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动势丛林 树石 组合多变的盆景作品 - PenJing8
谈动势丛林 树石 组合多变的盆景作品
2017-06-13 20:31:04  浏览:31
  ——谈动势丛林、树石、组合多变的盆景作品
从创意着眼以动势入手谈作品《揽月》的创作及感悟

谈动势丛林、树石、组合多变的盆景作品【图解】

   《揽月》(见图一)是一件大型的动势丛林、树石、组合多变的盆景作品。作品调动了多种造型形式布局,表现了三峡夷陵一带常见的山林景色。作品首先是因“情”而作,作者常奔波于宜昌三游洞一带的山水之间,也正是这里自然美的特征,触动了情感,加上2002年第二届全国盆景学术研讨会又值中秋佳节之际,自然就将我的赏石、邀月之情寄于作品之中,最后完成《揽月》的制作与命题。

        动势盆景制作是某些自然美的特征触动了艺术家的情感,引起了丰富的联想,从而借景抒情、以物托志。这时的盆中之景,已不再是生活中普通的自然,而是具有个性和意趣的美景,是主客观统一、形神合一的艺术化的自然形象,给人以某种含意,这可以说就是作者的“主意”。任何作品都应该有这种内在的“意”,否则作品就不会有感人的力量,“意”是一切艺术作品的灵魂。

 
   
   抓住了“魂”,从创意着眼,事情就好办了,‘《揽月》盆景的制作我仅用了两天多的时间,当然这要得益于早就有所构思,立意在先。说到立意在先,在盆景制作的具体方法上,一为胸有丘壑,因材造景,因景命名;一为立意为先,依题选材,按意布景,造景抒情,当然都要顺应自然,巧于因借,借自然之情,传作者之神。无论哪种途径,均应“立意”为先。《揽月》的制作是我自觉坚持以立意为先而去尝试、去实践、去感悟和体验这种制作的过程,从而促进选材、布局、造型技艺的提高。
   
   湖北盆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在全国异军突起,与每次学术研讨、制作会上的交流切磋密切相关。追求写意的效果,达到抒情的目的成为湖北盆景艺术风格的一个核心。贺淦荪先生曾讲盆景工作者要过“三关”,即栽培关、造型关、意境关。过好意境关,盆景艺术就进入一个制作繁荣的新时候,也正是这门艺术发展到今天的一种必然趋势。我作为湖北这支勃勃生机的盆景制作队伍中的一员,是每次的聚会、研讨、展评培养了我,感染了我,使我逐步提高和成长。

树石盆景
   
   湖北盆景乃至华中地区的盆景,这些年来,随着每一次大型的研讨和展评,都会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作品。在这大潮的推动下,经多次制作实践,我进一步感悟到:动势盆景的核心就是“写意”,而写意强有力的手段和重要的表现途径就是“以动为魂”与“树石结合”。
   
   
   谈到《揽月》这件作品的具体的造型过程,仍然是从展现动势入手,走树石结合的制作路子。我曾在以前的文中写过,湖北盆景在“创意为先,以动为魂”的发展中,树石盆景正是我们寻求的契合点。“情”的获得,必须有景的引导,情是含蓄地寄存其间的,因此,凡制作构思,应做到境以寓意,意以寄情,情由景生,景因物汇。故而我在作品中,打破某种固定的模式,力求组合多变,展现出多幅画面和不同意趣;调动多种造景(观)元素:峰、岭、悬崖、洞穴、瀑布、溪流、亭桥、观景平台等,把它们抽象出来,“取其精髓、受其神韵、取其气势、溶以人情”(贺淦荪语)。

如此多种景观兼备,大大充实和丰富了景观的表现内容,强化了对欣赏者的视觉冲击力,给人以更大更多的想象空间,使观赏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也正是因树石盆景造景的多变性、多样性、丰富性、典型性和亲近性,使它成为当今盆景制作中雅俗共赏的佳构,使之最后达到“以情写景、以景寓情”的理想境界。特别是在当今世界盆景广泛交流的背景下,在全球崇尚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精神境界下,探讨以树石盆景为主体的盆景制作与发展,尤其具有意义。
   
   该作品既然立意已决,意就是统帅了。按意先绘出自己的制作效果草图,按图依计划而行。选什么样的石料呢?难得随“意”,最后就想到了用人工塑石之法,其步骤是:

树石盆景
一在盆内大体经营位置,先用铝丝网(优点是不生锈易造型)扎型(见图二)。

二是用水泥调少量的细沙塑型,塑型时水泥浆与网不太好吻合沾紧,我是采用网内塞废纸团的方法,网外先塑一遍沙浆,20多个小时后拉掉内塞的纸团,里面补塑一遍砂浆,力求尽量薄一些,牢固不成问题。
树石盆景

三是水泥调色,我选用的色彩系建筑外墙涂料的色精。塑山石结构与皱纹,其要点是一要抓住自然神韵,符合山石之貌,顺乎自然之理:二是合乎造型之法,研究用什么皴法制作山石纹理,合理安排悬岩、峭壁、洞穴、山的层次曲折、瀑布、坡台等。晾干后觉得不理想还可用色加染,但决不可矫揉造作,色彩一定要自然合理。最后在预设的槽穴里配树,作统一调整完成盆景的制作。

树石盆景
   

树石盆景
   
 因制作之前就力求组合多变,所以每个造型单体都是可以活动的,因而可以组合成下面诸景:《山雨欲来》(见图三);《山风阵阵》(见图四);《秋水无垠》(见图五);《风清月明》(见图六)。这仅仅是一次学习、一种尝试,本人也希望以这种实践来增强一点制作的底气。形随意定,景随情出,使盆景这门艺术大踏步地走上创新发展之路,这才是我们所要寻找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