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江右游日记》是著名旅行家徐霞客第4次考察江右地区时所留的游记,文中不仅详细记录了明末时期江西的社会人文和自然风光,还承载了徐霞客个人的风景审美意识,可以为当代风景资源的开发提供文化支撑与历史依据。
通过分析《江右游日记》的文献记载,挖掘徐霞客对江右地区各类风景资源的考察情况,梳理江右地区整体的景观风貌,解读各类风景资源的审美关注点,最后归纳总结其风景审美思想为由天而人、通宏洞微、追根溯源、比物假景4个层面。研究为徐霞客风景审美思想的传承发展及当代风景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并对我国风景资源开发保护体系的完善具有推动意义。
通过分析《江右游日记》的文献记载,挖掘徐霞客对江右地区各类风景资源的考察情况,梳理江右地区整体的景观风貌,解读各类风景资源的审美关注点,最后归纳总结其风景审美思想为由天而人、通宏洞微、追根溯源、比物假景4个层面。研究为徐霞客风景审美思想的传承发展及当代风景地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并对我国风景资源开发保护体系的完善具有推动意义。
江右是徐霞客传奇羁旅生涯中最难忘的一站,明崇祯九年,徐霞客历时83天对江右地区的风景资源进行了详实的考察,其所留下的《江右游日记》不仅描绘了明末时期江右地区的整体风貌,还承载着徐霞客独到的风景审美思想。目前,学界对于《江右游日记》的研究集中在社会学与地理学两方面,关于游记中所记载丰富的风景资源及徐霞客本人的风景审美思想方面还尚未涉足[1]。
此外,我国现代风景名胜区制度起步较晚,尚缺乏成体系的、符合中国风景特征的风景资源审美评价体系。本研究基于《江右游日记》中真实的考察记录,借助前人对徐霞客旅行线路的研究,先从宏观层面梳理出江右地区风景资源整体情况,再进一步分析徐霞客对各类具体景物的审美倾向,从而归纳提炼出徐霞客的风景审美思想,深化和补充我国景资源审美评价体系[2-3]。
1 徐霞客的江右之旅
1.1 考察江右背景
徐霞客一生四游江右,其中前三次都是假道经过,匆匆游览了庐山、武夷山和赣南几地,江右秀美的山水风光深深地触动了霞客,在他心底埋下了穷尽江右名山胜景的种子,以至于后来发出“两过广信俱不及停”“此昔余假道分水关而趋幔亭之处,转盼已二十年矣”的感慨,再加之江右地区与徐家颇有渊源,探查家物与寻访故人张宗琏后裔也是霞客重游江右的原因之一。
明崇祯九年,徐霞客开启了其最富传奇色彩的“万里遐征”历程,在此期间,他耗费83天系统的考察了江右地区的山川风貌与人文风俗,并将其考察所得命名为《江右游日记》[4]。
明崇祯九年,徐霞客开启了其最富传奇色彩的“万里遐征”历程,在此期间,他耗费83天系统的考察了江右地区的山川风貌与人文风俗,并将其考察所得命名为《江右游日记》[4]。
1.2 《江右游日记》中的考察路线
崇祯九年10月17日,徐霞客从浙江常山入江西广信府玉山县境,在经过83天的实地考察后于崇祯十年正月初十进入湖南茶陵境内,褚绍唐是徐霞客研究领域的资深专家,他所编绘的《徐霞客旅行路线考察图集》真实全面地反映已知的徐霞客的全部旅行路线,对研究徐霞客在江右地区的旅游行迹走向具有指导意义[5]。故本研究将《徐霞客旅行路线考察图集》与《江右游日记》的文献记载相结合,将其在江右的考察路线整理如图1、图2所示。
(1)赣东北(广信府、饶州府)。明崇祯九年(1636年)10月17日,徐霞客入江西玉山县境,至10月27日间途经广信府、河口、弋阳、贵溪后至抚州府,道中主要考察了三清山、象山、龙虎山、龟峰等地,重点描述了赣东北丹霞峰林群奇峰异石的特征。
(2)赣中(抚州府、建昌府)。明崇祯九年10月27日,徐霞客从金溪县石冈山进入抚州府境内,经贾源、清江源等地后到达建昌府东门,后东南行经新城、转西南方向路过南丰,游览军峰山后折返回建昌,11月初二由南门出建昌,游麻姑山,向西至宜黄,游览狮子岩、仙岩、石蛩寺、曹山后至朱碧街,于11月26日中午到达乐安县西南境的茶园。
(3)赣西南(吉安府)。明崇祯九年11月27日,徐霞客一路沿乌江西南行,途中因天气严寒,在永丰、吉水等地停留寻访张宗琏后裔。12月初二到达吉安府城,游览白燕山、神冈山、青原寺、白鹭洲等风景胜地,还凭吊明朝良臣周忱的遗迹。离开吉安府后继续西行,在永新游风光奇丽的梅田洞山后,于李田刘氏家度过除夕。
明崇祯十年(1637年)正月初一自李田北行,经禾山寺,抵达武功山,畅游武功山众景后继续向南抵达石城洞,在此详细记述洞中石笋、石柱等喀斯特地形。最终到访石门寺后,于正月初十由界头岭出江西境入湖广境[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