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 双干树盆景造型设计的方法 - PenJing8
图解 双干树盆景造型设计的方法
2017-04-10 11:17:09  浏览:112
双干树造型

双干盆景是人们喜爱的常见树木盆景型式之一,相对而言,单干式其“景”较为抽象和单调,而双干式因有两树的相互参照对比,变单调为活泼,其“景”比单干树更富情趣、更具直观性。由于双干树是丛林式的最小组合单位,因此,把握好双干树的造型,对于丛林式的制作也是大有裨益的。下文将阐述双干树的造型设计要领。

一、双干树的造型基础

双干树的组合形式是灵活多变的,大体有双直干、双曲干、双斜干、一正一斜、一斜一横、一横一垂等。而树干收缩的缓急、树干曲直、两干粗细对比度、两干开合程度的不同等,都将影响双干树的风格,呈现不同的风姿。虽然双干树具有多样性,但都遵循其共性,即素材的造型基础(选材)应具备如下特征:

1、主次分明

两干一主一副,主干相对粗而长,副干相对细而短,但二者差别不宜太大,以免失衡。根据两干粗细对比度的大小不同,大全有“公孙式”、“母子式”、“夫妻式”(或称“姐妹式”)三种情形。对于两干粗细差别太小、太大,或粗矮干与细高干的滑稽搭配,都在禁用之列。

2、开角适宜

主副两干相距不宜太大,否则各自为政,将破坏双干树的整体感。因此两干开角以45°以内为宜。

3、开叉宜低

两树的树头关系无非三种,其一是两树合植;其二是两树各具独立根系,树头相挨,根相连;其三是两树共有一个树头,简称“一头双干”。对后者而言,两干的开叉点越低越好,否则副干有“似枝”之嫌。

4、避免笨拙

相比单干树而言,双干树的选材更贴近自然,要求干型自下而上由粗而细的收缩度宜缓些,以免笨拙。在单干树中存在干型粗壮、收尖迅速的“矮仔树”型,这是一种夸张的树型(自然界中较少见)。而双干树却以矮壮为忌,相反,以干身细长的“高耸型”为其夸张特征(见图1),这是因为双干树讲求两干配合,以“灵秀”为要

                                       
图解 双干树盆景造型设计的方法

 

 二、造型要领

双干树的造型较单干为难,其难度在于要把握好两树的对立统一关系,使它们具有整体谐调感,这也是双干树设计的关键。怎样才能使两树整体谐调呢?笔者以为,按以下要领设计将能达到要求的效果。

1、干形呼应

主干与副干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夫唱妇随”的关系。双干树的设计以主干为先、副干为后。当主干态势确定后,副干的设计应使其干形与主干呼应,即让副干的走势“追随”主干,但干形不与主干雷同,两干间距有宽窄变化(双直干例外),避免两干平行。如果主副两干下段较开,则应使副干上段向主干一方倾斜,与主干成相揖之势。两树干形的主从关系见图2、图3(阴影部分为原桩坯)。

2、布枝设计

为了方便叙述,把双干上各方向的出枝按方位分为三类,它们是外围枝、内档枝和前后枝,见图(大、小圆分别代表主、副干的截面,辐射形线表示各方向上的枝的投影)。现就这些枝的布局设计分述于下。


图解 双干树盆景造型设计的方法


1)外围枝的布局——两干一树布枝

所谓“两干一树布枝”是指将两干视为统一的大干,再将外围枝按单干树的枝托布局规律进行布枝。双干越靠近,这种规律性就越强。其布枝的规律大体是:“前侧枝、正侧枝、后侧枝”为一个循环单位,左右交替而上。

图5以两干相近的双直干为例,自下而上的枝托布局依次是“右前侧枝、左侧枝、右后侧枝、左前侧枝、右侧枝、左后侧枝……”这样布枝的优点是使出枝方向均衡,并使两树冠形成整体。这种布枝规律仅大体而言,并未考虑内档枝、前后枝对外围枝的制约因素,平衡这些制约因素的主要原则是“枝不等高”。

在实际布枝中,还应根据一些具体情况加以变化。当两干距离较开时,应兼顾两干间内档枝的穿插布局,并顾及单树造型的相对独立性,这样枝托布局中的制约因素就增多了,但外围枝的布局仍以“两干一树布枝”为参考。

(2)内档枝的布局

一般来说,内档枝宜少,这样可以减少布枝中的制约因素,便于布局,也使构图简洁。内档枝的布局设计与两干间距及两干的排列密切相关,双干的排列有主副干平列和斜列两种,以斜列最好,两干间距越小,内档枝应越少越短。当主副干平列且间距很小时,可以不留内档枝。

内档枝可以均衡外侧枝,使两树更自然,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从立面投影上看,内档枝有三种情形,并具有不同的作用。其一是“望邻枝”,特点是枝梢距邻树尚有一段距离,借助空间分割使两树分明,两树间空灵而不沉闷。二是“亲邻枝”,特点是枝梢已抵达或稍超过邻树树干,有时是与邻树树枝相连,其作用是衬托邻干,丰富层次,增强两树的亲和感。

在视觉上亲邻枝与邻树相“连”,望邻枝与邻树相“断”,这种“连”与“断”的互用,实现了两干间“虚实有变”的艺术效果。上述两种枝的互用一般以“连少断多”为宜。第三种内档枝是“过邻枝”,特点是枝条向内侧延展,穿过邻干到达邻干的外侧,根据枝托在邻干的前后不同,又可分为“前过邻枝”与“后过邻枝”。

过邻枝的作用是:

1、衬托邻干,增加树的前后层次感。

2、补救邻干外侧的空疏。

3、助增邻干外侧枝的气势(尤以前过邻枝为显)。

三种内档枝见图6,其中①②分别为望邻枝和亲邻枝。③为前过邻枝,它不仅弥补了④⑤两枝间的空疏,还与四枝一起增强了左下枝的伸展,使单薄的④枝气势得到增强。过邻枝虽有上述作用,但不宜多用,一二枝即可,不超三枝,否则会相互削弱作用,并产生凌乱感。当用两枝过邻枝时,应注意一主一次、一长一短,可以同干双出枝,也可以两干相向各出一枝,一般是上短下长。

(3)前后枝的布局

正前枝与后托枝都能起到增加树冠深度的作用,但前者挡干,不利展现干身;后者被干阻挡,不利展现枝脉。因此不宜多用,尤其不宜在树干的中、下部出现正前树。

图解 双干树盆景造型设计的方法

 

1、树冠整体

将主副两树的树冠纳于一个斜三角形之中,形成整体树冠,这也是加强两树整体感的一种方法。两干越靠近,这种树冠就越“整体”。树冠之“整体”,并非指枝叶连成一片,相反必须有疏密虚实变化,当两干较近时,又应兼顾两树冠的相对独立。整体树冠示意见图7。

2、空间布局

书画制作讲究“计白当黑”,在盆景制作中同样也要把空间当作构图的一大方法进行研究。双干树的空间包括“干间空间”和干的“外侧空间”,后者又包含“枝下空间”和“枝间空间”,以下简述三种空间的布局要领。

(1)枝下空间

“枝下空间”是指树干外侧的第一侧枝(一般是此树的最大最长枝)的下方空间,此空间的高度应视树型风格而定,做到低不压抑、高不空疏。当第一侧枝偏矮时,应将该枝主脉先上行后再展开,见图8。当第一侧枝偏高时,可以有四种方法进行补救:

1、将第一侧枝主脉下行。

2、从第一侧枝的枝片中派生出一个下行的小枝片,以补空档。

3、通过邻树的过邻枝填补枝下空间。

4、利用第一侧枝下前侧短枝或后侧短枝补空档。枝下空间空疏的补救法见图9。 

当第一侧枝高度适当时,枝下空间应简洁,不宜有多余枝。


图解 双干树盆景造型设计的方法

 

(2)枝间空间

“枝间空间”是指处于树干外侧的枝与枝间的空间,其空间布局规律大体是:下空间大、上空间小。从空间的形式上看,一般下部用开放型空间,中上部兼用开放型空间、封闭型空间和散漫空间,并注意这些空间在形状、大小、位置上要有变化,还要注意主树与副树两侧的枝间空间避免对称与雷同。如遇上下枝间距太大时,应有补救枝,方法可参考枝下空间的补救。

(3)干间空间

当内档枝都为望邻枝时,两干间便形成全开放型空间(两干开叉处的空间一直向上延伸,与树外空间相连通),如图1(两干间仅有一枝),这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空间布局形式。当干间混用了望邻枝、亲邻枝、过邻枝时,干间空间受到分割,空间布局就复杂起来了,既有封闭型空间,还可以有开放型空间和散漫空间。此时也要注意这些空间在大小和形状上的变化,同时还要兼顾干间空间与干侧枝间空间的相互制约。

在两干间有两处空间必须保证:其一是两干开叉点以上须有足够空间(不出枝);其二是副树树梢须独立,即副树树梢的内侧与上方须有足够空间(使此处的两树间形成开放型空间)。强调这两点的目的是突出两树的相对独立性,避免树冠沉闷,也利于表现两树顾盼生情。见图10。

三、双干树的几种风格

以一正一偏(主干正、副干偏)的常见双干树为例,其风格主要有以下几种。

1、均衡型

均衡型的特点是主干侧枝“争”,副干侧枝“让”,最大最长枝一般是主树的第一侧枝,整体树冠呈斜三角形,这是最常见的双干型式,具有稳重、均衡、谐调的特征,见图7、图10。

2、侧流向型

此型式的特点是有意缩控一侧枝,而放纵另一侧枝,突出枝的趋向动感,不以均衡为重。根据枝的流向,可分为“主流向型”与“副流向型”,前者是主干外侧枝长、副干外侧枝短;后者相反,以副流向型更见特色。见图11。

3、高耸型

高耸型即素仁风格的双干树(见图1),特点是双干细长高耸,曲度小,两干靠近,主干正立,副干稍偏,属于“树冠不显型”的少龄树,所以枝托不似老龄树那样下垂,而是取上行之势,表现清高洒脱的风格。为此在布枝上应抓住“高、简、短、活”的要领,“高”即高位出枝;“简”即布枝简洁,能少则少;“短”即出枝宜短,以突出高耸的特征,“短”的另一层含义是枝脉忌粗,这样才能与短枝吻合;“活”指布枝要灵活,忌呆板,要避免太规则和雷同,这也是此树型的制作难点。

图解 双干树盆景造型设计的方法

 

4、高耸跌枝

此型是结合高耸型与岭南盆树中突出一大下行枝的特点而成,因而兼有这两种树型的特点。此型式与高耸型相比,双干稍有曲折的变化,这是配置下跌枝的基础,因为下跌枝属“动态”枝,与“动态”干相配才能协调。下跌枝在其中的作用有两个:

1、增强动感,活泼树形。

2、平衡构图。下跌枝的视觉重量较大,所以应由主干出枝,副干则不堪负重,出枝部位一般选在主干中上部的外侧,见图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