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南汇区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 - PenJing8
上海市南汇区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
2012-02-06 13:01:05  浏览:8

作者单位:1.上海市南汇区新场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314; 2.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0336; 3. 上海市南汇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 201300.

【摘要】    目的 了解上海市南汇区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的分布及感染情况,为预防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南汇区新场镇作为调查点。在调查点野外、自由市场、餐饮场所对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保虫宿主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在调查点内发现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类1种(铜锈环棱螺)、蛞蝓1种(双线嗜黏液蛞蝓)和蜗牛1种(中华灰尖巴蜗牛),同时查到保虫宿主(鼠)和转续宿主(淡水鱼、河虾、青蛙、河蟹,蟾蜍)。经检测均无广州管圆线虫感染。 结论 南汇区目前尚无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存在,但具备了该病流行的基本条件,是个潜在的疫源地,一旦有广州管圆线虫传入则可引起传播, 故应加强健康教育、加强监测。

【关键词】  广州管圆线虫;自然疫源地;中间宿主

上海市南汇区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

  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是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是新流行于我国的食源性寄生虫病。由于目前各地开展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不统一,资料不完整,至今对该病的疫源地分布情况不清,影响了广州管圆线虫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有效实施。为此卫生部疾病控制局在2006年9~10月间组织开展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抽样调查工作。按照国家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血防便函(2006)133号文,对全国进行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的抽样调查,上海市抽到了南汇区的新场镇,要求在野外现场(田、沟、渠、塘等)、螺类养殖场、餐饮场所、自由市场等4类场所进行调查。

  1  材料与方法

  1.1  抽样点确定

  采用区域抽样法抽样,在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疫源地分布预测图上划分面积为40×40km2的栅格,按照栅格总数的5%比例进行抽样,在被抽中的栅格中,对应相应的县及乡(镇),从该乡(镇)中再随机抽取一个行政村作为抽样点。上海市被抽中的栅格中对应的是南汇区的新场镇,新场镇随机抽取祝桥村作为调查点。对每个抽样点所在行政村,分别在野外现场(田、沟、渠、塘等)、螺类养殖场、餐饮场所、自由市场等4类场所进行调查。

  1.2  方法

  1.2.1  分布调查

  对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中间宿主进行调查。调查的中间宿主包括淡水螺的福寿螺、陆生螺的褐云玛瑙螺以及蛞蝓。检查各类环境中的中间宿主分布情况,并记录孳生环境特征等资料。

  1.2.2  感染调查和方法

  对各抽样点捕获的中间宿主进行解剖,以确定中间宿主的感染性。解剖方法采用“肺检查法”[1]结合“酶消化法”或“匀浆法”[2],检查每个中间宿主是否有广州管圆线虫2、3期幼虫的寄生; 转续宿主调查:采集调查点内的鱼、虾、蟾蜍、青蛙、蟹等转续宿主,对采集的标本去骨掏碎、过滤后镜检广州管圆线虫第3期幼虫;保虫宿主调查: 在中间宿主附近场采集鼠粪,加生理盐水充分调匀、过滤,在镜下检查ⅰ期幼虫。各抽样点至少分别解剖100只捕获的淡水螺、陆生螺及蛞蝓。由于中间宿主分布存在严格的季节性,此项调查要求在10月底前完成。

  2  结果

  2.1  中间宿主的种类、分布与感染情况。

  2.1.1  种类
 
在新场镇的野外现场(田、沟、渠、塘等)进行了监测采样,有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中间宿主存在,包括螺类1种(铜绣环棱螺,当地人称“螺蛳”),蛞蝓1种(双线嗜液蛞蝓)和蜗牛1种(中华灰尘尖巴蜗牛),共采到螺蛳、蜗牛及蛞蝓100只。

  2.1.2  分布

  采样地点为河岸边、农民宅前宅后荫暗潮湿的地方。铜绣环棱螺孳生于河道、池塘内;双线嗜液蛞蝓主要分布于杂草生长、周围有碎砖乱石的环境以及农民住宅附近的水池和墙脚边;蜗牛的分布环境与蛞蝓基本相同,大多在杂草丛生的阴湿环境下孳生和活动; 对新场镇集贸市场调查采样,该市场无田螺、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出售,采集到河蟹雌性10只、雄性4只、河虾100只、青田鸡14只、黑田鸡6只,螺蛳2斤;还对新场镇的6家大小饭店进行调查,这6家饭店均无田螺、福寿螺、褐云玛瑙螺,仅有的只有螺蛳。

  2.1.3  感染情况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野外现场、集贸市场和餐饮场所采集到的蜗牛、鼠粪、铜绣环棱螺、双线嗜液蛞蝓、河蟹、河虾、田鸡等进行检测,没有发现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感染。

  2.2  转续宿主种类与感染情况

  共采集到转续宿主5种,其中有淡水鱼、河虾、青蛙、河蟹、蟾蜍等,结果均未检出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

  2.3  保虫宿主感染情况

  在调查村中间宿主的附近场所采集到新鲜的鼠粪,在镜下检查ⅰ期幼虫,未检测到广州管圆线虫的ⅰ期幼虫。

  2.4  调查点地理及民生情况

上海市南汇区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调查

  新场镇属于亚热带,气候湿润,雨量充沛;其间河道、田地纵横交错,是个典型的江南水乡,其自然环境适宜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终末宿主的孳生、繁衍。当地居民民风纯朴,且有着良好的饮食习惯,没有生吃或半生吃鱼肉类等不良饮食嗜好;当地居民有喜爱吃螺蛳的传统,但均待煮熟后再食用,故没有发生不良的反应。

  2.5  螺类养殖场调查

  经南汇区农委协助调查,整个南汇区内养殖场不在少数,但无螺类养殖场的存在。

  3 讨论

    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感染方式主要是生食或半生食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和转续宿主而感染,生吃被幼虫污染的蔬菜、瓜果或喝生水也可感染。在我国发现的广州管圆线虫病患者,大多是因为食用了未煮熟的螺类而感染,1997年10~11月浙江温州市区曾出现过暴发流行,曾在一次聚餐中105人因半生食福寿螺而导致广州管圆线虫感染,其中有55人发病[3]。

  广州管圆线虫常见的中间宿主有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和蛞蝓,此外还有皱疤坚螺、短梨巴蜗牛、中国圆田螺和方形环棱螺。广州管圆线虫寄生于鼠肺动脉,其虫卵排出体外,进入螺、蛙、蟹等淡水产品(中间宿主),发育成幼虫,人食用了含有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的螺肉等淡水产品,就可感染广州管圆线虫病;如果加工不当或未彻底加热,没有杀灭在螺肉中的广州管圆线虫,也会造成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感染;而传染源—阳性鼠排出的第一期幼虫污染环境,生吃或半生吃淡水螺类等或接触疫水而感染。 因此,消灭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鼠类宿主,对于控制广州管圆线虫病的流行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南汇区位于上海市东南,是长江三角洲的前缘部份,杭州湾畔,东南两侧临东海。南汇属亚热带气候,常年平均气温15.6℃,气候湿润温和,平均降雨量1 061mm,属于水网型地区,自然环境非常适宜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的孳生、繁衍。经调查,此次调查没有发现有广州管圆线虫的感染,说明本地目前尚无广州管圆线虫疫源地存在。

虽然未在采样标本中检出广州管圆线虫的幼虫,但由于调查点内具有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保虫宿主和转续宿主的分布,具备了流行的条件,一旦有广州管圆线虫的传入,就有可能引起传播;另外由于淡水养殖业等迅速发展、市场开放后鱼肉类等食品供应增加,疫区鱼类、活畜及畜产品大量流入非疫区,而食品卫生检疫工作却相对滞后;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和食品供应渠道增加、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居民中生、冷猎奇的饮食方式流行,居民的饮食正呈现多样化,历来具有良好饮食习惯的上海居民也在渐渐改变饮食方式,摄食生鲜和未彻底加热食品的人数越来越多,这就给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发生带来可乘之机,故在本地区加强监测工作十分有必要。

  3.1  首先是加强健康宣教。预防本病主要为不吃生或半生的螺类,不吃生菜、不喝生水。广州管圆线虫病是可以预防的,只要加热到80℃以上,就可杀死这种寄生虫。教育居民不要食用生鲜或者未经彻底加热的螺、鱼、虾、蟹和其他水产品;另外因幼虫可经皮肤侵入人的防护工作。

  3.2  加强监测性调查,以市场监督为主。从食品卫生角度对螺类进行监测,特别是有螺类养殖场的地区,注意外来螺的输入情况。

  3.4  加强对医务人员培训,熟悉广州管圆线虫病的防治知识,熟悉广州管圆线虫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标准,减少误诊和漏诊。

【参考文献】
    [1]刘和香,张仪,周晓农,等. 福寿螺休眠期体内广州管圆线虫生长发育及其感染性的观察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2006,24(4):307~310.

  [2]林金祥,李友松,朱凯,等. 长乐市广州管圆线虫集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研究[j]. 中国寄生虫学和寄生虫病杂志,2003,21(2):110~112.

  [3]潘长旺,邢文鸾,梁韶晖,等.温州广州管圆线虫宿主的调查研究[j].温州医学院学报,1998,28(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