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红系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杜鹃花是个大属,全世界约有900余种,我国有500余种。杜鹃花又名山鹃,艳山红等。本文所述的映山红生长于长江流域,落叶或半落叶灌木。花2-6朵簇生枝顶,花冠阔漏斗状、鲜红色、基部有深红色斑点,花期4-6月或10-11月。
映山红,花先叶而开,繁花似锦,艳而不俗,耐贫瘠,忍严寒,花期长,深受广大盆友喜爱。但其性喜湿润半阴,干坚皮薄,下山桩须根少,易脱水,假活期长(1年-3年),难养护等生理特性使盆景爱好者对它又爱又怕。
笔者是个盆景爱好者及映山红桩的发烧友,在自家的庭院(水泥地)和楼顶玩桩,多年前偶然发现映山红桩不仅可以家庭直接上盆移栽驯养,而且在全日照的条件下成活率更高且节间变短,花多色艳。其技术关键在于第一年的选桩、移栽和养护,现将这些心得与读者探讨。
1、选桩:一般下山桩的采挖时间在头年霜冻后至第二年花期后萌芽前,但最好是在第二年最低气温OoC以上最高气温15C以下这段时间内,这样既避免了移栽过早可能遇到的冻害又减 少了过晚易脱水的危险。所采挖的桩材应健壮新鲜, 水分足,干身受损少,必须有须根并尽可能多带土 团。运输过程中应避免因碰撞绑扎造成不必要的玻 皮脱水。
2、映山红下山桩的处理:将桩材运回后剪截去无用、 腐烂、开叉根枝。将剪口、创面及破皮处用利刀修平,再用白乳胶或专用愈合剂涂抹,创面较大的可用白乳胶反复涂抹2-3次。腐烂的根枝创面修平后用红霉素软膏进行局部涂抹,绝不可将桩根浸入灭菌药液内杀菌。如在根部发现白色丝状物切勿将其除去,此物是映山红桩的共生菌,能促进下山桩萌发新根,提高成活率。若有轻微的脱水现象可将桩材浸入清水中8小时左右再栽植。(勿用井水或碱性水)
3、移栽用土的配制及栽植:映山红须根细如胎发,积水则腐,过干则枯。初植应用通风透气、保湿利水无菌的素土。一般下山桩的移栽用纯净细河沙即可,但映山红成活后新根较细,换盆时容易受损故不采用。我的经验是用洁净细河沙、粗河沙、粉碎废煤渣(必须经日晒雨淋1年以上)按1:1:1的混合混合而成的培养土。
后者也可用粘性小、洁净的地表土,山土等。新桩初植应用略大一些的盆器,以木箱、紫砂盆为首选,釉盆最好不用。盆器的四壁和盆底与根部间隔要有lOcm以上的距离,用于培土。
出水孔用旧窗纱覆盖,先在盆底铺垫lOcm的培养土,再把树桩放好,再填土浇足定根水。边浇水边用细竹签在根部四周插刺引水,避免根、土之间有空隙产生,影响成活,但要注意操作时别使桩根受损。
4、养护:定植后将盆移至坐北向南的半阴处或遮阴网下(约70%遮光率),并用塑料袋连盆罩套,最好能置放于旧木板或草垫之上,并用烟头在塑料袋下部和顶部各烙1-2个小孔以利通风透气,又便于在温度过高时向内喷雾,也可在袋内放置蓄水容器保持湿度。若是粗大型桩可用草绳缠绕桩身。在定植到萌芽这段时间里气候冷暖不定,遇晴天温度上升时每天向袋内喷雾3-4次降温。原因是,短期的温暖气候可使新桩皮层过早萌发新芽,但新桩自身并未完全复苏,气温回落后新芽极易死亡。
映山红约在每年“5.1”前后萌芽。当新芽长到15cm左右时选择阴雨天气除去塑料袋。天气转晴升温耐加强对全桩和地面喷雾,以营造小气候环境湿度,晴天每天向桩身喷雾3-4次,喷地面水的次数要多于喷桩身水的次数,如能全天候保持地面湿润更佳,阴天酌减。新桩浇水尤为重要,视盆土灰白轻敲盆壁略有脆响时即可浇水。
盛夏季节植株水分蒸发量大,可视其情况早晚各浇1次水。连续雨天可用瓦块或塑料膜遮盖盆面以防积水。映山红萌发力强,多留枝顶芽引水以利成活并预留足够的造型枝,及时抹去桩基部无用的不定芽。
中秋节后气候渐渐凉爽干燥,新梢也已长至20cm-70cm左右甚至已见花蕾(应摘除)。此时可将遮阴网除去进行全日照养护,护喷雾次数相应减少到日2-3次,注意适时浇水。寒露后植株的蒸腾减弱,临界休眠,喷雾可减至每日1次或3日1次。越冬时有条件的搭建暖棚或移至室内通风向阳处。
映山红有一定的耐寒能力,新桩虽然抵抗力较弱,在露天情况下越冬时,只要气温不长时间低于-5℃并对桩根部加培土和覆盖些草杆树叶等物即可安然越冬,但突遇恶劣天气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冬季浇水以及喷雾应选未上冻的晴天正午前后。
第二年,新桩安全越冬后即可进行全日照维护,但遇倒春寒气候应及时覆膜防冻。浇水见干见湿,及时抹去无用芽,日喷雾次数亦可相应减少。伏天高温时再移到半阴处,待到日最高气温不超过25C时再移出。
立秋后和霜冻前各施1次稀薄有机磷肥水(浓度以几乎闻不到肥臭味为度)。第三年开始全年全日照粗放管理。花后及时摘除花梗避免坐果,追施稀薄有机氮肥2次(相隔30天)以促生新枝,再在立秋后霜冻前各施1次稀薄有机磷肥以增抗寒壮花能力,适时浇水喷雾就可以了。
以上所述仅为笔者个人经验,供盆友参考。 (编辑/刘启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