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景林在自然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良好的风景林既能塑造优美的自然与社会环境,也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通过查阅并综合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系统论述了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的发展概况、发展历程和研究方法,提出风景林景观提升营建策略,旨在为风景林的相关研究与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风景林被广泛认为是具有较高的景观美学欣赏价值,以充分满足人们自然审美景观需求特点为主的森林的总称,在风景名胜区、城市公园、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地,风景林通常是城市自然地貌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以美化环境和建设旅游观光休闲地、维护城市自然生态区和景观保护为主要目的。
随着城市和郊野风景林的广泛应用,风景林美化环境、维护自然生态景观、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特点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也口益显现,21。进行风景林规划,要充分利用和改变当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和道路等自然环境因素’31,良好的风景林规划既能产生优美的景观风貌,也能发挥植物群落间的生态价值。
随着城市和郊野风景林的广泛应用,风景林美化环境、维护自然生态景观、满足人们审美需求的特点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也口益显现,21。进行风景林规划,要充分利用和改变当地的地形地貌、植被、水文和道路等自然环境因素’31,良好的风景林规划既能产生优美的景观风貌,也能发挥植物群落间的生态价值。
1.风景林的研究历程概述
风景林的研究发展经历了从萌芽阶段人们开始了解森林的美学价值,到形成阶段森林美学研究趋于系统化,再到发展阶段风景林研究领域逐渐扩大,实现了从定性分析研究到定量分析研究的过渡。我国引入城市森林概念以来,风景林理论的研究愈来愈呈现出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发展的特点。现代林学中,新林业理论和近现代自然林业科学理论的发展为风景林的研究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思路,同时公园城市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拓展风景林的研究领域。
目前我国较多的专家学者应用林学、景观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等研究理论手段和科学方法,开展风景林景观结构分析、规划营建、经营管理、景观质量评价等方面一系列课题研究。有关风景林的美学研究、景观评价一直是风景林的核心研究内容。越来越多的实际案例已开始为风景林的开发利用、可持续经营、决策和管理等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141。
目前我国较多的专家学者应用林学、景观生态学、森林生态学等研究理论手段和科学方法,开展风景林景观结构分析、规划营建、经营管理、景观质量评价等方面一系列课题研究。有关风景林的美学研究、景观评价一直是风景林的核心研究内容。越来越多的实际案例已开始为风景林的开发利用、可持续经营、决策和管理等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141。
2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的理论方法与实践方式
2.1评价的理论方法
风景林景观评价不仅取决于其客观的自然形态特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是评估者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对自然存在的景象的一种主观价值感受,由于风景林以往评价方式的有限性及人为评价本身的特点,以定性评价为主的风景林景观价值评价是早期研究的趋势
。随着统计学的学科发展、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拓展以及多门学科的融合贯通,多个领域的专家如心理学、美学和园林学等,开始结合不同专业的理论背景和技术手段,对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进行从传统的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系统研究转变[6]。
。随着统计学的学科发展、计算机科学的应用拓展以及多门学科的融合贯通,多个领域的专家如心理学、美学和园林学等,开始结合不同专业的理论背景和技术手段,对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进行从传统的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系统研究转变[6]。
国际上普遍公认的景观美学评价主要包括四大学派,它们是由业内人士评价为主的专家学派,以行为心理和心理物理学为基础的心理物理学派,从人的生存需要和情感联系为出发点的认知学派(也称心理学派),以及绝对强调人在评价过程中主观作用的经验学派(也称现象学派)[7]。不同学派的学术理论和研究方法各具特点,共同的特征是将评价标准既放在对人的主观属性评价上,也放在了对对象本身的客观属性上[8]。
在具体的评价过程中,风景林评价有多种方法,定量的方法研究被更多地采用。Arthur等[9]把这些方法进一步区分为描述因子法和公众喜好法。描述景观因子的方法主要是通过运用专家理论进行分析、评估描述景观的基本特征或主要成分,从景观生态学和景观美学角度,获得描述景观构成整体自然美景的等级和价值,描述因子法是基于专家学派的研究方法[6]。公众喜好法包括公众心理和社会现象2个方面[10],比较常用的是调查问卷法,通过对问卷调查表收集的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来完成评价[11]。
我国近年来广泛使用的另一种方法是层次分析法(AHP法),其基本思路是将复杂的问题分解成为相互关联且有序的各个级别,使各层次的指标系统化、条理化。AHP法涵盖了相对全面的景观要素,通过专家评定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指标对林分影响的权重[12]。
2.2评价的实践方式
2.2.1现场评价
最早采用的评价途径之一就是现场评价,评价者需亲往风景林现场,通过移动视角对景观进行直观现实的整体感知并进行评价[13]。这种途径因其直观明了而被广泛用于当前国内外自然资源景观质量评价中,如描述因子法,大多专家们直接去现场对景观质量评分[14]。
2.2.2放映照片
放映照片是一种针对性较强的评价方式,根据实际研究需求,从林内和林外拍摄相关的风景林景观照片,以幻灯片的形式放映,评价者在室内进行评价,相对方便并节省成本。然而即使拍摄时都遵循特定的拍摄规范,对于最终评价时所用的照片在视觉效果上会受多种客观因素的直接影响,评价者无法直观、全方位地评价风景林景观质量[15]。
2.2.3数字图片编辑
随着计算机信息科技的发展,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有效解决多种因素干扰下的问题。数字图片编辑技术以二维计算机制图为主,利用计算机二维图像处理软件可简单操作实现。通过处理图像模拟风景林景观中植被形态的动态变化、空间因素的构成配置和地形水体的起伏变化等[16],从不同角度、结合不同元素对风景林景观进行综合质量评价。
2.2.4现实景观模拟技术
计算机处理能力的提高、三维建模软件的开发促进了更形象逼真的现实景观模拟技术在风景林景观研究中的应用[17-18]。三维场景的现实景观模拟,使观察者可以从不同角度和细节水平观察景观的仿真图像样貌,并使研究人员通过多种途径和感官感知了解评价对象[19],让用户体验到置身于现实环境中的感受。
3国内外景观质量评价的研究进程
国外对于有关景观质量评价的研究较早,美国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景观评价”研究[20],以美学角度判断并强调景观之间的相对价值,20世纪70年代国外风景评价方法大量涌现,20世纪80年代有关学者对景观特质进行分类与描述并加以区分,20世纪90年代研究重点逐渐转向景观特质在景观评价中扮演角色的研究,并在评价过程中不断加以明确解释说明[21],这些景观特质也成为发展地方特色与观光产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21世纪,一些专家如英国的ChristneTudor[22]提出了景观特征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化、精确化和智能化逐渐成为国外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新的研究特征,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遥感和三维成像结合的技术,进行场地调查、呈现景观、提取景观要素,用数据描述人为视角的景观感受。
21世纪,一些专家如英国的ChristneTudor[22]提出了景观特征评价指标体系,数字化、精确化和智能化逐渐成为国外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新的研究特征,通过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遥感和三维成像结合的技术,进行场地调查、呈现景观、提取景观要素,用数据描述人为视角的景观感受。
我国景观质量评价开展的研究主要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相对国外起步较晚,相关理论研究较少,也缺乏实践成果示范、景观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依据[23],而且风景林美景度的评分指标大多尚未标准化,大大降低了不同景观评价研究结果的可比性。总体来看,目前我国的景观评价尚处于理论与方法的探索阶段。
从文献和实践案例来看,国内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主要着重介绍景观评价的起源、发展、概念、理论和方法,并根据我国国情和地方实际情况进行评价。自1985年开始,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与景观资源使用、管理有关的办法和法规条例,景观评价和调查研究陆续开展,景观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构建逐步完善[24],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也为国内景观评价的研究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
从文献和实践案例来看,国内风景林景观质量评价主要着重介绍景观评价的起源、发展、概念、理论和方法,并根据我国国情和地方实际情况进行评价。自1985年开始,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与景观资源使用、管理有关的办法和法规条例,景观评价和调查研究陆续开展,景观评价方法与指标体系的构建逐步完善[24],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也为国内景观评价的研究决策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