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 我对怎么制作悬崖式盆景的理解 - PenJing8
图解 我对怎么制作悬崖式盆景的理解
2018-08-14 21:08:54  浏览:157
  笔者向来喜欢悬崖盆景,经多年实践对其艺术渐悟理解,曾在有关杂志发表多篇文章阐述观点。近日,鉴赏了吴成发先生及韩学年先生各自的悬崖盆景,对岭南悬崖盆景艺术加深认识,觉悟精华,试述如下:
 
一、吴先生作品《闪存》(注:作品没命题,笔者模拟命题为《闪存》,日后以作者为准)。作品是一盆意境深远的悬崖盆景,树种普通,但给人印象是一棵不同凡响的榆树,有奇特震撼感,其造型不是简单地跌落下垂,亦没有步步向上攀悬欲望,而是以多个高低不平,大小不同的“角”(转弯处小角度回旋,角弯锐利)组成。形成闪电般瞬间的能量爆发,其速度之快,只能用“闪”来形容,能量之大,以闪耀作为爆发的意境表达,这是能量转化为动感,可想而知。

 
图解 我对怎么制作悬崖式盆景的理解
 
吴先生不取用以往的动感风吹手法那样直观的表达(如:柳格的《云重枝垂紫作荫》、《惊涛》,请参阅本刊2008第1期58页),而是以内涵的意境神韵来表达动感的方式,不裸露,较含蓄。然而,神韵表达动感是抽象的,无形的,悟性因人而异。有能量爆发就必然有储存,这是一个哲理,所谓蓄势待发。
 
图解 我对怎么制作悬崖式盆景的理解
 
吴先生对这悬崖处理,不看重枯干、舍利、沧桑的历史遗韵和跌宕回旋的走向。相反,看重了完整无缺的枝干皮张,根头干枝走向利落,在“力度”的带动下,树气极为流畅,无丝毫臃肿拖沓,算得上“靓仔树”范畴,有着良好的岭南盆景艺术传统格调,这些艺术底蕴,是无法言传身教的,只能伴随着艺术修养的提高,积蓄、储存到一定情度就会爆发,欲速则不达,这是笔者模拟命题“闪存”原因之一。


 
图解 我对怎么制作悬崖式盆景的理解
 
 
二、综观吴成发自成一格的悬崖作品与韩学年《云鹤仙骨》比较。各有千秋,反差明显,试述之。
 
《云鹤仙骨》作品山松,受生态环境影响,造就了树干千姿百态的畸型走向。满身鳞伤和枯干、舍利留下了历史遗韵,是生存斗争的结果,天工造化产物,较难得。绝非人工可以培植(除部份枝托外),故此,决定桩材优劣的是自然成份。
 
图解 我对怎么制作悬崖式盆景的理解
 
有了天赋烙印,如枯干、节瘤、断顶、无底托、枝干残缺畸型等。还需有独到的眼光和判断能力,为我所需,为我所用,物废为宝。讲是容易,做到便难。好的桩材不是绝对,相反,劣材也不是一无是处。劣势可转化为优势,发挥灵感就有好作品,见广就会识多。韩先生悬崖山松《云鹤仙骨》作品,相信很多人都见过。笔者亦观后有感,分析如图。
图解 我对怎么制作悬崖式盆景的理解
 
三、应纠正对悬崖作品的一些错误认识,岭南盆景艺术悬崖式造型较为讲究,无论从出土、下悬、走向都讲究内涵,没有内涵的作品意境单调、平庸、不耐看。试述一例:由吴培德主编的《中国岭南盆景》画册(1997年12月。第106页)一幅盆景图照,也是山松悬崖作品,该作品对悬崖认识较浅,单纯认为受地心吸力影响而形成的抛物线状的下垂、跌落就是悬崖盆景。好比在空中划一道弧线,即使树种名贵,根头干枝托齐全,欠缺艺术内涵,还是失去悬崖盆景艺术造型的意义。(注:只是个人学述体法,别无它意)见原作图照5、模拟分析图60
 
四、观感与体会。
 
上述有关悬崖盆景的三件实例,一为榆树,两为松桩,各自同一型式造型,效果反差甚大。制作者所处的心态、环境、自我修养不同,所以构思因人而异,见仁见智,是很正常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实例,无可非议。

 
图解 我对怎么制作悬崖式盆景的理解
 
笔者认为吴先生与韩先生上述各自的这一悬崖盆景,恰好形成反差对比:
 
1、普通树种(榆)一高档树种(松)。
 
2、人工始初育胚构思为主+__天然成分构思为主。
 
3、树相力求完整无缺(靓仔树)为主卜一残缺不全,破旧枯干,力求表现历史遗韵为主。
 
4、艺术内涵以“力度”为主,表现出养精蓄锐、能量爆发的抽象神韵一以歌颂生存斗争为主,体现历史遗韵,绝境逢生的人生观。
 
上述两件作品都是用深厚的功底磨炼出来的,作品风格不同,正是反响出艺术的进步。至于例三,是悬崖式的初级阶段,得其形。只能比拟利用地心吸引力来测试抛物线的存在。也是成功之作,因为此作品较早期,不能用现代的观感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