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标题与意境
前段时间在盆景艺术在线看到网友BH先生写的《标题与意境-兼评《将军风采》》,感受颇深。
大凡一个产品的问世,基本上都有他的名号,比如刀、剪或电视机、冰箱让人一看名字就知道他的用途。然而就艺术品而言,倒是不能相提并论。
就各个艺术门类而言, 标题与意境是相互关切的事,他们相互辉映,相得益彰。反之离题而离奇,却是一件让人倒胃口的事情。有如一位美媚,你随意的称谓:“漂亮”一样,其实“漂亮”离“美”的本质相差甚远。当然这还不算差,如果又冒失地称谓成“仙姑”我们当然愕然了。
艺术品本身是传播美的载体,是作者把对美的认知呈现给观赏者,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受,同样也起着教化的作用。在我们悠久的传统文化里有好多可以说明这一点:书法中的“飞白”或“断笔”或“藏锋”,笔断意连,遥相呼应,顾盼流连。虽不见锋芒却犹见寒刃。本来是个好的“东东”却笨拙的解释为“西西”词不达意,本来能够让观赏者自己领悟的那点“美”也糟蹋怠尽了。白描中的“远山如黛”仅一曲线表现也没有跟同样是曲线的云彩混淆。
朱熹在《闻蝉》 “悄悄山郭暗,故园庆掩扉。蝉声深树起,林外夕阳稀。”的诗中通过幽暗的山郭、静掩的门扉、深树中的蝉鸣和林外稀淡的夕阳等幽淡无我的意象描绘内心的宁静。难道你能说他虚无到无我吗?有些东西是不需要用语言或文字来说明的。因为意象即是感受,抽象肯定着具象。难道说杜甫的《绝句》,我们可以帮他改个名字叫《翠柳黄鹂》吗?《无题》就没有标题和立意了吗?
东方的审美观和西方不同,清代一位学者曾说过:“撑开之景说景者必无景也”,我倒认为这是对“标题和意境”之间关系的绝好解释。东方审美讲究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天人合一,在自然之中交融,充满了所谓的“情绪”。西方的审美却是在自然之外审视自然,充满所谓的“理性”。从各自的“飞天”中可见一斑:东方“飞天”长袖翩跹,西方都是有翼“飞天”。但艺术的语言也是相同的,罗丹在塑造《巴尔扎克》雕像完成作品的时候叫他的学生来欣赏,学生们为老师的作品所折服,其中有个学生对雕像人物的一双手更是赞叹不已,觉得这双手太完美了。
罗丹立即用斧头砍掉了雕像的双手,好多学生谓然惋惜,罗丹正色到:“如果一件作品因个体而失去了他的整体,这件作品就失去他表现的意思。”我想这跟解读“标题和意境”有着异曲同工的作用。
所有的艺术作品都有他力所能及的表现意境。诗歌,绘画,舞蹈,文学,雕塑,音乐等等,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手法,盆景也一样。作为一门传统的视觉艺术,我们是不能把盆景所表现出的意境说成是万能的艺术表现形式,只不过是艺术表现的一个方面罢了。但由于他的文化内涵又和诸多的艺术门类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因此我们在制作盆景作品时应当相互交融,作品的内涵和意境才能够提高。
我们渴望盆景的普及,呼唤大师们制作出更美的作品,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士气。我们渴望象《刘松年笔意》这样的作品。因为在艺术的领域是容不得浮躁和草率的。我们需要象潘仲年那样澹泊的人,只有如此人品的人才能制作出隽永的意境。
几点说明:“撑开之景说景者必无景也”以及罗丹的〈巴尔扎克〉还是少年时看的书里面的,不怎么记得清了,如有误,见谅!(流苏)
怎么取盆景标题与意境
2013-04-10 16:13:57 浏览: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