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 悬崖式盆景怎么制作的方法 - PenJing8
图解 悬崖式盆景怎么制作的方法
2017-05-23 11:17:33  浏览:115
 悬崖式盆景理解,懂得怎么做的道理,自己制作不再难
 
悬崖式盆景理解,懂得怎么做的道理,自己制作不再难
   
 
       综观吴成发自成一格的悬崖作品与韩学年《云鹤仙骨》比较。各有千秋,反差明显,试述之。
 
《云鹤仙骨》作品山松,受生态环境影响,造就了树干千姿百态的畸型走向。满身鳞伤,枯干、漏涧的舍利留下了历史遗韵,是生存斗争的结果,天工造化产物,较难得。绝非人工可以培植(除部分枝托外),故此,决定桩材优劣的是自然成分。有了天赋烙印,如漏涧、枯干、节瘤、断顶、无底托、枝干残缺畸型等。还需有独到的眼光和判断能力,为我所需,为我所用,物废为宝。讲是容易,做到便难。
 
       好的桩材不是绝对,相反,劣材也不是一无是处。劣势可转化为优势,发挥灵感就有好作品,见广就会识多。韩先生悬崖山松《云鹤仙骨》作品,相信很多人都见过。笔者亦观后有感:
 
 
        1、与传统悬崖式造型艺术有较大的背叛,不重视悬崖出土时的根、树头的雄伟牢固,显得不够优美,而且有些零落衰弱,勉强支撑感,总体树径面积比下悬部分瘦弱得多,给人们的第一印象“顶得往”吗?“别忘记你的处境是挂在悬崖峭壁上的呵!狂风暴雨、雷电、过山风时刻干扰,知道吗?”观看的心情正在联想……。
        
        2、作品是一幅奋斗图,出土后以一个小角度急速垂直跌下一段距离,约占构图的1/2,继而打了几个不同角度的滚翻,跌跌撞撞地往左右上下方向趴走,似乎迷失方向。但最终走出艰难的困境。回头观看自己是悬挂在悬崖峭壁上,自慰幸运,摩摩身上遗留的伤疤(枯干),苦笑一下,继续前进……。

 
        3、笔者年青时常上山选取松桩,前往水土流失的“光头山”。风化岩层形成的土壤,没有植被。没有高大的树木,只有稀稀疏疏,歪歪斜斜的松树在山溪的缝隙中生长。由于水土流失冲刷,生长姿势东歪西倒,在植物的朝光作用下,跌到了又趴起来。当时取桩者认为,残缺不全的桩材造就价值不高,不可取。能取到堂堂正正完整无缺的桩材为上品。(根头干枝比例恰当、齐全、完整无缺)
        4、看了韩先生这棵悬崖松作品及想起上山取桩材的情况,一念忽回现实生活、工作的联想。那个企业、那个单位以及个人,无不象《云鹤仙骨》那样艰苦奋斗的创业经历呢!单凭这一点,他的作品艺术魅力已经起到激发斗志,使人奋发向上的现实作用。见原作图照3、模拟分析图4。
        
图解 悬崖式盆景怎么制作的方法
       图照3 《云鹤仙骨》 山松 作者:韩学年 三、应纠正对悬崖作品的一些错误认识。岭南盆景艺术悬崖式造型较为讲究,无论从出土、下悬、走向都讲究内涵,没有内涵的作品意境单调、平庸、不耐看。
       
       试述一例:由吴培德主编的《中国岭南盆景》画册(1997年12月。第106页)一幅盆景图照,也是山松悬崖作品,该作品对悬崖认识较浅,单纯认为受地心吸力影响而形成的抛物线状的下垂、跌落就是悬崖盆景。好比在空中划一道弧线,即使树种名贵,根头干枝托齐全,欠缺艺术内涵,还是失去悬崖盆景艺术造型的意义。(注:只是个人学述体法,别无它意)见原作图照5、模拟分析图6。
       
       观感与体会。 上述有关悬崖盆景的三侧实例,一侧榆树,两侧松桩,各自同一型式造型,效果反差甚大,另人耳目一新。制作者所处的心态、环境、自我修养不同,所以构思因人而异,见仁见智,是很正常的。百花齐放,百家争呜的实例,无可非议。
       
       笔者认为吴先生与韩先生上述各自的这一悬崖盆景,恰好形成反差对比:
 
       1、普通树种(榆)← →高档树种(松)。
       2、人工始初育胚构思为主← →天然成分构思为主。
       3、树相力求完整无缺(靓仔树)为主← →残缺不全,破旧枯干,力求表现历史遗韵为主。
       4、艺术内涵以“力度”为主,表现出奍精蓄锐,能量爆发的抽象神韵← →以歌颂生存斗争为主,体现历史遗韵,绝境逢生的人生观。
       
       上述两侧都是用深厚的功底磨炼出来的,作品风格不同,正是反响出艺术的进步。之于例三,是悬崖式的初级阶段,得其形。只能比拟利用地心吸引力来测试抛物线的存在。也是成功之作,因为此作品较早期,不能用现代的观感来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