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 赤壁 汪功平
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先生曾先后发表了《论树石盆景》、《论动势盆景》、《论丛林盆景》(以下简称“三论”)等三篇重要学术性文章,在全国影响极大。“三论”不仅论述了三类盆景艺术的理论基础、美学原理,同时结合实践,重点介绍其造型要领和方法。在“三论”的指导下,出现了不少优秀作品。最近,我又重温了“三论”,并以此指导制作了树石盆景《鹿鸣枫林》。以下是实践活动的基本过程和体会。
立意在先 去年深秋,我回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工作过的学校作客。这里依山傍水,是典型的鄂南丘陵地貌。在当年的造田运动中,山上不长树,湖里不养鱼,真可谓穷山恶水,而今退耕还林,山上林木葱葱。深夜,一阵“呦……呦……”嗷叫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同事告诉我,这是后山枫树林里麂子发情的叫声。我感慨地说:“真是时代变了,万物生灵都有了自己的家园。”一时燃起了制作激情,决定制作树石盆景《鹿鸣枫林》,以进一步彰显湖北盆景特色,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歌颂改革开放后山山水水的巨大变化。
依题选材
“意是统帅”,为了提高制作质量,必须依题选材。为此,我采用“以树为先,树石为重”的方针选材。首先是树,既是枫林,就应以三角枫为基本树材。我在乡年培育的树桩中挑选了大小不一,树相一致的三株三角枫,主树高65cm,直立挺拔,副主树向右倾斜,一直一斜,相得益彰,客树俯卧临水,富有动感。其次是石,为了选择与树相协调统一的石材,我在家存的近半吨石料中挑选出“石质相同,石色相似,石纹相近,脉理相通”且形有变化的龟纹石若干块,以备制作景盆。
按意布景 按意布景,就是按照作者对作品主题意境的设计在盆中布石植树,营造立体画面以表现主题。“枫林似火耸山巅,金鹿呦呦鸣涧边”是该盆景要表现的画面。为此,我采用“夹岸水陆法”重点围绕三个方面进行操作。
一、营造溪涧。溪涧在画面居相对中间位置,起到水旱分隔线的作用,生动与否,直接关系到两岸山势、坡地的造型,我用大小不同、高低不等的山石围树造景,既避免小石堆砌,又避免大石打围,做到反复推敲、反复修改。最终使溪涧的水面有开有合,曲折迂回,两岸的山石高低起伏,参差不齐,犬牙交错。可谓一溪畅流,一涧深远。仿佛鹿鸣之声在山水之间回荡。
二、营造山坡。根据鄂南丘陵地貌特征,山坡应土石结合。因此,我在操作时,以石坡为主,但并无悬崖,峭壁也不十分险峻。坡脚安置自然得当。土坡为辅,穿插其间。做到宜斜不宜陡,宜缓不宜急。画面中土坡绿云茵茵,石坡灰白斑斑,相互照映,色彩鲜明。
三、营造枫林。“丛林盆景的布景造型,一要顺乎自然之理,二要合乎造型之法,兰要表达作者之意”。遵循这一原则,在布景时着重在疏密、聚散上下功夫。
王维《山水诀》云:“远山须要低排,近树唯宜拔迸”,我将主树植在盆左前侧,副主树紧依其旁;客树植于盆右对岸,三树二聚一散成心字排列。主树挺拔,气宇轩昂,副主树向右倾斜,与客树遥相呼应。并形成了主客树外轮廓线的不等边三角形构图,加强了动感。
以动为魂 “宇宙万物都处在生生不息的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变化是绝对的,统一是相对的,故动势盆景造型的美学原理是:动势与均衡,两者矛盾的变化统一。”“旨在求动,而展现于势。”
因此,树石盆景以动为魂,关键要做好: 一、山石的取势。王维《山水诀》云:“主峰唯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鹿鸣枫林》以平远式构图,右侧主峰,虽不高耸,但仍是整体造型的基调。首先选一块有变化、有动势的主石立于主树之前侧,展现树石相依,决定整体取势。其他主峰、副峰坡石、远山低排山石均以主石为主旋律,有节奏、有聚散地展开,使其“平远清逸,去来自然,聚散合理”,有奔趋之势。
二、树木的布势。丛林的布势在于“向背有势,虚实相宜,争让不紊和顾盼有情。”前面已谈到丛林的布点和外轮廓展现两个不等边三角形,均向右倾斜,可谓见杌取势。促使画面静中有动。特别是两主树与客树几经波折向右倾斜,动势飞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