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盆景爱好者制作石榴桩材的过程 - PenJing8|盆景吧
枣庄盆景爱好者制作石榴桩材的过程
2017-12-11 20:01:27  浏览:89

■山东 枣庄 李新  

 我很幸运,生长在一个石榴树材特别丰富的地区——山东省枣庄市,而我所在的峄城区又是中国著名的石榴之乡,种植面积位居世界首位,自汉代至今,已有两千多年栽植历史。  

 石榴树春芽、夏花、秋果、冬枝四美兼具,且干身古朴,苍劲嶙岣,富于变化,上世纪九十年代,遂被有心人由山野引入盆钵,成为案头与庭院的品赏之物。因其果硕花艳,寓多子多福、吉祥团圆之意,自问世之日起,便受到人们的喜爱与追捧,成为爱好者寄托志趣、社会各界馈赠亲朋、装点庭园的良选。因受父亲影响,再加自己一直有美术兴趣,所以自2000年始投入其间,收集了一些石榴桩材。 

枣庄盆景爱好者制作石榴桩材的过程

 初入此域即对岭南盆景满怀好感,以为这才是盆景的正途,并决心效法。但由于本地盆景起步晚,周围没有任何可以借鉴的经验,再加初学者特有的懵懂与朦胧,所以刚开始的几年一直在门外徘徊,走了不少弯路——心里的向往并未化作行动。直到2007年,才将部分桩材下地,迈开了师法岭南的第一步。现在回想,这个起始阶段未免长了点,我将之归结为自己悟性差和决断力缺乏。好在我将盆景视为一生的陪伴,所以对手中这些素材何时走向“终点”,并不着急。

   而且我信奉这样一点:心里有,眼里、手上才会有,造型是一种技术能力,更是一种认知水平——在自己各方面还未准备好的情况下,我宁愿它们长得慢些,再慢些。 

  这里,挑选两棵前后树照相对完整的素材与大家交流。 

枣庄盆景爱好者制作石榴桩材的过程

  需要说明的是,这十多年来,我通过书籍与网络,浏览了大量资料和图片,其间数下岭南,同时也辗转各地,亲睹大展,见识了太多的好桩材、好作品,跟它们相比,自己很清楚这两棵素材的分量。之所以仍旧不揣浅陋,近乎献丑般呈在这里,主要是缘于以岭南方法培育石榴树种,在长江以北尤其鲁南地区,尚不多见,而且在制作实践上,我也很少与外界交流,面对它们的现状,不免略怀忐忑:如此这般,可否,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才把它们拿出来就教于方家,以期获得指正。

     图1—2:2007年春,寻得一方空地,将其植入放养。此举与2006年1 0月赴广东陈村观看首届中国盆景收藏家藏品展有直接关系,那次展会给我的冲击最大,印象也最深。 

  图1-3、图1-4:转眼两年过去,由于常去岭南盆景论坛,那里众多培育中的树照给我以极大启发,于是邯郸学步:常疏内膛保持通透,延展外技任其疯长,适时供应水肥,遂使树势健旺,桩体渐趋圆润。 

 

  图1-5上图拍后不久,场地因故迁移(其时根系已得铺展,正值生长黄金时候),不得已,将放养的桩材全部上盆。这是在盆中一年后的树照,由于生长受阻,枝托几无增粗。好在不久即得朋友助力,在别处另觅一块场地,将其迁入继续放养。

枣庄盆景爱好者制作石榴桩材的过程

   图1-6、图1-7:地养两年后,第一级枝蓄养基本到位,201 4年春进行截干。这时桩体与十多年前相较,由枯瘦而为丰隆,犹如入至中年后的发福,我与盆友戏称地养给桩体增加了“肌肉”——无论体量还是健康程度,都胜往昔。 

  素材2    图2-1:此桩购买价格不足40元,2003年春在桩农家寻得。它干身平滑,圆顺,呈筒状,就肌理言,无甚看点,好在其势若奔,有跃马横戈、直纵驰掠之意,颇具动感,为凸显此点,将其部分悬空,作临水式。

枣庄盆景爱好者制作石榴桩材的过程

   图2-2:2007年在自家院中用砖接地筑盆,将其植入,因通风条件不如郊外,故长势一般。桩体上部三条枝干,若共同结顶则显杂乱,且左干僵直,若取右侧两干又嫌太细,不足支撑引领,取舍之间颇费踌躇,索性继续蓄养观察,待日后处理。 

  图2-3图2-4:2012年春迁入新场地,第一年因重新栽植生长放缓,第二年树势恢复,转入正常,2013年春将左干去除,同时截短右前干以作辅枝。又一年,截口逐渐愈合,右上千明显增粗,至此,该桩主体骨架方才明朗,且干身“肌肉”增加,与十一年前相较,不仅体量变大,而且更显道劲与沧桑。

枣庄盆景爱好者制作石榴桩材的过程

   在岭南地区或会家手里,五、六年即可走完的路程,我却用了整整十三年,以上图片忠实记录了我的驽钝j其实至此,只走完了造型之路的一半,甚至一半还不到,不过有以上“经验”作底,往下的行走,应可稍快一点但对我来说,更艰巨的任务恰在后面,我曾说过,桩材好环,对树木盆景制作来说至关重要,“桩材遴选之于盆艺制作,犹妇文字之于诗,砖石之于建筑,无论怎样强调,都不算过分”参见拙文《采桩记》(《中国花卉盆景》2()14年第4期)——以上两桩,严格说来,各有问题和不足,图照呈显得愈发清晰。

可我同时还认为,比桩材更重要的,是作者对它的把握和塑造,即“树的可能性”取决于“人的可能性”(有关研讨见本刊2()13年第4期拙文《树的可能性》),最终起作用的,是作者这个人.j此“人”既可点石成金,亦可将璞玉琢成凡品——眼见那么多好桩材被弄得样态平平,失去光彩,又发现一些普通材质蜕蛹成蝶,风姿绰约,成为范本-…-.巨大的反差之间,那个盆艺之“道”,既难追寻,叉分明彰显,隐隐然,明晃晃,矗立在我面前,成为我的一桩心事?    跟多数爱好者不太一样的是:在我心底,并不期望它们快速抵达终点,而是更愿意沉下心来慢慢学习,细细咀嚼,以自己的节律,走完盆艺之途的所有里程、这我的拙笨使然,也是我的运命。

枣庄盆景爱好者制作石榴桩材的过程

 翻捡照片时,有那么一刻,我似乎看见原本虚无的光阴忽尔实在起来—一一根枝条,几段树身,有如人的身材与面容,在岁月更迭中,渐次嬗变,那个摸不着看不见的“时间”,就在这变化中闪身现形,历历如是了。这其中,既见树的姿影,亦现守望历程…一·得也好.失也罢,成败得失,俱在这小小图照中,让我从中望见了一路跌跌撞撞走来的自己和那段逝去的时光。 

  好在,我仍然行走在路上。    (编辑/王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