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作文人树盆景,没有固定模式的束缚,只要遵循美学的规律,符合文人树的基本特质及植物生长的要求即可,其自由发挥的空间极大。
2005年第二次整姿,对主干的造型做了较为细致的调整,使其达到线条流畅并且富有立体感(图3);小枝也做了攀扎(图5)。
对于较粗较短的枝干采用了整形工具(图4),以达到细微的弯曲。
用整形工具调整枝干时,须在着力处垫上软体材料,以尽量保护树皮不受伤害(图6)。
2007年,做出神枝与舍利,形成生死对比,增加沧桑感和古老气,也丰富枝干的线条变化,表现一种自然的残缺之美(图7)。
2010年,再次做枝叶的疏剪,同时基本去除了左上方过于夺目的神枝,仅留下很短的一截,使作品更为简洁(图8)。
2014年换进不规则形浅口陶盆,作品初步定形。预计日后随着树木的生长,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疏剪,特别是要减轻下垂枝部分的分量。
文人树的线条因素较之其它树形更为强烈。这些线条不是单纯的线条,也不仅是塑造形体的因素,而是作者情感和意趣精神的浓缩。由于线条最易个性化,一因此文人树作品的个性差异更为分明。
《临虚》的创作,在线条表现上做了反复的推敲和细致的修改,力求以线条为表现精神服务。树木主干向右上方弯曲伸展,又突然以垂直线下跌,大起大落,再扬起树头,面向虚空,似在发出“把酒临虚,叹滚滚英雄谁在”的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