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种苗通林木种苗质量溯源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应用 - PenJing8
分享好友 园林首页 园林分类 切换频道

广西种苗通林木种苗质量溯源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应用

2025-03-1400石海明
广西种苗通林木种苗质量溯源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应用
 
摘要:林以种为本,种以质为先。林木种苗质量关乎林业高质量发展。“广西种苗通”种苗质量溯源系统以实现对广西种苗生产、销售、使用全过程的溯源跟踪、提升林木种苗质量为出发点,依托计算机技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开发建设。详细介绍了“广西种苗通”系统结构、功能和主要特点,指出了系统推广应用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系统推广对策。
 
林木种苗是林业事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1],是保证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提高营造林质量、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物质基础。林业种苗的质量与林业生产的总体质量密切相关[2]。林木种苗质量问题直接关系着森林质量,影响深远。另外,林木种苗统计信息作为一项种苗基础工作,对指导种苗生产和行业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及时、准确地提供种苗信息是指导种苗生产供应、规范管理、质量监督、技术服务、政务公开的重要基础工作[4]。获取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数据的传统方式主要是以县级为单位逐级人工上报数据报表。这种报送方式数据反映不及时,且数据来源未能精确到苗木生产经营者,准确性较差。
 
依托物联网、二维码等技术建立的溯源系统,通过对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与消费”各个环节全过程追踪和监管,可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是强化全过程质量安全管理与风险控制的有效措施[5]。实施追溯管理,可以实现更有效的质量管控。目前,溯源系统已在中药领域[6-8]、奶产品[9]、动物产品[10]、蔬菜[11]、茶叶[12]、枸杞[13]、葡萄[14]、棉花[15]等在内的农产品[16-17]中广泛应用。林木种苗行业中,北京林业种子苗木管理总站打造了以电子标签为载体的林草种苗可追溯系统,开启了林草种苗质量监督管理新模式[19]。“广西种苗通”林木种苗质量溯源系统依托计算机技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以苗木生产经营者为数据来源单位,采集单位更是精确到苗批、种批、穗批等,集成了种苗生产供应统计、质量溯源追踪、综合查询、供求信息发布等功能于一体的平台。它的建成必将有利于林业种苗管理部门提供科学决策,并有效解决苗木生产的盲目性和种苗供求信息不对称局面,保证广西区域各项国土绿化建设工程的顺利实施。
 
1系统开发背景
 
目前,在广西林木种苗市场中,存在许多影响种苗质量的行为,如种子来源不清,苗木货不对板,以次充好,假苗劣苗。因此,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建设林木种苗质量管理系统,对实现种苗生产、销售、使用全过程的溯源跟踪,防止各种假劣种苗流入市场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以广西林业大数据平台为依托,开发建设了“广西种苗通”种苗质量溯源系统,在种苗生产经营、信息统计、电子化标签、基地建设、种苗企业供需展示等方面实现了信息化、数据化管理,同时可有效提升林木种苗管理水平,创新林木种苗管理模式,提高全区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水平,解决长期以来种苗供求信息不对称、种苗交易不畅通的局面,保障林木种苗产业健康发展。
 
2系统结构与功能介绍
 
“广西种苗通”林木种苗质量溯源系统依托计算机技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各级林业种苗管理部门、生产经营用户、公众用户提供林木种苗质量溯源服务和网上交易公益服务,在种苗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采集数据信息形成溯源档案。
 
2.1系统结构
 
广西种苗通林木种苗质量溯源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应用
 
系统操作系统分为PC端、移动端(微信小程序),其系统结构详见图1。
 
2.2功能介绍
 
本系统有管理用户、生产经营用户和公众用户3大类,不同类别用户的功能各不相同。

广西种苗通林木种苗质量溯源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应用
 
2.2.1管理用户。管理用户为各级林木种苗管理部门,主要功能是管理和维护各类数据。其可对辖区内的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管理,主要包括生产经营单位基本信息、工程项目、生产经营相关信息、电子标签、良种基地管理、综合查询、机构系统管理、系统管理、店铺管理等,并可对辖区内各生产经营单位所生产经营的林木种苗信息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和管理,形成各类数据统计报表(图2),为林业种苗健康发展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该类用户的PC端涵盖以上所有共计10个功能(图1),移动端(微信小程序)只保留了生产经营管理、综合查询、报表统计3个功能。
 
2.2.2生产经营用户。生产经营用户为持有广西核发的林木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和备案的林木种苗生产经营者,主要对本单位所生产经营的林木种苗进行数据采集录入,形成相应的苗木、种子或穗条生产经营(出入库)及电子标签信息,是系统数据的最初来源。同时,还可进行网上店铺管理和自行发布各类供应信息。

广西种苗通林木种苗质量溯源系统的建设与推广应用
 
该类用户的PC端具体包括生产地点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统计报表、电子标签、客户管理、店铺管理、供应管理、综合查询9个板块(图3)。
 
该类用户的移动端(微信小程序)只保留了PC端功能中的生产地点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电子标签、店铺管理5个功能,另外增加交易分析1个功能。
 
PC端和移动端所录数据均同步更新。
 
(1)生产地点管理。生产经营用户可对生产地点相关信息进行编辑,包括新增、修改、删除、查看、启用、停用生产地点等操作。
 
(2)生产管理。生产经营用户可对本单位生产的林木种苗生产信息进行管理,形成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操作记录,包括涉及的种子、苗木、穗条等信息。种子信息具体包括是否良种(良种编号)、采种时间、数量、质量、来源;苗木信息具体包括是否良种(良种编号)、苗木种类、育苗材料来源及数量等;穗条信息具体包括是否良种(良种编号)、采穗时间、数量、质量、来源。
 
(3)经营管理。生产经营用户可对本单位出圃的林木种苗信息进行管理,形成整个销售过程中的操作记录,包括涉及的种子、苗木、穗条等的出圃时间、数量、单价、质量、检疫证编号信息,形成溯源。
 
(4)统计报表。统计报表是对生产经营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包含了生产汇总、出圃汇总、库存汇总等。
 
(5)电子标签。生产经营用户每出圃一批种子、穗条、苗木,系统自动生成电子标签溯源二维码,消费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获取相关追溯信息。
 
(6)客户管理。生产经营用户可对本单位客户类型、联系方式等相关信息进行管理,形成客户数据库。
 
(7)店铺管理。生产经营用户可进行网上店铺管理,包括店铺头像、店铺名、经营地址、图片等信息。
 
(8)供应管理。生产经营用户可发布各类供应信息,包括树种、图片、单价、是否良种、发货地址等。该服务需管理用户审核通过方可发布。
 
(9)综合查询。生产经营用户可查询本单位录入的生产经营信息,包括苗木查询、种子查询、穗条查询。
 
2.2.3公众用户。公众用户为社会公众,可以进入系统种苗学堂、店铺、供应大厅、求购大厅和聊生意等模块查看发布各类种苗供求信息,实现供需双方精准对接。该类用户只设计了手机移动端(微信小程序),微信号可一键登录,简单方便。
 
3系统主要特点
 
“广西种苗通”具备系统用户分类化、数据采集精细化、数据采集人性化、溯源跟踪全程化四大特点。一是系统用户分类化。本系统用户分种苗管理用户、生产经营用户和公众用户三大类,并分别赋予不同的系统角色功能。二是数据采集精细化。数据采集分苗木、种子、穗条3大板块,分别以苗批、种批、穗批作为采集单位,均面向生产经营单位。录入的信息均要求尽可能详细,如苗木的种子来源在数据采集之初均要求填写具体的数量及来源单位。三是数据采集人性化。系统分为电脑端和移动端(微信小程序)。数据采集模块的开发过程中,站在生产经营角度考虑,本着能简单绝不复杂的原则,采集过程在手机移动端即可轻松完成。四是溯源跟踪全程化。系统设置了出入圃管理功能和电子标签功能,可实现对种苗生产、销售、使用全过程的溯源跟踪,防止各种假劣种苗流入市场。
 
4“广西种苗通”系统推广应用面临的问题
 
4.1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林木种苗管理机构人员和生产经营者对“广西种苗通”系统使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仍习惯传统工作方式,甚至觉得系统推广工作无多大作用,增加自身工作量,造成数据采集、录入、更新不及时。
 
4.2推广队伍人员匮乏且不稳定
 
“广西种苗通”系统推广应用工作的重头在县级,但因机构设置和林木种苗管理队伍不健全,特别是机构改革后,大多数县级没有稳定的林木种苗管理队伍,工作人员大多身兼数职,变动比较大,且多数没有经过专业的技术训练,业务能力不强。再者,由于生产经营涉及单位较多,人员杂,文化水平不一,无专人抓,且人员变动大。
 
4.3系统功能有待提升
 
目前系统功能重在行业行政管理方面,针对公众用户实用性不强,尤其是生产经营用户板块功能与公众用户板块功能之间的衔接存在较大的问题,出现脱轨现象,严重影响公众用户的使用积极性。
 
5推广对策
 
5.1依托广西林木种苗行业协会开展培训
 
培训是系统推广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广西林木种苗行业协会作为连接政府和企业的桥梁和纽带,应树立为企业服务的意识,运用自身资源做好培训等服务工作。培训应包含以下2个方面:一是要加强林木种苗专业培训,可采用定期邀请专家开展技术指导、讲座等方式,以提高林木种苗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二是要加强“广西种苗通”系统操作人员的使用培训,可采用线下、线上和苗圃田间地头面对面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开展培训,确保使用者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
 
5.2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
 
系统开发设计最初是从全面提高林木种苗行业管理方面出发,在社会化服务方面的功能开发仍有欠缺,应进一步完善公众用户功能,重点解决生产经营用户板块功能与公众用户板块功能之间数据的衔接,如增加显示商家种苗供求发布时间、现有苗木数量、该批种苗的种子来源等具有实效性的关键信息。
 
5.3加大宣传系统使用推广
 
充分发挥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力量,尤其是基层部门,通过采用印发宣传单、宣传手册、报刊报道等传统宣传方式,同时利用林业系统的各类网络媒体(如广西林业、八桂小灵通),广泛组织开展系统宣传活动,积极营造氛围,加强系统生产经营用户和公众用户的使用推广,让广大用户逐渐形成用苗上“广西种苗通”系统查找的认识。另外,可考虑在各类涉及财政工程造林用苗和国有林场造林用苗中要求必须使用“广西种苗通”开具的电子标签。
 
5.4充分利用系统实现数据共享
 
从育苗面积和苗木产量看,个体育苗户长期占据了广西种苗生产的半壁江山,私营和个体育苗已成为该区苗木生产的主力军。然而该类育苗户尤其是个体育苗户由于对瞬息万变的市场信息未掌握、不了解,种苗生产缺乏规划,盲目发展、跟风发展,导致有些苗卖不出去、有些苗买不到、不懂到哪里去买的现象经常发生。各级林业种苗管理机构应充分利用系统掌握的数据信息,定期或不定期统计汇总,并在“广西种苗通”公众用户端或各类林业信息平台发布,及时反馈信息,使种苗生产经营者、用苗户及时了解市场行情,以改善种苗信息不畅、供求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引导种苗生产有序进行,以保障广西树种品种结构调整用苗和林木种苗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