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桩材为野生羊角柳,其特点为叶大节疏,且较易缩枝,不是理想的盆景材种,因少挖少养而罕见出作。我走访盆友园场见到该桩时,它已下山种育了几年。其干宛转,上下过渡较顺畅,下托枝曲折回旋。与盆友闲聊到该树可否提升的问题,我当时的感觉是整体角度稍偏斜,重心似有失稳,下托枝朝上,应有调整空间。盆友的园场为经营性质,知我意图后亦乐得将此桩让与我。
购回后将之稍作修剪,其时为201 2年2月份(图一)。
接着换了只盆,同时调整了树的角度,树增高了,重心稳了,树“气”也显得飘逸了,下托枝朝上的态势有所减弱(图二)。
大半年后根已固定,开始着手修饰树干下段过于光滑的部分,以消减其臃肿的现象(图三)。约一年,修过的地方的表皮已慢慢包卷,但底托枝的去留却让我纠结了一段时间。
该托枝虽绕身而过,有违“正统”要求,但整条枝宛转有致,位置正好弥补了该段的空间,向左的廷伸也增强了树的动态,显得灵巧生动(图四)。
绝大多数人倾向保留此枝,我也数度思量去留后的效果,是表现“文人”还是“素仁”?说实话,若非从“素仁格”角度考量,去掉后的效果可能不一定比保留好,但本着对“素仁格”的偏爱与执著,还是以我前期有文所感的“断腕”心态丢掉了该底枝。纵然留下“可惜”或“可舍”的评议,但我却得到一盆较符合要求的素仁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