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留茬高度对芳香油原料林香樟萌芽性能的影响 - PenJing8
分享好友 园林首页 园林分类 切换频道

不同留茬高度对芳香油原料林香樟萌芽性能的影响

2025-03-1500龙兴树
不同留茬高度对芳香油原料林香樟萌芽性能的影响
 
摘要:为探讨不同留茬高度对芳香油原料林香樟萌芽性能的影响,于2022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一处二年生香樟人工林内,设置了5个留茬高度处理(10cm、20cm、30cm、40cm和50cm),次年5月伐桩萌芽后,调查不同处理下的伐桩存活率、芽点数、萌芽条数、萌条高度和萌条地径等指标,并利用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方法,分析了留茬高度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香樟的伐桩存活率、芽点数和萌芽条数均呈上升趋势。当留茬高度为30cm时,伐桩存活率处于较高水平,为97.5%,且趋于稳定;当留茬高度为50cm时,芽点数和萌芽条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477个/株、23.218条/株。萌条高度随留茬高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在30cm时达到最大值,为45.838cm,而萌条地径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变化。由此可知,适当增加留茬高度,有利于提升香樟的萌芽质量,建议将留茬高度控制在30~50cm,既能确保较高的伐桩存活率,又有利于芽点和萌芽条的生长,从而获得优质的香樟萌芽蘖苗。旨在为优化香樟人工林萌芽更新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香樟(Cinnamomumcamphora)为热带至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乔木,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用材林和油料林树种[1]。其木材纹理较直、质地细密坚硬,可作建筑、家具和雕刻等用材[2],同时,树干、树皮、树枝均富含芳香油,可提取樟脑、桂皮醛等珍贵芳香油,在化工、香料、医药等行业应用前景广阔[3-5]。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天然芳香油的需求日益提升,香樟芳香油料林的开发利用可为林业发展提供极大的经济价值[6]。
 
为满足日益旺盛的芳香油市场需求,香樟人工林的规模化营建已成为实现香樟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相较于一次性营林,萌芽更新具有造林成本低、效率高、收益快等优势,已被广泛应用于人工林营林作业中[7-8]。萌芽是木本植物固有的萌生、再生能力,通过根系或树墩部位长出新芽,形成新的树冠和枝干,实现林分种源和经济价值的连续获取[9-10]。对于香樟,萌芽更新不仅有利于快速恢复林分叶面积,而且能保证种质资源的纯净,促进桂皮醛和樟脑等香料成分的大量积累,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营林措施是影响香樟萌芽的关键因素之一。其中,不同的伐桩处理方式,尤其是留茬高度的差异,会直接影响香樟萌芽过程中养分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和分配,进而影响萌芽数量、质量和存活率等[11-13]。目前,关于留茬高度对萌芽影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桉树、杉木等树种,对香樟的研究较少[14-15]。本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钦廉林场香樟人工幼林为研究对象,通过设置不同的留茬高度处理,系统分析了留茬高度对香樟伐桩存活率、萌芽数量和萌条生长等萌芽性能指标的影响,旨在确定适宜的留茬高度范围,为香樟人工林高效经营提供理论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林分
 
试验地点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钦廉林场乌家分场,属亚热带季风型海洋性气候,日照强烈、雨量充沛、夏热冬暖、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22~23℃,年平均降水量1771.4~2103.3mm,降水主要集中在4-9月,
年平均日照时数1920.9h。试验林分为芳香油原料香樟林,林龄2年,扦插苗造林,株行距1.5m×1.5m,采用常规林分经营管理措施。
 
1.2试验设计
 
采用随机区组试验,共设置5个试验处理,分别留茬10cm、20cm、30cm、40cm和50cm,依次记为T1、T2、T3、T4和T5,每个处理重复3次。于2022年冬季,在林内划分15个20m×20m的试验小区,按试验设计要求伐除小区内的所有香樟,次年5月伐桩萌芽后,调查伐桩存活率、芽点数、萌芽条数、萌条高度、萌条地径。
 
1.3统计分析
 
使用Excel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记录和整理,再使用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
 
2结果与分析
 
2.1留茬高度对香樟伐桩存活率的影响

留茬高度对香樟伐桩存活率的影响
 
由表1可知,不同留茬高度对芳香油原料林香樟的伐桩存活率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T3、T4、T5处理的伐桩存活率最高,三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P<0.05)。其次为T2处理,伐桩存活率为57.434%±0.561%,显著高于T1处理(P<0.05)。T1处理伐桩存活率最低,为41.908%±0.363%。综合来看,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香樟伐桩存活率逐步提升,留茬高度为30cm时,伐桩存活率达到较高水平且趋于一致。
 
2.2留茬高度对香樟萌芽质量的影响

留茬高度对香樟萌芽质量的影响
 
由表2可知,不同留茬高度对芳香油原料林香樟的芽点数和萌芽条数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芽点数和萌芽条数的大小关系及差异情况一致;芽点数和萌芽条数均表现为T5>T4>T3>T2>T1,五者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综合来看,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香樟萌芽质量逐步提升,留茬高度为50cm时,芽点数和萌芽条数达到最大值。
 
2.3留茬高度对香樟萌条质量的影响

留茬高度对香樟萌条质量的影响
 
由表3可知,不同留茬高度对芳香油原料林香樟的萌条高度和萌条地径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其中,T3处理的萌条高度最高,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P<0.05);其次为T4处理和T5处理,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P<0.05);再次为T2处理,萌条高度为26.672±1.188cm,显著高于T1处理(P<0.05);T1处理的萌条高度最低,为5.2121±0.275cm。在不同处理中,T1处理的萌条地径最大,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P<0.05);其次为T3处理和T4处理,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显著高于其他2个处理(P<0.05);再次为T5处理,萌条地径8.696±0.433mm,显著高于T2处理(P<0.05);T2处理的萌条地径最低,为6.225±0.131mm。
 
综合来看,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香樟的萌条高度逐渐增加,留茬高度为30cm时,香樟萌条高度略有降低,但仍处于较高水平;萌条地径未与留茬高度表现出较明显的相关性。
 
3结论与讨论
 
本研究探讨了不同留茬高度对芳香油原料林香樟萌芽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留茬高度是影响香樟萌芽更新的关键因素,适当增加留茬高度有利于提升香樟萌芽质量。
 
对于伐桩存活率,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香樟伐桩存活率逐步提升。当留茬高度为30cm时,伐桩存活率达到较高水平且趋于稳定(97.5%)。这主要是由于较高的留茬能为萌芽提供更多的养分储备,从而提高存活率;过低的留茬易导致养分不足,影响萌芽后的生长发育,因而存活率不高。
 
对于萌芽质量,芽点数和萌芽条数均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当留茬高度为50cm时,芽点数和萌芽条数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6.477个/株和23.218条/株。较高的留茬能为萌芽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促进更多芽眼的萌发和萌条的生长。
 
对于萌条质量,留茬高度对萌条高度和萌条地径的影响存在差异。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萌条高度先升高后降低,在30cm处达到最大值,为45.838cm。说明虽然较高的留茬能促进萌条高度生长,但过高的留茬可能会降低萌条的养分供应,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萌条生长。而萌条地径则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变化,可能是由于萌条的横向生长主要受林分密度等空间因素影响,新伐萌芽林内林分密度较大,萌条横向生长空间充足,受留茬高度影响较小。
 
综合来看,对于芳香油原料林香樟萌芽更新,建议将留茬高度控制在30~50cm,以40cm左右为最佳选择,既可以保持较高的伐桩存活率,又有利于芽点和萌芽条的充分生长发育,从而获得优质的萌芽蘖苗。实践中,留茬高度的确定还需结合具体的立地条件和经营目标综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