯,以曲为美,而他统统都是直线,密不透风,还"披头散发",哪里还有a景中惯常所见的散淡轻灵和沉静优雅?
好在刘传刚是一个不畏人言的人,只要是他认准了的事情,就会继续做下去,因为他相信,—个盆景家,解释再多也不如拿出_件过硬的作品,要"靠作品说话”。在他的‘‘雨林’’系列问世之前,我与他并无真正意义上的交集,但当那件《神奇的雨林>出现刊物封面时,第一时间便引起了我的兴趣——它不仅形式"新’’,而且质置"好”,随即撰文,为之鼓与呼。
我在那篇短文中这样评价:在这件作品中,尽管干身跌宕动势鲜明,枝条铺天盖地错综复杂,但给人的印象却不是乱麻一团,而是在动中有静,乱中有序,繁密的树干枝条被有效归纳到了一个既均衡又不断呼应变化的形式框架中,密集的树林簇拥成有力的团块,秀逸超拔的枝条和雨点般淋鴻的叶片又有如灵动的音符,闪烁跳跃其间,对团块进行分割调节,对比平衡,营造出了一个既跌宕又宁好、既繁复又空灵的空间秩序盆中旺盛生长的植物,既可看做一片生机蓬勃、真实可感的雨林,亦可视为点线交织、团块纵横、力与美不断协调变奏的现代雕塑或抽象绘画。
六年后的今天,面对此作,我依旧不改初评,再次将该文中另_段话援引如下:
这件作品的出现,不仅仅是将大自然中特定景观成功提炼概括、复制还原,吏重要的是,它进一步拓展、丰富了盆景表现空间自刘传刚始,雨林,这一独特的自然景观开始进入盆景制作领域;及至此作,高度成熟,个性鲜明,独树一帜,刷新了人们的盆景思维和视觉记忆,无论题材发掘还是艺术表现,都功大莫焉。
六年后的今天,我在想,为什么圈内人很少认同它?或许根本原因,乃在于这件作品中"强烈的形式感和现代意味”,以及“既可看做一片真实可感的雨林,亦可视为……现代雕塑或抽象绘画",我们的问题是,圈内有多少人对“现代雕塑"和"抽象绘画"有所了解并且感兴趣?所以,不能接受当在意料之中。刘传刚也未必对这些知之甚多,但他的造型天赋和探索精神却与之暗合重叠,故造型呈现上也与之殊途同归,一脉相通。
当然,"雨林系列作品也非件件精品,平心而论,有相当_部分还不怎么成熟,也都在实验与摸索当中,但不能因为不完善就对这可贵的探求视而不见,况且,只要其中有一件能立得住,便是了不起的创造,便能流传下去,启发后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