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属植物的文化内涵及园林应用
摘要:丁香属是木犀科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在园林景观中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通过简要介绍丁香属植物的园林应用,芳香、药用、文化内涵方面的重要价值、国内外丁香专类园的管理设计,为丁香属植物的广泛应用提供借鉴。
丁香属(SyringaL.)植物是木犀科(Oleaceae)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花色淡雅清香,园林中广泛栽植作观赏。该属约有30多个种和变种,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东南欧等地[1-2]。我国为丁香属植物的起源中心,原产22种,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及黄河流域以北各省区(西南、西北、华北、东北地区),且绝大多数为我国特有种,因此我国被称为“丁香之国”[3-4]。尽管我国引种栽培丁香的历史较为久远,但相较于欧美地区,我国对丁香资源收集和品种培育起步较晚,20世纪50年代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最早开始丁香的资源收集工作[5-6]。目前,北京植物园、呼和浩特植物园、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均已建设丁香专类园,一方面作园林观赏用,另一方面收集种质资源作后续育种等研究,国内也涌现出一些性状优良的栽培品种,如北京植物园选育的‘罗兰紫’‘佛手’‘四季蓝’‘北京黄’,黑龙江森林植物园选育的彩叶丁香‘金贝壳’‘流光溢彩’‘碧玉映月’等。
1生活习性
丁香喜温暖,耐半荫,忌积水。喜肥沃、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有一定的耐寒、耐旱性,具有较强的适应性。丁香过量施肥会导致枝条徒长,从而影响开花。为使丁香植株生长良好,宜选择适宜生长环境进行种植。丁香常采用播种和扦插的方法进行栽培,定期修剪也可以防止白粉病等病害的发生。
2园林应用
2.1观赏价值
丁香花色淡雅,香气浓郁,风姿俊逸,观赏价值高,在我国栽植广泛,从东北部到西南部均有栽植,很多省市如黑龙江省将丁香作为省花,西宁市、呼和浩特、哈尔滨市将丁香作为市花[7],其花开满城的盛景为人们所熟知,作为地域代表植物,加深了人们对于城市的印象,也逐渐成为城市的标志。一些高校如山西农业大学也将丁香作为校花,成为学校良好校风的象征。
丁香作为重要的园林观赏植物,在我国尤其是北方城市中有着无可替代的地位,用“无丁香不春天”来形容也毫不夸张。常见的丁香有紫丁香、白丁香、红丁香、暴马丁香、北京丁香、四季丁香等,基于各个品种的花期不同,通过与其他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可营造不同的景观。除了观花之外,丁香叶也随着季节更替展现出不同的特征,春季叶子嫩绿清新;夏季叶色浓绿,叶形优美;伴随秋日暖阳,秋季丁香叶一般呈金黄或紫红;冬季叶子凋零,迎风飞舞的枝条带来别样的美。
2.2应用形式
丁香配置形式多样,可孤植于绿地庭园观赏;分支点高的丁香树种如暴马丁香等可对植作行道树,低矮树种可作分车道花篱,如打造‘丁香大道’‘丁香路’等;可散植于草坪营造自然式景观;集中栽植如北京天坛公园的丁香林,突出群体景观效果;作专类园,如南禅寺“丁香园”等;作障景,早在宋代就有“丁香障”的景观配置,即在山体或土丘的山脚处较为密集地自然式种植丁香,用于点缀山丘并形成障景[8]。通过控制人们的视线来协调环境;同时因其花朵紧凑,枝条优美,还可用于切花花材。此外,基于丁香本身有较强的滞尘能力,对于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毒气体抗性较好,也常栽植在工业园区、矿区、高速公路等地作造林绿化树种[9-10],用来提高空气质量。
3经济价值
研究发现,丁香属植物也有很大的芳香价值。通过对丁香茎进行蒸馏而产生的丁香油,是杀菌剂的重要制作原料,丁香树中提炼的香精也可应用于制作香水、化妆品等[11]。
此外,丁香属植物花、叶、枝均可入药,因此也是重要的医药原料。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源于根部、树枝、树皮、树叶、花蕾等,大部分化合物与糖结合以苷的形式存在于植物中[12],这些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木脂素类、环烯醚萜类、倍半萜类、三萜类、黄酮类等[13],其中倍半萜类可作为木犀科内区分丁香属与其他属的一种特征性成分。研究表明,丁香属植物具有抗病毒、抗菌消炎、抗氧化、镇痛、抗心肌缺血、抗肿瘤、保护消化系统等药理作用[11,13-16]。
丁香属中药用价值研究较多的有羽叶丁香、紫丁香、暴马丁香,其中羽叶丁香的根和枝干部分可入药,是中医和蒙药的名贵药材,被称为“山沉香”。羽叶丁香临床上可用于胸闷气短、心肌缺血等心肺治疗[13]。紫丁香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等功效,利用紫丁香叶研发的“炎力消”,临床上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扁桃体炎、支气管炎等病症,效果良好[17-18]。暴马丁香全株可入药,其嫩叶、嫩枝、花可调制保健茶叶,具有清热解毒、镇咳祛痰的作用,临床上暴马丁香可用于治疗支气管炎、哮喘等,此外对于一些心脑血管病也具有预防作用[19-20]。目前,基于对丁香属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对该属下一步作用机理、系统分类等的研究也将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4文化内涵
丁香属的拉丁名“Syringa”是1576年法国植物学家MathieudeTObel根据希腊文Syrix意为“管子”命名的[4]《中国植物志》。丁香在我国已有1400多年的栽培历史,文献记载可追溯到唐朝。早在《洛阳花木记》《草花谱》《花镜》就记载了丁香的繁殖、栽培、习性和分布[21-22]。明代戏曲家高濂的《草花谱》(1591年)记载:紫丁香花木本,花微细小丁(钉),香而瓣柔,色紫……”,可见丁香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
丁香是诗词中常用的意向,象征着淡雅、美丽、忧愁。丁香含苞待放时,花蕾密布枝头,被称为丁香结。古代文人墨客以丁香花含苞成结,寄语愁思、离别,如李璟的“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杜甫的“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陆龟蒙的“殷勤解却丁香结,
纵放繁枝散诞春”,元好问的“一树百枝千万结,更应熏染费春工”。丁香的美不仅仅是它的外在和清香,还有它的内在含义。现代诗人戴望舒在《雨巷》中这样写道“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中将丁香作为一种象征意向,象征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与追求,同时丁香孤独、寂寥的氛围与雨巷的环境相互呼应,共同营造出一种凄美、朦胧的意境。作为一种意象,丁香已经成为了一种符号、一种文化象征。
丁香花香味浓郁,叶片形似心形,有“心诚则灵”之寓意,所以丁香在佛门有代替“菩提树”之意,圆明园、颐和园等皇家园林中都能见到丁香属植物的踪影[23],其中暴马丁香作为佛教用树运用更为广泛,又因暴马丁香在我国西部青海、甘肃、西宁等佛教寺院广泛栽植,且其树姿、叶形与菩提树相似,故称其为“西海菩提树”,寓意幸福吉祥[24]。清乾隆皇帝在诗中描绘清漪园中曾写道“秋郊端胜春郊望,惟是闲花紫间红”,“楼台皆倒影,花木有奇芳”[25],从诗文中不难看出当时丁香盛开时的壮观景象。
说到丁香花,不禁让人想起“氷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的“生死对”,对联出处虽无从考证,但由此演绎出的爱情故事却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后人便把丁香花视为爱情之花[26]。《镜花缘》中将丁香列入“十二友”花卉[27],在我国云南,当地崩龙族和傣族的青年男女在采花节采下丁香送给自己的恋人,以示忠贞不渝的爱情[8],有些地区还将丁香花作为定情之物或催办婚事之物。而在北美地区,丁香则被视为“财富”和“好运”的象征[27-28]。
因丁香独有的文化底蕴、文化内涵,近年来国内多处开展了形式丰富的丁香文化旅游节,如北京戒台寺丁香旅游文化节、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文化日、天水市清水县丁香文化旅游周,这些活动以花为媒,对丁香文化的推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也进一步延伸了森林康养、中医保健等特色产业。

5丁香属植物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以丁香主题公园、丁香专类园为例
丁香属植物花繁叶茂、花色素雅、香气馥郁、习性强健、栽培简易,是国内外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观赏植物。近年来,以丁香属植物作专类园或主题公园的园林设计逐步凸显,更加彰显了丁香属植物的景观魅力。
5.1群力丁香公园
群力丁香公园是哈尔滨市首个丁香主题公园,总占地约43万m2,园内丁香品种繁多,有紫丁香、重瓣丁香、金叶丁香在内的丁香树种就有36种之多,门前广场的“丁香仙子”巨型雕塑与丁香巧妙结合成为了标志性景观。公园利用品种之间花期各异的特点配置,设计上结合丁香株型花色等特点,采用同一品种群植的群体效果,整体造景上营造出丁香的丰富多彩。
5.2北京植物园———丁香园
该丁香园始建于1958年,园内有北京丁香、紫丁香在内等20多种丁香,园内采用疏林草地设计,大面积种植草坪,配置垂柳、毛白杨、油松、雪松等树种,视野开阔,景色秀丽。在丁香园,还有2株以总统命名的丁香品种—“林肯”和“格雷维”,成为了丁香园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5.3延庆丁香谷
延庆丁香谷位于北京八达岭国家森林公园景区内,丁香谷有天然暴马丁香2万多株,有的树龄已达百年以上,是佛门吉祥光盛的象征。进入6月盛花时节,群芳怒放,漫天“飞雪”,花香溢谷,景色壮观,这里也被称为北京夏季“最香的山谷”,可以说是华北地区难得一见的最美花海之一。
5.4伊利诺伊州伦巴德的丁香公园(LilaciaPark)
伊利诺伊州伦巴德的丁香公园(LilaciaPark)是著名的丁香主题公园,该公园占地约3.4hm2,位于美国芝加哥西北郊的伊利诺伊州伦巴德市,由著名景观设计师延斯·詹森(JensJensen)设计。园内种植200多种丁香、7.5万株郁金香,以及鸢尾等观花植物,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舒适美观且富有艺术感的休闲空间。2019年,该公园因其对美国园艺历史的重大贡献而被列入国家史迹名录。
6讨论与建议
丁香属植物的栽培和应用在我国已经有了很长的历史,通过较好的资源选育利用,但在应用上尚存在许多问题。从丁香的推广和应用来看,相较其他地区,我国东北和西北地区,丁香应用广泛、品种多,很受大众喜爱。进入基因组时代,丁香育种在花色、花型、花香等表型调控上更为精准。
目前我国丁香属药用植物研究尚不系统,大多见于对植物成分的研究,覆盖种类较少,研究范围仅见少数几种,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被低估,丁香附属产品认知度认可度低、受众面窄。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日常调味料中的丁香不是路边常见的观赏丁香,调味料中的丁香是桃金娘科丁香属植物,既往文献中发现有将桃金娘科丁香属植物与木犀科丁香属植物混淆的情况,两者虽皆可入药,但并非同一类物种,桃金娘科丁香属植物属外来引进植物,它不属于中国原产植物物种。
丁香属植物因观赏价值高为人们所喜爱,但目前市场上应用品种少,就华北地区而言,园林景观中仅见少数丁香属树种,一些观赏价值高的新品种并未得到广泛应用,建议一方面降低育种成本,另一方面加大推广力度,将新型品种投放到更多地区,带给人们更多美的享受。丁香主题公园作为展示丁香文化的场所,应该充分融入丁香文化元素,除了合理进行植物配置外,也可以通过举办丁香文化节、丁香摄影展等,向游客普及丁香文化知识,提高公众对丁香文化的认知度,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丁香文化的深厚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