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春又名金腰带,属木犀科灌木,春季开花,俗称“迎春花”,一般用于园林绿化、庭院绿篱。小叶迎春是其中一个品种,因叶小如米,又称米叶迎春。其杆插极易成活,萌发力强,耐修剪,根系发达,生长迅速,春萌新芽,叶嫩绿有光泽,颇具观赏价值。近三十年来,武汉地区的盆景爱好者们经长期探索实践,已将它作为盆景制作的重要材料,广泛应用到丛林、山石水旱、树石、附石、微小盆景的制作之中。
谈到小叶迎春,不得不提到已故的中国盆景大师贺淦荪先生。早在三十年前他就开始用小叶迎春制作盆景,代表作(锦绣前程》曾发表在2000年《花木盆景》第2期封面,后期先生也有诸多小叶迎春作品,如(虎啸环宇》(图1)0/十年代末,笔者在先生处学艺,偶然见先生正在修剪一盆大指头粗、叶小如米的小型盆景。问其习性后,将先生剪下的几根粗壮枝条带回家扦插培养,几年后发展到百余株。从此,我对这些小玩艺倍加喜爱,以其为原材料,逐步从单体造型过渡到丛林、山石水旱、树石、附石、微型盆景的制作实践。
一九九三年,笔者的小叶迎春山石水旱盆景《秀岩春色》(图2)首次在湖北省第三届盆景评比展览上参展,并荣获金奖。二00四年,小叶迎春作品《情化青山》(图3)入选在苏州举办的第六届中国评比展览,获得盆景界和媒体的亲睐,并荣幸被选入《中国山石水旱盆景集萃》一书,编者还为该作品配唐代诗人项斯《山行》诗句“青杨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作为赏析,以引导读者理解该作品的意境所在。
这两件作品的问世,引起武汉地区盆友的关注,不少爱好者纷至沓来,观摩取苗杆插种植,广为传播。近二十年来,小叶迎春素材从盆盎杆插到地栽培植,种植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经济效益明显,盆友中也有不少佳作问世,如唐吉青的《绿荫望处待涌潮》(图4),熊东川的《斗寒迎春图》(图5)。
小叶迎春近三十年来在武汉地区栽培与应用的实践证明,无论是其经济效益和艺术价值,都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中国盆景艺术,历来提倡缩龙成寸、小中见大的艺术表现手段,诚所谓‘’一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可万里”。
而小叶迎春以其强健的生命力、发达的根系、柔韧的枝条、细小的叶片等先天优势,完全具备优秀盆景制作的多项要求,能很好与山石、树石结合制作附石盆景、丛林盆景、微小盆景,制作出形态优美、意境颇佳的盆景作品,如《我念故乡一片林》(图6).《春山魂》(图7).<鹿鸣春晓》(图8).《峰峦叠翠》(图9)、微型组合微小盆景(图10)
从盆景实践发展的眼光看,表现意境的盆景最终会取代单纯的盆栽,成为中国盆景发展的方向;中国特色盆景的发展,应以中国人传统的独特审美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追求视觉美感和意境深远的有机结合,最终在世界盆景艺术之林独领风骚。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
一、用扦插苗培养盆景是大趋势。受功利心驱使,盆景界很多人崇尚古、大、粗桩材盆景,滥采滥挖野生桩材,结果导致环境受到破坏,可用资源也越来越少,素材的匾乏将会使这种盆景制作方式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人类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增强,肆意挖掘天然树桩制作盆景的现象必然会遭到遏制。而小叶迎春作为一种优秀的盆景制作素材,能很好地与诸多盆景制作手段结合,无论是表现形式还是作品主题、意境都能灵活、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制作思想,其优势不言而喻。
二、中国盆景应以意境美为基础。意境美是由诸种艺术因素虚实相生构成的,能引发观赏者由实而虚、从有限空间获取无限意境。它绝不是简单品尝、回味那种低层次的审美,而是观赏者的主观意识受到艺术感染后所产生的一种顿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是中国美学独有的一种审美思维。盆景与盆栽有着本质的区别,盆栽更多的是展现种养技术,而盆景不仅仅需要种养技术,还要能表现作品的意蕴和境界,两者在文化内涵上不可同日而语。
三、摒弃急功近利,盲目崇拜。盲目崇拜者,无非是仰人鼻息、望人项背、盲目跟风,结果是东施效3}.邯郸学步,既迷失方向,又失去自我。不否认有人能将盆景卖出天价,那毕竟是个案,盆景界诸君切不可以偏概全,乱了方寸,只注重经济收益而忽略了盆景的艺术价值取向。
由此可见,脚踏实地,格物致知,坚定不移走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盆景发展之路,才是一条光明之路、正确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