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景保护恢复建议
根据上述声景研究分析及梳理,发现现今兰州古八景声景在遗失声景恢复、遗留声景提升、景点内降噪及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具有一定提升空间。因此,研究对其分别提出补声[22]、提升遗留声景、弱化噪声、规范化管理4大建议。
4.2.1 补声
(1)自然声的补声。根据前文分析,兰州古八景在自然声中存在“五泉飞瀑”水声遗失的问题,而“兰山烟雨”及“莲池夜月”在气候之音方面有一定提升空间。因此,本研究针对不同景点特色提出恢复遗失水声及增补气候之音两个建议。
恢复遗失水声:水声是兰州古八景的重要声景资源之一。随着时间流逝,“五泉飞瀑”作为各类水声的载体,声景资源流逝严重,通过增加声源,对其进行恢复。一是做好相关给排水施工工作,在现有水池之中加装喷泉控制系统,通过调节水的流量及流速营造不同的水声效果。对于泉水景点,则以保护原址为主,在原址周边增设隐蔽的音响小品,适时播放泉水声,增强游客感受(图14)。
二是可参考皋兰山新建的人工瀑布,利用高差构筑瀑布声景(图15)。
二是可参考皋兰山新建的人工瀑布,利用高差构筑瀑布声景(图15)。
增补气候之音:气候之音能为恒定空间带来景观变化,增强游人感受,但同时,气候之音也存在着自身的缺陷。如“兰山烟雨”及“莲池夜月”中的各类气候之音,会受天气因素制约出现声景缺失的现象。为还原景内声景意蕴,可在景区内加设趣味性或隐蔽性的草坪音响,适时播放雨声、风声、雷鸣声等白天噪音,填补此类声景空缺。
(2)人工声及生活声的补声。现今兰州古八景中遗失的人工声及生活声景仅有两处:“古刹晨钟”与“河楼远眺”。前者因规模减小造成钟磬风铃声的减少,战鼓声、号角声的遗失,后者则因为原景拆除造成整体声景的消失。因此,本研究分别提出小规模补声及原景复建两个建议。
小规模补声:“古刹晨钟”声景因涉及到宗教问题,故很难完全复刻历史声景。但可以当下寺庙密集的白塔山及五泉山为主体,在园内寺庙附近选点布置钟磬,并加装音响广播装置补声,增补战鼓及号角声,设立讲解牌,每日定时播放,吸引游人在两山之上感受历史声景意蕴(图16,图17)。
原景复建:鉴于“河楼远眺”一景已消逝,原有声景意境不复存在。因此,可借鉴“虹桥春涨”,沿河选取适宜场所,复建原景。以河流声、风声及动物声等自然声为基调,歌声为辅助,丰富声景元素。其次可考虑选取非沿河场所,利用现代全息投影或VR等数字技术,还原历史建筑风格及周边环境,配合遗失历史声景,创建沉浸式虚拟互动空间,给人以无限遐想,重现往日风光。原景的复建也可进一步推动兰州古八景声景恢复与保护工作的发展,从技术层面打造新的兰州特色景观。
4.2.2 提升遗留声景
通过上述研究发现,除“河楼远眺”一景外,自然声景中的动物声保留较好,乐器、歌舞、叫卖、交谈声等人工声与生活声等保留较好,未出现严重遗失情况。这些声景要素不仅是单纯的声景组成部分,其背后蕴含的是丰富的兰州历史与文化故事,因此,需要加强此类遗留声景的保护工作,采用正向设计的手法,结合声景现状,在原有声景上进行一定的提升工作,以此放大声景特色。
对于动物声:上述研究中,遗留有动物声的景点共4处,即“白塔层峦”“梨苑花光”“五泉飞瀑”及“古刹晨钟”。所有景点皆应继续做好绿化工作,在避免自然声景流失的基础上,利用现有条件,创造适宜不同生物生存的栖息地。如丰富“白塔层峦”“五泉飞瀑”及“古刹晨钟”山地景点的植物多样性,便于在不同高差生活的飞禽获得食物及栖息地 ;“梨苑花光”一景地势较低,靠近黄河,则需积极做好陆地及河流两部分的生态规划,构建不同飞禽、鱼类,甚至两栖动物的生境,从而丰富动物声的构成。
对于人工声及生活声:遗留有人工声及生活声的景点包括“兰山烟雨”“白塔层峦”“莲池夜月”“五泉飞瀑”及“古刹晨钟”5处。首先需要提高各景点优美程度,完善其功能设施及服务设施,从而吸引游客自发前来开展各项活动,增加声景层次。其次是选择在合理时间段内播放不同风格的人工声乐,舒缓游人情绪,从而创造出宜人声景,如“古刹晨钟”亦可选择在适宜时间播放佛寺梵音,提升景内声景意蕴。另外,对于不存在宗教因素影响的景点来说,可选择在景内定期开展特色历史文化活动,将兰州文化融入声景,丰富声景内涵。
4.2.3 弱化噪声
在做好兰州古八景中各项补声及优化工作的同时,也要扎实做好各景点的声景保护工作。当下兰州古八景的声景易受人为干扰,因此,首先可采用掩声手法,利用植物或围墙在重要声景周围进行遮挡,防止交通及各类人为噪声的影响;其次弱化各类人为噪音,突出以自然声景为主景点的氛围感。例如,在“虹桥春涨”景点两侧,铺设吸声材料,弱化游人脚步声,并设警示标识,提醒游人积极维护景内声景,降低噪音音量,以此烘托水声声景(图18)。亦可在重要景点之外设置趣味性活动场地,吸引部分人流,从而减少景点内的活动人群数量,从源头上降低噪声。
4.2.4 规范化管理
良好声景的营造,少不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对于园林从业者,需积极提高自身声景营造水平,做好不同景点的声景恢复保护或提升改造,促使声景设计规范化。对于政府部门,应加大声景宣传,加强游人对声景的认识与关注,从而自觉维护景点内的声景。对于景区管理人员,应加强景区内声景保护工作,在声景效果俱佳地段设置警示标识,及时劝导游人扰乱声景的行为。
5 结论
本文通过梳理明清时期兰州古八景相关资料,归纳其历史声景营造特征,并结合现场调研,分析声景遗迹现状类型,总结如下:
(1)通过明清时期古诗词、文献、史料的梳理与总结,得到兰州古八景内48个声景。依据声源的不同,将其分为自然声、人工声及生活声三大类。分析得出,其在三个类型方面都具有不同的营造特征。其中,自然声景营造特征包括山色水声、莺啼燕语及气候之音三点 ;人工声景营造特征包括人文趣音与钟声佛韵两点 ;生活声景营造特征包括世俗凡音。
(2)通过对兰州古八景声景遗迹现状调查,依据声景遗迹留存完整度,将其划分为留存完整、部分留存及已无声景三大类,并对当下兰州古八景的声景恢复及保护工作提出补声、提升遗留声景、弱化噪声、规范化管理4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