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城湖圩田肌理量化解译体系构建 - PenJing8
固城湖圩田肌理量化解译体系构建
2023-02-27 20:09:33  浏览:0
方法流程:固城湖圩田肌理量化解译体系构建
 
2.1  小圩形态指数转译

固城湖圩田肌理量化解译体系构建
 
小圩历经长期农耕生产和自然演进,伴随水脉延伸和缓流冲刷,其内凹溇沼顺势而生,逐渐衍生出有机自然的边界形态与复合交织的肌理特征(图5)。
 
小圩作为圩田的基本单元,对其开展集成量化描述能够反映圩田的总体肌理特征,以形态指数转译圩田肌理,是开展后续肌理类型识别与特征量化分析的基础性步骤。由于边界形态的复杂性与自相似性,单一指数无法有效界定小圩形态,需要构建形态维度完整、数据获取便捷的指数体系集成数据,实现圩田肌理的量化描述。
 
基于圩田景观肌理研究基础,将小圩视为最小一级的肌理构成单元,聚焦小圩的二维平面形态特征,构建圩田形态量化指数体系。通过梳理景观形态类型学、景观生态学、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等相关领域的形态(生态)指数研究成果,坚持指数选取的典型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总结得出小型圩田的关键几何特征由形态趋向性、形态方正度、形态内凹度和形态曲折度构成。
 
其中,形态趋向性对应的小圩形态指数是延伸率[27],形态方正度对应的小圩形态指数是矩形紧凑度[28],形态内凹度对应的小圩形态指数是凹凸度[29],形态曲折度对应的小圩形态指数是椭圆形状指数和分形维数[30]。
 
所选指数均可通过小圩面积(A)、周长(P)、最小外接矩形面积(Amin_ref)、最小凸包面积(Amin_h)、长轴(amin_ref)和短轴(bmin_ref)等基础数据进行计算机自动获取(表1)。各项小圩形态指数彼此联立、互为补充,能够协同描述圩田单元的边界特征,为现阶段聚类分析圩田肌理共性特征提供集成化指数分析体系。
 
2.2  圩田肌理聚类分析

固城湖圩田肌理量化解译体系构建
 
判读圩田肌理量化特征,需要在小圩形态数据转译的基础上,选取适宜的数理分析模型,聚类分析小圩矩阵化联立规律。根据圩田肌理基础数据聚类标签界定明晰、数据维度高、数据量大且联立关系明显等特点,综合分析常见的聚类算法(表2,图6),选用无监督的SOM(self-organizing map)神经网络和K-means聚类算法构建模型进行数据分析。
 
SOM和K-means同属聚类算法,在风景园林学及相关学科研究中,适用于解决无预先分类标准的研究问题,包括解决形态类型划分[31]、遥感影像信息提取[32]等观测要素聚类分析问题,以及设计方案比选[33]、景观资源综合分析[34]等包含多因子数据集的综合评价问题。
 
联立二者的算法特征构建圩田肌理识别模型,能够契合本研究的数据特征与研究需求:从算法特征上看,二者具备互补性,SOM神经网络由于不需要预先设定聚类类别,具有自主性强、人工干预度低的技术特点[35],但聚类结果具有一定的模糊性;K-means算法运行效率高,但需要指定聚类数和聚类中心,否则容易导致算法不收敛或者局部最优化[36]。
 
将二者结合形成二阶算法,即运用SOM神经网络对圩田景观形态数据进行一次聚类,然后运用K-means算法对SOM神经网络输出层神经元的聚类中心进行二次聚类,该方法能够在保持SOM神经网络的自组织特性的同时,提升算法的准确度和运行效率。
 
2.3  圩田肌理解析流程

固城湖圩田肌理量化解译体系构建
 
综上所述,固城湖圩田景观肌理量化解析流程如 图7所示。
 
1)小圩指数转译。遴选延伸率等5项小圩形态指数,将圩田肌理构成的基础单元形态转化为可描述、可运算、可比较的分项和联立数据,结合案例样地构建圩田景观肌理数据库,用于后续聚类运算与特征分析。
 
2)肌理特征聚类。运用SOM神经网络和K-means算法构建圩田肌理识别模型,针对研究样本中的所有小圩进行形态指数解析与算法聚类研究,分析确定圩田肌理基础类型。
 
3)肌理特征解译。利用Arc GIS平台对识别结果进行数据统计与可视化呈现,对各类型肌理特征的小圩形态指数区间进行统计分析,进而量化研判圩田肌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