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施磷量对滨州盐碱地白蜡生长特性的影响 - PenJing8
分享好友 园林首页 园林分类 切换频道

不同施磷量对滨州盐碱地白蜡生长特性的影响

2025-03-1500杨若楠.
不同施磷量对滨州盐碱地白蜡生长特性的影响
 
摘要:白蜡树具有耐盐碱性,在盐渍化地区植被建设和土壤改良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为加快滨州地区生态植被体系的建设和改善盐渍化土壤,需要进一步完善白蜡树的优质栽培技术,推动白蜡树的大面积推广种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4年生白蜡树幼苗为试验材料,共设置5个施磷水平(0g/株、10g/株、20g/株、40g/株和60g/株),探究了不同施磷量对滨州盐碱地白蜡生长特性的影响,并通过一元二次回归曲线确定了最佳施磷水平,旨在明确白蜡树在滨州盐碱地的磷肥需求量,确定最佳施磷水平,为白蜡树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结果表明,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盐碱地白蜡树株高增加和地径增加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均在施磷量40kg/株下取得最大值,分别为45.35cm和13.65mm;同时,研究回归结果分析发现,施磷量与株高增加量和地径增加量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9和0.961,均在0.85以上,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株高增加量和地径增加量分别在施磷量36.13g/株和40.71g/株时取得最大值,对应的株高增加量和地径增加量分别为43.21cm和13.29mm。在本试验条件下,滨州地区盐碱地白蜡树种植中最佳施磷量在36.13~40.71g/株之间,研究结果可为加快滨州地区生态植被体系和改善盐渍化土壤、推动白蜡树优质栽培技术等方面提供基础理论依据。
 
白蜡树(FraxinuschinensisRoxb.)是木犀科梣属落叶乔木,广泛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多生长于海拔800~1600m山地杂林中。白蜡树属阳性树种,地下根茎较为发达,有深根性,在酸性土、中性土及钙质土上均能生长,耐轻度盐碱。盐碱地有土地“顽疾”之称,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盐碱地资源的利用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1]。刘翠兰等[2]研究表明,白蜡树具有较强的耐盐碱性能,可作为盐碱地区立地造林的重要材料。赵大勇等[3]研究发现,白蜡树可以较好地适应东营地区盐碱条件和自然气候条件,可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现有盐碱地10.11万hm2,严重制约了滨州地区农林业发展。近年来,在滨州市政府和广大农技工作者的不断努力下,盐碱地治理取得显著成果。与其他乔木类树种相比,白蜡树具有更强的抗逆性、耐盐碱性,因此,白蜡树在滨州地区生态植被体系的建设和改善盐渍化土壤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4-5]。
 
近年来随着白蜡树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滨州地区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但是白蜡树种植管理中不科学、不合理的施肥方式仍制约着白蜡树生长,肥料在促进树木株高提升、胸径增长等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但是过量的肥料施加反而会抑制树木增长,同时还会加剧土壤盐碱化,得不偿失[6-7]。磷素是树木生长发育的必要元素之一,既能促进林木生长,又能对林木生长起到调控作用,提高树木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8]。而在盐碱地区,由于土壤中含盐量高,土壤中的磷元素严重缺乏,严重影响着白蜡树的生长和生存[9]。为此,明确白蜡树在滨州地区盐碱地的磷肥需求量,确定最佳施磷水平,对白蜡树的优质栽培意义重大。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供试验树木为长势相一致的4年生白蜡树幼苗,由滨州市无棣县白蜡苗木基地提供。白蜡树特点是萌发力强、材理通直、生长迅速、柔软坚韧,可供制作各种农用具,是较好的经济树种。供试验氮肥为尿素(N含量≥46%),由四川泸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磷肥为过磷酸钙(P2O5含量≥12%),由山东农大肥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钾肥为硫酸钾(K2O≥52%),由唐山三孚钾肥有限公司生产。
 
1.2试验地概况
 
试验点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白蜡苗木基地(东经117°3648″、北纬37°4137″),该地区海拔6.5m。无棣县是黄河三角洲综合开发的重点区域,也是滨州地区的主要盐碱区。无棣县属北温带东亚季风区大陆性气候,春季多风干燥,夏季湿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长而干寒,多年平均气温12.5℃,年平均降雨量542.36mm,年平均日照时数2000h以上,年无霜期205d,年均蒸发量在1800mm以上。
 
1.3试验设计
 
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以4年生白蜡树幼苗为试验材料,共设置5个施磷处理:0g/株、10g/株、20g/株、40g/株和60g/株,分别用P0、P10、P20、P40和P60表示,每个处理6株白蜡树,重复3次,共15个处理小区。于2023年3月11日进行施肥处理,为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严谨性,所有处理小区之间除了磷肥施加量不同外,其他肥料施加量和灌水量等田间管理措施相一致。
 
1.4测定项目及方法
 
1.4.1白蜡树生长指标的测定。在白蜡树幼苗施肥时和施肥结束后的第90d(2023年6月9日),利用卷尺测定不同处理下白蜡树幼苗株高和地径,单位为cm、mm。将2次差值作为评价不同施磷处理下的生长指标。
 
1.4.2最佳施磷量回归曲线的构建。将施磷量作为横轴、株高增加量和地径增加量为纵轴,利用一元二次回归方程进行拟合,然后计算最佳施磷量。
 
1.5数据整理与分析
 
利用Excel2021进行数据统计,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处理间多重比较分析,采用LSD法对不同施磷处理下的株高增加量和地径增加量进行多重比较,利用Origin软件进行绘图和回归方程的拟合。
 
2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施磷量对滨州盐碱地白蜡生长指标的影响

不同施磷量对滨州盐碱地白蜡生长指标的影响
 
由图1可知,随着施磷量的增加,盐碱地白蜡树株高增加量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施磷量40kg/株处理下盐碱地白蜡树株高增加量取得最大值,为45.35cm。与施磷量0g/株相比,施磷量10g/株、20g/株、40g/株和60g/株下的株高增加量增幅分别为38.82%、73.38%、114.52%和48.89%。对不同施磷量下盐碱地白蜡树地径增加量分析发现,与株高增加量变化基本一致,随着施磷量的增加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施磷量40kg/株下盐碱地白蜡树地径增加量取得最大值,为13.65mm。与施磷量0g/株相比,施磷量10g/株、20g/株、40g/株和60g/株下的地径增加量增幅分别为44.39%、97.93%、135.75%和78.07%。这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磷量40g/株对于盐碱地白蜡树株高和地径的增加促进效果最优。
 
2.2滨州盐碱地白蜡树种植中最佳施磷量的确定

滨州盐碱地白蜡树种植中最佳施磷量的确定
 
为了更为精准地确定滨州盐碱地白蜡树种植中的最佳施磷量,以施磷量为横轴,株高增加量和地径增加量为纵轴,利用一元二次回归方程进行拟合。由图2可知,施磷量与株高增加量和地径增加量间符合一元二次回归曲线方程,施磷量与株高增加量和地径增加量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9和0.961,均在0.85以上,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可以表征不同施磷量处理下株高增加量和地径增加量的变化特征。同时,对一元二次方程计算得到株高增加量和地径增加量的最大值及对应的最佳施磷量,株高增加量和地径增加量分别在施磷量36.13g/株和40.71g/株时取得最大值,对应的株高增加量和地径增加量分别为43.21cm和13.29mm。
 
3结论与讨论
 
树高增加量和地径增加量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树木的长势状况,是衡量树木生长发育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适宜的技术手段和措施来提升相同时间节点内树木的树高增加量和地径增加量至关重要[10]。施肥作为一种促进树木生长发育的主要技术手段,在树木栽培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吴妙兰等[7]研究发现,施磷可以显著增加树木株高和地径。李淑艳[8]研究发现,施磷可以显著促进绒毛白蜡株高和胸径的增加,但是过量的施磷则会反过来抑制绒毛白蜡株高和胸率、植株抗性、生长速度等因素[12]。此外,也要加强嫁接苗的日常管理,尤其是越夏管理。槭树为中生植物,喜半阴环境,夏季南方地区的强日照和高温极易导致嫁接苗枯死,因此要采取遮阴措施并加强水肥管理,以保证嫁接苗的正常生长。
 
4结论
 
本研究以3种槭树为嫁接砧木,对5种槭树园艺品种进行嫁接试验,结果表明,‘十二单衣’以秀丽槭为砧木,虽然嫁接苗成活率较低,但存活植株的抗性较强,生长速度也较快;‘三笠山’和‘猩猩野村’以秀丽槭作砧木最为适合,嫁接苗成活率、越夏存活率和株高等数值皆为最高;‘日笠山’适合以毛鸡爪槭作为砧木,但要加强越夏管理,提高嫁接苗越夏存活率。‘赤鸭立泽’以鸡爪槭为砧木时嫁接成活率和越夏存活率都较高,但植株生长速度相对较慢。(收稿: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