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早期周原凤雏甲组遗存庭院景观的2个要素探析 - PenJing8
西周早期周原凤雏甲组遗存庭院景观的2个要素探析
2023-02-22 15:53:47  浏览:1
庭院景观是中国园林的一种重要形式。西周早期的庭院中就已初步具备一些景观要素。以周原遗址凤雏甲组庭院遗存为对象,通过实地考察,综合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气候学和地质学的研究,在重建西周早期周原地区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基础上,从风景园林学视角对该庭院的功能、空间布局、院落交通组织、建筑小品、庭院排水系统、动植物种类等景观要素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西周早期的庭院景观是对殷商的继承与发展;在目前已发掘的先周时期遗存中,甲组庭院已达到同时期的较高水平。有关庭院景观的营造方法、布局方式和技术工艺,至今仍然有着深刻的影响,充分表明中华园林文化的历史悠久与一脉相承的特点,这是了解中华园林文化历史发展的重要窗口。
 
庭院景观是指在被建筑物围合或在其周边所形成的庭院空间中运用造景手法营造出的风景或景致[1]。作为园林的一种重要形式,其在有限空间内,创造出丰富的具有自然精神境界的人工环境,是人们提升居住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2]。以景观为中心,庭院景观要素可划分为虚体要素与实体要素两类。如空间布局、交通组织、功能承载为虚体要素;建筑单体、围墙、景观小品、铺装、山石、理水及动植物为实体要素[3]。
 
在这些要素的共同作用下,庭院空间具有了景观性,成为人与自然交流融合的平台。中国庭院景观历史悠久,在西周早期,周原地区的庭院中就已初步具备了一些景观要素,并形成了一定的风格和特点。同时,由于庭院景观多依附于居住空间存在,是家庭或家族居住环境的外化形式,因此在中国古典园林尤其是私家园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4]。
 
 
周原(广义的周原区域)坐落在关中平原西部的渭北坮原上,北倚岐山,南临渭水,东至漆水,西接千河,远眺秦岭。商代末期,周人的先祖古公亶父率领部族从陕西彬州地区出发向西南迁徙①,最终停留在周原(狭义的周原遗址)一带[5],并由此开启周人的崛起之路。西周灭亡后,周原遗址被废弃,继而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1942年以来,考古学界为了解其内涵提供了大量的实物遗存和空间信息,其中自1976年起开始发掘的凤雏建筑群,为研究西周早期庭院景观提供了科学的资料保障。

西周早期周原凤雏甲组遗存庭院景观的2个要素探析
 
凤雏建筑群位于宝鸡市岐山县七星河东岸的贺家村附近,其与召陈建筑群、云塘—齐镇建筑群并称为周原遗址迄今已发现的最重要的三大西周建筑遗址群。经过1976年、2014年、2016-2017年的三次发掘,凤雏建筑群包括甲组、乙组[6],F3、F4、F5[7],F6-F10[8]等10座单体建筑或院落。整个建筑群从西周早期延续至西周晚期[9]。凤雏甲组庭院遗存(以下简称甲组庭院)建于西周早期[10],保存最为完整(图1),是研究西周早期庭院景观的理想资料。
 
近半个世纪以来,众多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建筑学家对甲组庭院的政治、社会属性和建筑特点进行了研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文章拟从风景园林学视角,结合实地考察,对该庭院的空间布局、院落交通组织、建筑小品、庭院排水系统、动植物种类等景观要素进行初步分析,为了解西周早期庭院景观的风貌提供参考。
 
1研究内容

西周早期周原凤雏甲组遗存庭院景观的2个要素探析
 
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整理、实地踏勘、对比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包括:(1)查阅西周早期有关文献资料,包括《周礼·仪礼》《诗经》《史记》《古本竹书纪年译注》和《三辅黄图校释》等;(2)实地踏勘和调研周原遗址地区,利用无人机等手段对该遗存范围内约10km2尺度的地理空间进行航拍(图2);(3)从风景园林学角度,结合考古学、气象学、地质学对周原遗址的气候、地理环境特征,以及结合建筑学对甲组庭院的建筑特点等成果展开综合分析研究。
 
2气候、地理特征对庭院景观的影响
 
气候、地理特征与景观要素特点的形成密切相关[11]。如在暖湿的岭南,建筑要素中常增加窗户面积以利通风,植物种类以常绿为主,空间布局上更加注重排水;而在寒旱的西北,厚实墙体、落叶植物、节水设施等景观要素则较为常见。至于地理环境特征,其对景观要素的影响更加明显,明计成所著《园冶》开篇则讲“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罗列“山林地、江湖地”等6种用地类型,并认为“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因此,本研究综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对西周早期周原的气候、地理特征进行追溯,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甲组庭院的景观要素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