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 云南松盆景怎么制作造型的方法 - PenJing8
图解 云南松盆景怎么制作造型的方法
2017-07-03 11:49:01  浏览:81
云南特色树种系列报道之盆景新贵云南松

【编者按】经《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总编辑刘芳林老师的策划和大力支持,自2017年1月份起,《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将对云南特色树种进行系列报道。在此,云南盆景界人士对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云南盆景发展的刘芳林老师、常志刚老师、杨东旭老师、李国刚老师及《中国花卉盆景》杂志社的全体同仁表示衷心的感谢!

 盆景新贵云南松

   

云南特色树种系列报道之盆景新贵云南松

【作者】杨瀚森,1963年生,云南丽江古城人。从小受纳西族种兰植梅氛围的熏陶,一直钟爱盆景,自’99世博会后专注盆景,对云南松的驯化栽培、配土、大直径不破干拿弯造型有一定修为,致力于传统基础上的自然野趣风格。

 

云南松,俗称飞松、长毛松,松科松属常绿大乔木,拉丁名:PinusYunnaensiS。树皮褐灰色或红褐色,裂成不规则鳞块状或龟甲状,少有呈堆积状脱落的。冬芽红褐色,3针一束,具叶鞘,叶长10~35厘米,柔软。球果锥状卵形,种子具翅翼,便于风媒传播。

 

云南特色树种系列报道之盆景新贵云南松

一、分布状况

云南松多分布于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及西南部、云南、贵州西部及西南部、广西北部,是西南地区的主要乡土树种。多垂直分布于海拔1000~3200米地区,为喜光性强的深根性树种。适应性强,耐冬春干旱气候及瘠薄土壤,能生于酸性红壤、红黄或微石灰石土壤中。在肥润、酸性砂质壤土、排水性好的北坡或半阴坡生长最好。

 

云南特色树种系列报道之盆景新贵云南松

图1 云南松的树皮褐灰色或红褐色,裂成不规则鳞块状或龟甲状

二、驯养栽培

云南松的栽培历史,有据可考的时间是1922年,当时在丽江民间已有普遍栽培的习惯。但一直停留在抹杀自然的曲物形体“造型”阶段。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盆景造型,毫无疑问受’99世博会的影响与启发,受惠于现代网络的发展,更与云南省盆景赏石协会的带动分不开。

云南松的生长与地理位置、海拔高度有着必然的联系。以2000米的海拔为例,1月初至1月中旬,松芽开始膨大,随着时间的推移,生长加快,2月中旬至4月中旬是生长最快的时候。而1~5月正值云南干旱少雨季节,在这样的环境条件下云南松却迎来生长旺盛期,可见其耐旱的特性多么显著。

 

云南特色树种系列报道之盆景新贵云南松

图2    云南松针叶,3针一束具叶鞘,叶长10一35厘米

云南松的根系由垂直向下的主根和多级分支的侧根构成,呈萝卜状,其主根可达2.5米以下的土层,而侧根呈水平状伸展。在云南松根系的生长过程中,还伴有菌根生长。菌根是土壤中的真菌与云南松幼嫩吸收根形成的共生体,寄生于云南松根系上。庞大的菌体增强了根系对土壤养分及水分的吸收能力,促进了云南松根系的生长发育和抗旱能力。

驯养栽培云南松,宜在休眠期进行,即10月份到来年1月份,带土球假植于地上,时间为1年。之后重新上平口育桩盆,宜用酸性砂质土,以利排水。伏盆两年,旨在育根、逼芽。根据植物顶生优势原理,进行逼芽或失枝回缩作业。

 

云南特色树种系列报道之盆景新贵云南松

图3  制作中的云南松;郭纹辛作

三、病虫害防治

云南松虫害多,有柳杉毛虫、思茅松毛虫、红蜘蛛、介壳虫等。病害多以白粉病、煤烟病为主。根据成熟而安全的经验,每月喷1次氧化乐果加托布津或多菌灵。用量为1喷壶水加2盖氧化乐果,多菌灵酌量。也可用石硫合剂或吡虫啉。有些参考书中,大量介绍用敌百虫、敌敌畏防治云南松病虫害的经验,但我个人的教训是禁用这两种农药。

四、两个变种

一般认为,云南松有2个变种,一是细叶云南松,二是地盘松。

 

云南特色树种系列报道之盆景新贵云南松

图4    制作中的云南松;周宽祥作

五、造型方法

云南松假植育桩盆时,应选用平底,深浅适中的盆。伏盆2年,即完成育根、逼芽育桩期。这段时间内要促其充分发育,长出四面辐射的根系,并进行调节失枝的回缩作业。民间民谚有:干发根,湿发叶之说。因此,合理有效的控水是关键。

造型有破干拿弯和开槽拿弯以及不破干拿弯造型方法。无论用何种方式,首当其冲的是应该遵循中国画理中“四歧法”的理论:重势、重气、重态。要达到这一效果,需做到:树必先其干,干立加点成茂林。转述成现代汉语:要做好盆景,必须先把主干拿弯到合理的位置,才能做枝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境界。反之,主干不变,枝条的任何变化都毫无意义。

 

云南特色树种系列报道之盆景新贵云南松

图5  《万里飘香迎客来》;云南松;王文林作

黑松只所以佳作频出,除了技术上的原因,主要在于从种子到作品这一漫长过程中,始终坚守定向培育的理念。而云南盆景由于起步较晚,多数都采用下山野生原桩。云南特殊的气候,造就了云南松的一些个性,也养成了它的一些缺陷。云南松虽然具备扭筋转骨的树干,但因缺乏人为的定向干预与培育,几乎每一棵原桩都存在严重的失枝和比例失调现象。因此,只有大幅地对主干和枝条拿弯改造,才能符合现代盆景的审美要求。

我从2006年开始对野生云南松进行造型培育管理。据我的经验,从原生叶长35厘米,育至10厘米,争取培育到最好观赏效果5厘米,是完全有可能的。独特的树干和别具一格的树皮,是其成为盆景新贵的先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