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钟祥肖文华
笔者的水旱盆景《听雨》在2004年第六届全国盆景展览会上获得了铜奖,今将这盆盆景的制作历程刊录如下,与广大盆景爱好者来共同探讨《听雨》制作过程中的得失,以求批评指正.与盆友共同提高。
1999年,我对已经养护了几年的单体对节白蜡树桩图一)感到不满意,就其桩材特质来说,该桩材一般,资材平庸,作为单体盆景培育难有太大作为。于是我决定对其制作,经一番思索后,改制成了水旱盆景《独钓》(图二),其布局是一棵树、一湾水、一渔翁,颇有“独钓寒江雪”的韵味,,然而,其构图依然显得单调、呆板,整个画而没有景深,缺乏灵气。
2004年,为参加第三届中国盆景学术研讨会,我将《独钓》改制(春江》(图三),送往武汉展览。《春江》的布局略有变化,主树的位置依旧,远处添置了一座小亭,江中悠闲游弋着两只小鸭,点明了‘春江水暖鸭先知”的主题。构图虽然简单,却多了几分恬静,且在盆面水、岸两部分的对比处理上更为得体,增加了景深,作品意蕴更为丰富。
为了参加在泉州举办的第六届全国盆景展览,我又将《春江》改制成(听雨>X图四)。《听雨》的构图是变一棵树为三棵树.陆地块面上的主树是原桩原位,远处的副干是一棵小树,对岸小岛土的小树与陆地上的两棵树相互照应。远处近岸水面上放置着一座亭榭,陆地上点缀着大小不一的龟纹石,樵夫在树下小憩,他眺望远方静听雨声。这一湾水、一座亭、三棵树、一个人,构成了一幅如诗的画卷。展评结束,该作品有幸获得了铜奖。
事隔几年,细细观来,作品依然不成熟,仍显单调,景面上的三棵树交待”得太清楚,留给观者想象的空间就少了,作品也就缺乏了空灵。2007年初,我又将《听雨》作了较大的修改,如图五。
第一,将原盆换成了较大的汉白玉浅盆,从而扩大了景观面。
第二,将陆地部分下面的盆土垫高了lOcm.主体树也随之升高了,显得更有气势,强化了树的主体地位。
第三,将陆地块丽上的树木增加到了五棵,加上小岛上的一棵,共有六棵树,栽植时注意横向、纵向、集散的变化。另外,在点石的大小、多少及疏密等方面也作了适当的调整。总之,布局尽量趋于合理、自然,忌呆板、造作。
第四,根据近大远小、近低远高的透视原理,对远景也作了处理,从而增加了景观的深度。
第五,布苔时其颜色要随地形、向阳坡、背风面的变化而变化,从而避免了所布的苔面像绿地毯似的一片绿色。
《听雨》仍是一盆不太成熟、有待完善的作品,上述调整与修改是否妥当,恳请专家、盆友们惠赐良言。
编辑刘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