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民国时期城郊风景名胜营建特征分析 - PenJing8
重庆民国时期城郊风景名胜营建特征分析
2023-03-02 22:24:31  浏览:0
公共性影响下的重庆民国时期(1912-1937年)城郊风景名胜营建特征分析
 
3.商泉旅游风景区
 
南泉旅游风景区位于今重庆市南郊九龙坡区境内,历史悠久,自明清开始建设寺庙、开发温塘沐浴.民国时期(1912-1937年)在古代胜景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并达到鼎盛。
 
3.1.1与城市的公共交通联系
 
南泉旅游风景区交通建设方而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①注重市民公共交通便利可达;②在疏导交通的同时开辟沿途风景点.具有风景资源利用意识。

重庆民国时期城郊风景名胜营建特征分析

重庆民国时期城郊风景名胜营建特征分析
 
在南温泉往返需经水陆两程的特殊交通条件下,首先需要解决的是改善市民泡温泉“山路崎岖.石路嶙峋,一口不能遄返”的问题.加强内部交通。周文钦提出修建堤坎[“今拟就桥址下,两山峡锁口处(即现同心堤),奠基下石.筑一厚二丈高一丈之石堤穿凿了上自虎啸口、下至同心堤,长达8华里的花溪河,并开辟了沿途的风景点,逐渐形成南泉十二景?(图2、图3)。同心堤成为联系风景区与城市交通的节点,带动了风景区与城市交通的发展。

重庆民国时期城郊风景名胜营建特征分析

从城K到南泉的交通形式丰富,公共交通最受市民青睐(表3、表4)。
 
3.1.2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在配套设施上,风景区内部区别于古代风景游赏的亭台楼阁等设施,强调文化性、教化性程度高的配套设施建设。
 
配套设施集温泉浴室、旅馆、饭店于一体,为市民提供了服务场所。温泉浴室充分考虑了不同类型使用人群的需求,内有浴室、特别间、家庭间、西室楼、室内游泳池等。餐旅馆的设备齐全(表5),除基础住宿餐食外,配有图书馆、游艺室、网球场、游泳池等,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及养身休憩为主,建筑风貌既有中式、也有半西式和西式建筑,考虑到了市民不同的功能需求。
 
3.1.3营建过程及运作管理
 
在风景区的营建过程中,南泉旅游风景区通过公众募捐进行建设,很好地体现了公共性。
 
风景区内的堤坎及温泉公园都通过公共募捐而成。周文钦先后发表《渝南温泉修禊会序》《我介绍之温泉》《初修温泉结算表》《南温泉计划草案附录起》等,得到市民广泛支持。堤成后,因感谢社会各界人士同心协力而成,故名“同心堤”。创建温泉公园于1927年同心堤第一次落成典礼上?提出:“……督办已于渝中完成中央公园,不主偏厚城民,复欲具之吾乡……”,体现了城乡公共服务的一体化与公平性。同时为完善公园管理机制,周陆续作《温泉公园商埠督办文》《请拨款建南温泉公园二次呈文》《南温泉计划草案附录起》《渝南温泉公园董事会发起致辞》等,成立温塘公园事务所,管理公园事务。
 
3.2嘉陵江温泉公园
 
嘉陵江温泉公园位于今重庆市北碚区嘉陵江温塘峡西岸,在民国时期(1912-1937年)经建设基本形成了包括浴室、泳池、餐厅、商店、旅馆、花园、池潭、盆景等分区完善,设施齐全的城郊风景区[6]。
 
3.2.1与城市的公共交通联系
 
嘉陵江温泉公园对外交通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在水上交通的基础上开辟陆路交通,为市民提供多样的公共交通方式。
 
由于公园距城区较远,对外交通主要解决的是缩短市民的出行时间。在与城区的联系上,最早通过水路交通。从前由城区到北碚,只有渝合线的轮船可乘,自温泉公园开始建设后游人渐多,增加了重庆直接行驶北碚的专轮。在陆路公共交通建设上,1930年峡防局商议修筑北碚到青木关的公路来衔接成渝公路?,方便了市民的游玩程度。
 
3.2.2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在配套设施上,公共性主要体现在引人了图书馆、网球场、篮球场等现代设施.建构了用于公众聚会、体育健身、现代游艺的公共场所.同时兼容了多元审美。
 
重庆民国时期城郊风景名胜营建特征分析
 
配套设施建设计划完善,按功能分为游浴、食宿、游观、健康、游艺、研究、聚会7大类(表7)。在古代游观设备的基础上,考虑公众需求,进一步发展了用于公众聚会、体育健身、文娱休闲、现代游艺等设施.为市民提供了多样化活动;在风貌上也与现代化发展方向相契合:既有延续巴蜀传统园林"文、秀、清、幽”意境的益寿楼(图4)、濂溪小榭等;也有折中式建筑数帆楼、磬室等和适应时代新风格的网球场、篮球场、射圃、驰道,呈现出多元审美。
 
3.2.3营建过程及运作管理
 
温泉公园营建过程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①由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共同参与场所建构.并满足了不同使用人群的多样化需求;②具有资源意识,对风景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以统筹规划的方式开辟风景区。
 
 
温泉公园的建设处处均有计划,并由公众充分参与。1927年卢作孚以军政首脑和社会贤达的名义.亲自草拟了《建修嘉陵江温泉峡温泉公园募捐启》,分为风景、古迹、出产、交通、设备、经费6个部分,邀请各界人士募捐。公园整体建设集合了地方军阀、官员、乡绅的资金和创意,并通过鼓励军士、学生、乡民共同参与场所建构,并满足了不同群体的多样化需求,提供多元游憩选择,使公民掌握了风景空间的活动支配权。
 
 
在功能区划上,卢作孚突破传统思维对潜在资源进行整合利用,以统筹规划的思想开辟温泉公园。1935年3月峡防局发布给公众的《峡区事业纪要》记载,其计划把整个公园分成温泉区、黛湖区、缙云区3个部分[15],由团务掌管,计划“以温泉为主眼而辅以文化运动之设备,以湖山为主眼以促成新村之建设,以避暑为主眼使之成为避暑疗养之地”。

4重庆民国时期(1912-1937年)城郊风景名胜营建实践的公共性归纳
 
综上,重庆民国时期(1912-1937年)城郊风景名胜营建实践的公共性主要体现在:①建设完成的风景区可供市民游览;②发展了便利可达的公共交通,缩短了市民的出行时间;③引人了用于公众聚会、体育健身、文娱休闲、现代游艺的配套设施,向现代风景区转型;④由不同阶层、不同群体共同参与风景建设。
 
5结论与讨论
 
重庆民国时期城郊风景名胜的基本特征在于:①已逐渐形成由风景点、寺庙、历史名园、甚至城市公园等共同组成的综合体;②城郊风景名胜在发展衍化过程中与城市相互影响,并在与城市发展交互影响的过程中产生公共意义[17],其实践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拓展转型,可以作为记录公共性的实际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