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爱山广场公共设施更新 - PenJing8
分享好友 园林首页 园林分类 切换频道

湖州爱山广场公共设施更新

2025-03-0100任秋燕
湖州爱山广场公共设施更新
 
摘要:随着中国城市化的爆炸式发展,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建设作为一个新兴课题也越来越受重视。设计合理、造型精良、富有内涵的公共设施不仅能提升广场整体使用效率和舒适度,在日常生活中满足人们的物质需求,还能提升广场文化素养,滋养人的精神内核,提升人的审美情操。以湖州市爱山广场为研究载体,介绍广场设施基本概况,分析现存公共设施存在问题及主要原因,
并提出设计策略,以此推动广场公共设施的实用性。为提升城市吸引力,推广城市文化提供实物支撑。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此时急需一个兼具经济、文化、娱乐和交流等职能的城市广场,广场公共设施的设计也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本研究以湖州市爱山广场为具体案例,对其历史文脉、人文风俗和地域自然等进行调研。从公共设施方面入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结合设计原则与策略,提出改造建议。
 
1城市广场及其公共设施概述
 
1.1城市广场的起源
 
“广场”这一名词的出现,早在东汉著名的科学家、文学家张衡在《西京赋》就有“临迫望之广场,程角抵之妙戏”的句子[1]。对于中国人来说,“广”“场”这二字是分开的,“广”指面积广阔,“场”指活动场地,中国广场在古代可追溯至集市、武场、考场等。我们完全有理由认为,中国古代就拥有城市广场。
 
1.2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定义与种类
 
为了研究的便利性,故而将城市广场定义为一个能容纳人们进行社会公共活动的、广阔的场地。城市广场公共设施是城市环境设施的一个主要分支,它从属于城市环境设施,主要指城市广场这个特定区域里的城市环境设施。城市广场公共设施是伴随广场而生的,是其重要的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目的性与主题性,根据主题不同,公共设施也有所不同。
 
城市广场公共设施包括但不限于:①导视设施,如道路指示牌、提示警告牌、视觉识别标识等;②休闲设施,如公共座位、凉亭、公共健身器材等;③卫生设施,如垃圾桶、卫生间等;④安全设施,如护栏、路障、消防通道等;⑤照明设施,如路灯、灯带、配电箱等。
 
1.3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重要性
 
1.3.1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城市作为人类群聚生存和交往生活的主要场所,其发展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城市广场及其设施设计关乎城市的“颜面”,广场的形制、规模、风格、设施好坏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此城市的第一印象好坏,可以说城市发展和这些要素是相辅相成的。
 
1.3.2人文精神的建设与延续。人文精神可以分为“小我”与“大我”。广场的公共设施设计与他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休闲、娱乐、购物等种种活动都离不开它,一件好的广场公共设施能给“小我”提供充足的情感价值。同时,它可以引起“大我”精神上的共鸣。公共设施的改造能调动城市成员的公共意识,进一步建设城市的精神文化,使之成为无形的文化财富,打造真正的精神名片。
 
1.3.3新时代美学的兼收并蓄。一座城市的形态美丑最直观的载体便是城市广场,公共设施则能直接展示这座城市在新时代的风格。现代的城市广场公共设施设计出现不论好坏、一律“拿过来”的现象,根本无法体现城市特色美。美无形但载体有形,广场公共设施上的元素承载了城市不同时期的历史文化,并且为当今这个多元的世界提供了兼收并蓄的机会,以优良设计反哺自我,实现过去、现在、未来3个时空点的直观展示。
 
城市广场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2城市广场公共设施设计原则
 
2.1安全性原则
 
安全原则永远是设计需遵守的第一要义,公共设施作为直接和人接触的物体,其质量和后续管理关乎人们的生命健康。材料要选择安全无毒产品,并且需注意公共设施的使用寿命,做到及时更换,保证其安全性。
 
2.2人性化原则
 
城市广场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那就是人[2],设施的使用是否安全、合理、方便、人性化等因素都应当予以重点考虑,城市广场公共设施设计应深耕人的需求。对于身体有缺陷的人士,应当进一步体现人文关怀,更加细致入微,让他们能感受到人情温暖,从而对广场公共设施产生更多的感情,并借此实现个人价值的升华。
 
2.3创新性原则
 
创新是设计的内核,设计创新不仅要设计出新的外观,更要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不断更新设计理念、手法,创造出健康、美观、合理的广场公共设施。
 
2.4功能性原则
 
广场公共设施的功能决定其存在和使用的价值,使其同时具备使用功能性和审美功能性。总而言之,功能性原则的基本信条是使用方便、形式合理、材料合适、形式美观。
 
2.5系统化原则
 
城市广场公共设施的本意是作为广场的补充设计,为人提供更多的便利。但如今的广场公共设施出现为了设计而设计的情况,其整体造型与广场本身呈现出极大割裂感。因此,广场公共设施应跟随广场设计理念,紧扣设计元素,形成系统化,这样做也有利于城市文化的进一步形成与传播。
 
2.6地域性原则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不同地区产生了不同的区域特征,其独特的包容性、文明精神是设计最好的基础,设计是从文化上产生的,其生命力也来自于此。除了强调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外,广场公共设施设计还需根据不同地区的气候特点、生活习惯等作出调整,比如江南地域多雨,广场公共设施需做好防水措施。
 
3湖州爱山广场公共设施现状
 
3.1广场基本情况
 
3.1.1历史情况。据清同治《湖州府治》载:爱山台在府治后西北隅,宋郡丞汪泰亨所创,取自东坡名句“尚爱此山看不足”。爱山台先后历元、明、清各朝,屡有修建,现台上建筑湮废无存,只剩下台基土墩,高约30m,兀立在现人民公园西北隅,而爱山广场也因此得名[3]。
 
3.1.2气候条件。爱山广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季,降水充沛。
 
3.1.3地理位置。爱山广场位于湖州市人民路,周围商圈林立。南邻浙北大厦,西南方是湖州最有名的历史古街———衣裳街,星火百货、爱山银泰等大大小小的购物中心直接将广场包围,是湖州名副其实的商业中心。
 
3.1.4交通情况。爱山广场地理位置优越,东为人民路,北至苕溪西路,南邻红旗路,西侧至爱山街及人民广场,交通方便。
 
3.2广场公共设施现状
 
现在的爱山广场是曾经的人民公园和儿童公园合并建成的,曾经公园的景观小品和植物被保留在其中,如湖颖桥、湖笔架子等。整体设施设计经过多次改造更新,设施新旧混合,在外观上呈现出不相容感。并且由于广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设施种类也不断增加。
 
3.2.1道路。道路整体平整干净,以灰色为主,体现出湖州古典温润的城市气质。但爱山广场的无障碍设计有一些不合理之处,设计要求盲道铺设应连续,应避开树木、电线杆、拉线、树穴、窨井盖等障碍物,其他设施不得占用盲道。但是爱山广场并没有很好地做到,甚至还出现了在盲道上设置减速带和电线的行为,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
 
3.2.2公共座椅。爱山广场步行街区域几乎没有公共座椅的设置,只有步入区门口有零星几个座椅且位置较为偏僻,不注意很难发现,并且入口休憩处的公共座椅都是露天的,如遇上恶劣天气就失去了本来的作用。
 
3.2.3导视牌。2023年国庆节前,一些新型智能导视牌替换了原来的路牌,在下方大屏幕选择想要去的地方,上方的路牌就会自动调整方向为你指路。但是广场上的其他普通导视牌还存在着信息不清晰、造型简单等问题。对于无障碍设计的忽视尤其突出,现导视牌的形式只适合身体健康的成年人辨识,对于老人、小孩和知觉障碍者等人群来说使用较为困难。
 
3.2.4路灯。广场路灯形式较少、形态简洁,路灯呈长方形,颜色为灰色,上做水波纹形状镂空,光从里面透出,有一种温润的美感。
 
3.2.5垃圾桶。垃圾桶的形状朴素,是市面上随处可见的形式。其功能只满足基本的垃圾分类和烟头收容,总体来说平庸。
 
3.3广场公共设施设计存在的问题
 
3.3.1外观形式单一且存在割裂感。广场上的路灯、公共座位、指路牌、垃圾桶等公共设施的造型过于单一,基本只存在1~2种形式。并且由于其设计理念的不明确,导致广场新建公共设施不管在造型上还是色彩、功能上都与整个广场形成了极大割裂感。
 
3.3.2功能不合理。一是设施并没有真正考虑到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存在盲道的铺设不合理、休憩座位的设置过少等问题,导致设施违背了人性化的设计原则,使设施的使用率大大减少;二是设施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存在不同气候环境,湖州是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季。但广场公共设施并没有考虑到遮蔽设计,一来恶劣天气导致人们使用困难,二来湿热环境容易滋生细菌,存在安全隐患问题。
 
3.3.3没有考虑到文化性。爱山广场现存公共设施并没有充分展示出湖州的城市特色,与广场的环境和文化相结合性弱,影响广场规划效果。爱山广场公共设施作为湖州的“城市客厅”组成部分,并没有达到融合共生的规划设计目标。现在整体规划情况商业属性大大超过空间功能属性、历史属性,无法展示出湖州文化的精髓。
 
4湖州爱山广场公共设施更新设计策略
 
4.1更新设计理念
 
良好的设计理念是广场公共设施改造更新的前提,它决定了设计的功能外观、设计目的、使用情况等。如设计理念合理前卫,广场公共设施就将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与凝聚力,而不仅仅只是简单的“物品摆放”。基于这点,对设计理念提出3点更新要求。
 
4.1.1重功效。广场公共设施的功效性体现在其价值上,而价值分为有形和无形2种[4],简单来说就是:一要符合使用者的生理功能;二要材料经济实惠,形式符合绿色设计要求,可重复利用。公共设施作为实用价值的物理载体,需要从细节把关,在材料、做工、外观等方面全面把关。
 
4.1.2合则美。“合”理念贯穿中国上下五千年,广场公共设施大到设计理念、小到设计风格都要遵循“合”原则。现爱山广场新建设施不符合原广场设计风格,显得格格不入。城市的历史文脉是天然的设计参照对象,如何将现代元素与传统理念交融,打造出融合、共生的公共空间,使地域民众所共有的传统生活方式得以延续并逐渐现代化,而不是边缘化[5]。只有确定整体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才不会使设施脱离环境。
 
4.1.3少而精。随着湖州城市化的加深与人口的增加,爱山广场公共设施的种类和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导致举办大型活动空间不足。基于此,爱山广场应当清理一部分不必要、为了装饰而装饰的公共设施,将现存的公共设施整合规划,重新分割空间,将相似功能的设施设置在同一空间内,避免不必要的空间浪费。
 
4.2提升设计策略
 
4.2.1增加公共设施的人本化要素。无障碍公共设施在设计中向来是被忽略的一项,认为无障碍设计会影响设计原本的整体性、美观性。爱山广场的无障碍设施存在种类少、设计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其根本无法满足特殊群体需求。良好的可达性是无障碍设计的目的[6],除了重新铺设盲道以及清除障碍外,在广场各区域需设置基于视觉、触觉、嗅觉等各种感官的标识,清晰明白地指明方向。除了生理方面的安全化,心理安全化也同样重要,整体公共设施种类应当增加更多使用方式,比如休憩座位旁可以栽种应季花卉,在嗅觉和视觉上提升设施使用感观。
 
4.2.2强调绿色节能要求。由于爱山广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其公共设施需要经常进行外观形式上的更换。建议对其公共设施增加可扩充性,将不同种类的公共设施进行直接拼装或者排列布置,拓展原本的功能。同时,注意材料的生态环保与循环利用。
 
4.2.3运用科技手段。小环境更多注重设施与设施、设施与广场建筑、设施与城市风格协调。大环境更多考虑科技化程度,比如杭州亚运会设置可充电的椅子,随着目标改变而箭头改变的指路牌,等等。湖州爱山广场虽然也设置了一部分高科技设施,但整体偏自然原始,设计应当具有前瞻性,跟上未来科技化大环境的发展方向,增加其科技功能占比,更加方便人们使用。
 
4.2.4设置产业合作创意。爱山广场的公共设施可以与湖州众多百年老字号合作,共同推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形象的公共设施。让游客对此产生联合记忆,同时可以基于产业合作推出更多二创产品,进一步发挥文创价值、历史价值、推广价值和经济价值,也能激发城市旅游资源,唱响城市知名度,进一步促进城市发展。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联合创意比赛,吸取大众的灵感并将其作用于实践中,在带动公共设施形象多样化的同时也带动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达成共赢。
 
5结语
 
广场公共设施不仅是广场的组成部件,更是广场的功能与精神的延伸。广场的公共设施具有提升广场实用性、带动周边经济发展、维护城市人文风貌、传承城市文化等作用。人们对城市的基本感受与广场公共设施脱不开干系,设计精良的公共设施可以使城市形象更上一层楼,让人们对城市的感观大大提升。爱山广场作为湖州的商业中心和文化中心,其公共设施系统是否健全、合理,形态是否美观,直接影响了湖州居民的身心健康和外来游客对城市的第一印象。希望能通过对公共设施的研究,解决目前设计面临问题,启发大众设计思维,集思广益,为未来广场公共设施研究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