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平原林业只能发展的4个探析 - PenJing8
分享好友 园林首页 园林分类 切换频道

江西平原林业只能发展的4个探析

2025-01-1800
江西平原林业发展探析
 
摘要:多年来,“山区栽树,平原种粮”的传统认识和习惯使许多人片面地认为,平原地区无需发展林业,也无林业的立足之地。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平原地区发展林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为此,介绍了国内外平原林业发展的概况和平原林业主要作用,分析江西平原林业现状、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以供参考。
 
世界性的森林面积急剧减少,环境恶化、生态失调及森林产品的短缺,使人们更注重寻求多种途径发展林业。在农业中引进林业,即农用林业的发展,为解决农林争地,缓解生态平衡失调,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人们对各种林产品的需求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因此,农用林业将成为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林发展的方向[1]。
 
世界许多国家都有适合本国的农用林业的模式,如欧洲和地中海地区发展大面积的农田防护林;西班牙、葡萄牙实行林木和粮食、牧草间作;非洲撒哈拉沙漠热带地区为了防治沙化,保护农作物,采取筛屏造林法,即把树木呈稀疏不成带、不成行地不规则栽植在农田内;在中美洲、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有各自间作的林木和农作物。亚洲国家的农用林业发展也较早,如菲律宾、泰国、印尼在农林间作方面都有很大成就,为广大农民所乐意采用。
 
近年来,我国平原地区的农用林业发展较快,规模较大。原来无林、少林的晋、翼、鲁、豫、皖北、苏北等平原地区,迅速发展起了大面积的以网、带、片、点相结合、分布较均匀的人工林体系,成绩显著[2]。据资料介绍,苏、鲁、豫、皖、晋五省的293个平原县中,现已有128个县达到了林业部1985年颁布的平原绿化先进县标准,林木覆盖率均已超过10%,其中,淮北平原林木覆盖率为13.9%,河南商丘、周口两地区林木覆盖率分别达到15.0%、15.7%,江苏省已有1/3的农耕地处于农田林网的防护之下,平原地区防护林体系在抵御风、沙、旱、涝等自然灾害,保障农、牧业生产,发展本地经济,改善人民生活等方面已经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如此,还提供了一定数量的木材、薪材和发展木材加工业及编织业的原料[3]。华北、中原地区的平原林业,在生态农业中已成为农区生态系统的生态中心和平衡的纽带,也已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了农业发展的后劲[4]。
 
目前,我国平原林业主要由农田林网、农林间作、环村林、庭院林、片林组成。平原林业对整个平原地区的生态环境、农业、水利、牧业、旅游以及其他各种经营项目的发展都有紧密联系和重要影响。因此,平原林业的建设远远超出林业建设本身范畴,发展平原林业应作为江西省发展林业生产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平原林业的主要作用
 
1平原林业的主要作用
 
1.1增强农田生态系统的功能
 
由于平原地区没有森林,树木较少,导致农田生态系统结构简单、功能脆弱,农业生产越来越依赖人为措施,生态系统食物链环节上的单一化及环境污染严重,造成农田生态环境退化和恶化的后果。为了保护农田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建立具有一定规格和良好结构的农田防护林,对周围农田能持续地产生有益影响,如调节小气候、改善水文条件,保持水土,保护环境。增加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能增大生态系统的阈值,提高其功能性。在平原区营造农田防护林,可以使风速减弱30%左右;土表温度有0.4~0.7℃的调节范围。由于农田防护林对气象要素的总效应,可有效地抵御“早春寒”“干热风”“寒露风”等灾害因子对农作物的危害,保障农作物产量。例如,对早稻秧苗有提高出苗率、发根率和增加叶龄的良好影响;对“二晚稻”产量的影响表现在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能增产5%~7%。实践证明,农田防护林对农作物大面积增产作用显著[5]。
 
1.2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
 
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气候温暖多雨,适宜多种林木生长,既可营造用材林,又可营造经济林、薪炭林。例如,农田防护林可提供相当数量的民用材和编织原料,护村林不仅能生产少量用材,还可提供大量的燃料、饲料、肥料。庭院种植一些果木或其他经济树种,也是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活跃经济的有效途径。
 
1.3充分利用空间和地力
 
平原林业中的发展形式各异,有农田防护林(包括护路林、护提林、小片片林)、防浪护岸林、防风固沙林、护村林(包括庭院林)、农林间作等。其营造原则一致,即发展林业保护农、牧业。而且大部分是利用隙地或间作的形式栽植,充分利用了空间和地力,利用了地上和地下不同层次的营养空间和营养物质,有利于农用地的立体开发,这是农用地增加生物总量的有效途径。在这方面,江西省平原地区已经有许多成功的先例,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可供借鉴[6]。
 
2江西平原林业发展现状
 
江西平原面积为20062km2,占全省总面积的12%(不包括水面),集中分布在江西省北部的五河下游和鄱阳湖滨,境内有著名的鄱阳湖平原、赣抚平原。江西平原气候温暖、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具有亚热带湿润气候特征,对发展林业非常有利,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着丰富的植物资源。全省木本植物种类在1800种以上,可供在平原地区营造的木本资源植物也异常丰富。江西平原地区劳力资源丰富,在占全省总土地面积12%的平原上生活着占全省30.2%的农业人口,为发展平原林业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平原地区有经营林业的传统习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村庄和住宅周围的护村林、堤岸周围的护堤林都有悠久的经营历史。从以上各种自然地理条件及经营能力等条件分析来看,江西省平原地区经营林业有很大发展潜力。
 
随着20世纪我国东北西部、内蒙古、河北、陕西北部、山西西部营造大面积农田防护林的成功,农田防护林网化建设逐步向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等地区推进。江西鄱阳湖平原的农田防护林建设也开始起步,结合水利规划和农田基本建设,营造了一些农田防护林带、网;南昌县在总干渠、干渠、支渠和斗渠及大小道路两侧营造林网,总长100km。现有防护林分布于农田区、湖岸、沙区和村宅周围,多呈零星分布,但就整个平原地区而言还没有形成点、片、带、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根据在鄱阳湖滨湖73个乡(场)的调查表明,现有护路林占道路长度的25.6%;护渠林占渠道总长度的24.9%;防浪护岸林占湖岸长度的1.95%,固沙林占现有沙林的6.7%;护村林占村旁、宅旁可绿化面积的54.9%。现在仍有大量空隙地可用于营造防护林。在防护林建设历史上,局部范围内结合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对防护林带、林网等曾进行过规划,有的地方还建立了防护林试验站。
 
鄱阳湖滨湖区的农田防护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改善农田生态系统结构、增强系统功能,为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的作用。根据观测,在鄱阳湖滨湖区范围内,农田林网对风速有明显的减弱作用。在林带高度的20倍范围内,风速减弱20%~40%,林带的落叶期和全叶期的防风效应有较大差异,因此,选择林带的营造树种应考虑常绿和落叶树种搭配。林网的调温效应在于风速和太阳辐射的改变。
 
冬季在风速大于1.5m/s的情况下,土表温度在林带高度25倍范围内可增加0.4~0.7℃,1.5m高处的气温可提高0.3~0.4℃。由于林带对风速减弱和温度的调节作用,对“倒春寒”和“寒露风”的抵御作用明显。其大小决定于林网对各气象要素的总效应,因此,对早稻秧苗的生长和双季晚稻产量的影响很大。在林带高度15倍范围内出苗率提高19.2%;林网内林带高度5~20倍范围,二季晚稻平均增产11.9%;减产区只在林带1倍内,减产1.2%;在林带高度25倍内平均增产7.9%。
 
目前,鄱阳湖平原区内防护林基础仍较薄弱,多零星分布在农田区、湖岸边、沙区和村宅周围,还没有构成点、片、带、网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防护林的营造技术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江西平原林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3江西平原林业发展存在主要问题
 
3.1林带设置不合规范,防护效益差
 
如目前形成的林网主、副林带的带距超过了有效防护距离,降低了防护效益,有的林带间距在1400m以上。
 
3.2树种单纯,林相不整齐
 
现有防护林树种以苦楝、柳树、乌桕、枫杨、重阳木、杉木、马尾松等为主。这些树种在滨湖地区有较长的栽植历史,适应性较强,但作为农田防护林树种有其不足的一面,如枫杨、重杨木树冠大、分枝低、材质较差,占地面积大。另外,适宜在我国南方平原水网地区栽植的树种如池杉、水杉、落羽杉、欧美杨等,在本区栽植面积较小。现有防护林树种单纯还表现在纯林占多数,如新建县的防护林中纯林占60.5%,而其中40.1%为苦楝林,31.8%为柳树林;余干县防护林纯林占78.6%,其中,乌桕林为60.2%。由单一树种组成的林带,下层缺少灌木树种而过于稀疏,呈通风结构,防护效益较低。
 
3.3经营管理水平低
 
滨湖区防护林建设发展速度缓慢,除科学研究、总体规划方面的问题外,还有人们对防护林的认识不足和经营、管理水平低的问题。防护林建设的成败,管理至关重要,只造不管或者重造轻管,导致造林不见林,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也挫伤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滨湖区营造防护林曾掀起几次热潮,开展了几次植树造林运动,造林成绩虽然显著,但后期因经营、管理职责不明,防护林权属变更,领导、政策多变,防护林建设时起时落,几经反复,发展缓慢,人为活动破坏也较为严重。
 
4对策
 
4.1提高对发展平原林业作用的认识
 
江西省是南方重点林区之一,山地丘陵面积大,林业发展的基地应在广大山地丘陵地区。在抓好山地林业的同时,应在广大平原地区发展林业。政府应重视和扶持平原林业建设。平原县林业局应把主要力量放在发展本地区的林业建设上,要相应成立林业生产机构。
 
4.2加强平原林业的科学研究,实行集约经营。
 
平原林业和山区林业有不少共同的规律和作用,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在经营目的、发展方向、经营措施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规律。因此,应加强对平原林业的科学研究,例如,开展平原地区的林种结构、树种的选择及组成类型;农、林业的生态关系;各树种的营造、培育、病虫防治、管理、更新利用、经营效益等一系列课题的研究。平原地区自然条件优越,经济、技术、劳动力都远较山区条件好,应进行集约化经营。需要精心选择树种,科学造林,分类经营,普遍采用良种壮苗,因地制宜,适地适树营造速生丰产林,缩短生产利用周期,尽可能发挥平原林业以生态效益为主的多方面效益。
 
4.3要在平原林业建设中给予特殊政策
 
平原农区并非国家的林业生产基地,其主要作用是发挥生态效益,同时,提供农民自用的木材、燃料或其他林产品,或为当地用材企业提供木材。因此,为了调动平原地区农民经营林业的积极性,必须给农民以经营林业的实惠和自主权,有合算的经济利益。在政策上给予扶持,特别是平原农区经营林业生产的木材不应列入国家计划,而实行木材全部议价出售,价格随行就市,在税费的征收等方面给以特殊政策。国家给予平原农区经营林业的一些特殊政策,以让平原地区在保障农业生产的前提下获得木材和林产品。
 
4.4统一规划,有组织机构,有专业队伍
 
平原林业应以县为单位进行总体规划,省、地县应设置专门机构或专职主管平原林业的干部。平原县应有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组织平原林业的技术工作。
 
5结语
 
纵观国内外平原林业的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平原林业将成为今后农业结构中的一个重要产业,江西省地貌特征是“六山一水二分田”,林业用地面积大,但山区林业不能替代(或不能完全替代)平原林业所发挥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平原地区以农业、牧业为主。因此,发展林业必须以促进和保障农、牧业为前提。据此,江西平原林业的发展战略目标,应是最大限度地改善农区生态环境,最充分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逐步建成一个结构合理、综合发展、最优全效性的农用森林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