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户外公共空间韧性怎么优化的4个策略 - PenJing8|盆景吧
校园户外公共空间韧性怎么优化的4个策略
2023-03-05 13:36:55  浏览:5
校园户外公共空间韧性优化策略
 
4.1案例现状简介
 
本研究选取5个重点研究样本之一的羽毛球场作为案例进行设计实作。重庆大学B区羽毛球场在具有一定特殊性和代表性:其功能类型复合,包含校园内较常见且使用频率较高的功能,如运动区、休憩区等;相比传统运动场所.其产生的行为活动更具丰富性。
 
4.2韧性优化策略
 
4.2.1并联组织,划定边界
 
校园户外公共空间宜采用并联式空间结构。将场地内空间进行灵活的模块化(modular)和分散式(dencen-tralized)设计以形成空间单元,采用并联的方式组织空间单元,从而尽可能地减少穿越空间单元的人流,避免人群聚集。

校园户外公共空间韧性怎么优化的4个策略
 
将羽毛球场休憩区原有的串联式空间结构转变为以空间单元为母题的并联式空间结构,并以霍尔提出的四种人际距离为参考结合安全社交距离设计满足不同人数及人际关系使用的空间单元明;将两个球场为一组形成运动单元,控制单元数量,使人群合理地分布于场地中(图7)。
 
在空间边界的处理上应遵循以下3点:
 
①通过材料色彩替换、立体化等措施增强场地空间边界的可感知性和围合程度,使场地使用者感受到更好私密性;
 
②步行不能穿越的封闭边界处应尽量保证视线的可达;
 
③场地应至少有两处边界与周边空间直接联系从而保证交通组织的顺畅。
 
由于羽毛球场空间对边界处理较为极端,在优化升级中应以控制活动流线、减少聚集为目的对可能发生社交行为的空间进行围合、分隔等操作。例如将休憩区硬质铺地局部转换为草坪、水池从而分隔不同的游憩休闲单元以及交通空间。
 
4.2.2复合功能,化整为零
 
校园户外公共空间在功能类型层面应根据需求将场地内功能类型进行多样化及复合化设计,以保证场地活力;在功能数量层面应适当增加单一功能区的数量以便于控制每个功能区内人群密度、减少人群聚集。
 
在保留羽毛球场原有运动、休憩功能的前提下增加图书阅读区、社团活动等新功能类型;适当减少运动区的数量以增加休憩区的数量并为其他新增功能区留出足够的空间。
 
4.2.3线性交通,减少交叉
 
校园户外公共空间应采用线性交通模式并尽可能地使用并联式交通组织,若必须存在串联式交通组织时应使路径偏置于主要使用空间的一侧,减少空间内外流线的交叉。
 
校园户外公共空间韧性怎么优化的4个策略

空间内路径应参照以下方法进行设计:路径应尽量保持直线形式并加强道路指向性,减少在行走中的停留时间;减少尽端式道路,避免流线交叉;调整路径宽度以满足通行必要的安全距离,每股人流按0.55一。.65m计,根据防疫规范将人流间的安全距离设定为lm(图8)。空间内的交通节点的设计应为设置防疫措施、控制安全距离等提供条件,在数量、尺度、形态、标识四个层面进行特殊设计。
 
将羽毛球场中原有的无组织的交通形式转化为并联式交通.避免因串联交通所造成的流线交叉现象;道路宽度分别满足2.2m与3.2m的尺度要求。
 
4.2.4増加标识,强化限定
 
校园户外空间应合理配置景观,将其作为标识以及限定空间的工具以起到引导流线、避免人群无意识聚集并兼有改善户外公共空间风环境的作用(图9);安全与休闲设施应以防疫标识的设置和定期高质量消毒为重点。

校园户外公共空间韧性怎么优化的4个策略
 
增加羽毛球场地内绿色植物类型并増加水景、雕塑等以提升景观丰富度;重新梳理座椅,棋桌等休憩设施的布局,在控制设施之间安全距离的前提下以空间单元为主要载体置人桌椅、木亭、花廊等更高质量的设施;在场地重要节点空间增设消毒淸洁设施。
 
5结语
 
本研究基于后疫情背景下对校园户外公共空间韧性策略进行研究,通过文献研究和环境行为学方法明确了“提升活力,保障防疫”的校园户外公共空间韧性目标,从空间组织、功能布局、道路系统和景观设施4个层面建立韧性设计导则。由于校园环境、空间等的差异性,韧性设计导则对于其他校园户外公共空间的普适性仍需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