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化共生的中学校园景观改造———晋江市第一中学景观改造项目为例
张艺能(福建艺景生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福建厦门361000)
摘要:中学校园景观是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当前许多中学校园景观存在缺乏特色、互动性和文化内涵等问题。以晋江市第一中学景观改造项目为例,在景观改造项目中,采用了文化共生的设计理念,将现代元素与传统元素相结合,打造出一个具有共生特征的校园文化景观。
校园景观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反映学校的文化底蕴、历史传承和发展方向。而中学校园景观改造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通过景观改造可以提升校园环境的质量,同时也可以传递校园文化,增强中学生的归属感和凝聚力[1]。
国外许多中学已经进行了校园景观改造,以提供更舒适、安全、有意义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中,基于文化共生的设计理念在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实践,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将文化共生应用于中学校园景观改造中。例如,日本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融合,营造出独特的校园氛围;在美国,一些中学通过在校园中设置文化设施、展示当地历史和文化等方式,增强校园的文化特色和认同感[2]。
国内基于文化共生的中学校园景观改造也逐渐得到了重视,一些中学在校园景观设计中,注重传承和发扬学校的历史文化,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景观。例如,上海市浦东新区的一所中学在校园景观改造中,通过挖掘学校历史和文化,打造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景观,包括校史馆、文化长廊等。因此,基于文化共生的中学校园景观改造具有重要的意义。
1文化共生与中学校园景观的关系
文化共生是指在不同文化之间相互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化形态[3]。文化共生景观设计特点:
(1)尊重校园历史和文化: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挖掘和传承校园历史和文化,通过景观设计手法将其呈现出来,增强校园的文化特色和认同感。
(2)引入地方文化元素:将地方文化元素融入校园景观设计中,如设置地方特色的雕塑、书画、文化长廊等,让中学生感受到地方文化的魅力,增强校园的归属感。
(3)多文化融合: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注重不同文化的融合和创新,营造包容、开放、多元的校园环境。
(4)强调可持续发展:在景观设计中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绿色建筑材料、节能技术等,营造低碳、环保的校园环境。
(5)体现互动与参与性:设计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的景观,鼓励中学生积极参与校园生活,增强中学生与校园环境的互动和交流。例如,设置互动性强的装置小品、座椅、游戏设施等。
中学校园可以通过景观设计和文化元素的植入,体现学校的文化特色和历史传承,同时也可以通过公共艺术的形式,传递文化信息,教育和审美双重作用[4]。此外,中学校园景观也可以通过植物配置和景观设计,营造出一个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质量,从而更好地实现文化共生的目标。因此,中学校园景观与文化共生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关系,在改造中学景观时,需要充分考虑文化共生的因素,以营造出具有文化内涵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2项目概况
晋江市第一中学坐落于泉州市晋江市青阳街道石鼓山,依山布局,同时处于晋江市中心,周边环境交通十分便捷。它是一所至今建校有71年的名校,学校拥有丰富的文化和历史资源,也是一所省一级达标校、示范性普通高中,占地面积104667.19m2。晋江市第一中学景观改造秉承着“诚严勤毅·学生第一”办学校训,打造“晋水流长·石鼓山青”的特色文化校园。
3场地现状问题
校园景观位于山地风貌,基础环境总体较好,但是校园场地文化不突出、空间环境零碎、边坡与挡墙生硬、部分绿地绿化缺失与表土裸露不美观、多处建筑露台闲置等突出问题,导致校园独特性不凸显和文化氛围还不够,丞待重新梳理校园的景观空间布局,进一步挖掘石鼓山的文化、校园办学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等。
4景观改造理念
首先,尊重基址资源,反映场地历史和场所文化脉络,提炼场地的内在精神,打造有记忆点的“文化型”景观。其次,尊重场地内的植被条件,进一步丰富种植层次,修复山地形,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环境空间。最后,增强景观参与性,提高青少年与环境的互动积极性,打造引领学习的“开放型”景观。
5景观改造原则
(1)设计布局合理,在调研场地状况、人群需求和人流活动半径的基础上,一是选取合适改造点,增加和提升景观空间,提供给师生更多的可观赏、游览、休息、驻足的地方;二是以石鼓山基地为原型,融入校园文化,突出以点创线成面,强化文化赋校目标。
(2)优先植物树种,重点梳理场地内现状植物群落,因地制宜,尤其是充分利用校园场地内大型乔木、长势佳和形态美的中下乔木树种,根据不同的空间关系,合理增加主要乡土树种(如市树市花)和适当引进特色树种,既能满足固土、遮阴等生态功能,又能营造观赏层次效果,实现重新优化植物配置,体现校园优良的育人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3)设计人员全过程参与,根据实际场地做设计内容的动态变更,并且及时与校方、施工单位和预算单位进行沟通,集思广益,保证在校园景观改造中准确表达设计理念,直至项目顺利建成与投用。
6景观改造策略
6.1融入场地校园历史文化与精神内核
校园不仅是一座文化的殿堂,更是一座文化的宝库,可以为人的心灵提供熏陶和浸润性的滋养,也是一个塑造人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中存在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人文景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资源之一[5]。项目重点营造“鼓闻振寰、鼓台弦歌、鼓园躬读、鼓扬天虹、鼓传圣贤、鼓报春晖、鼓铭灯影、鼓石磐根、鼓激飞浪、鼓亭通幽”十大文化节点,不仅承载了晋江市第一中学校园精神,更让师生沉浸在石鼓山文化的熏陶之中。
如鼓传圣贤景点位于教学楼区,将名人雅士融入景观雕塑中,改造添加汀步环绕园区,增加绿化树种,让中学生能更好地在其中漫步,方便中学生们课余时间休憩而坐畅谈名人的历史故事,赋予场所精神和意境,使其焕发生机,促进师生之间、人与文化之间的互动性。同时,将本校校训、校园历史与读书长廊、景石、亭等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以及建筑露台空间的更新利用,形成具有连续性的文化故事线。
6.2更新原有植物搭配,注入文化内涵的乡土植物
在绿化配置时,保持石鼓山风貌和周边环境的协调,通过采用乔木、灌木和地被植物的组合种植方式,注意建筑采光与通风、施工方便和局部种植土壤改良,将校园景观提升至更高的层次,并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景观改造。在校园内主要栽种一些乡土植物,如菩提树、鸡冠刺桐、丛生香樟、凤凰木、天堂鸟、木芙蓉等,既可美化校园环境,又能净化空气。为了缓解中学生的学习压力和缓解紧凑的生活节奏,设计种植一些具有文化内涵的植物,如金桂、银杏、罗汉松、红枫、造型榕树、矮茶梅、兰花、南天竹、紫竹等树种;搭配模式有:
(1)金桂-红叶石楠球-兰花+八角金盘+南天竹+鸭脚木;
(2)丛生木芙蓉-红叶石楠球-天堂鸟+花叶良姜+三角梅+长春花;
(3)红枫-山茶+红花檵木球-旱伞草+鸢尾+矮茶梅+再力花+石菖蒲;
(4)紫竹-红枫-苏铁+紫花马缨丹+满天星。这些植物还可以起到防蚊驱蚊作用,让人感到心旷神怡,加强校园环境的文化体验氛围。
6.3注重以人为本,融入古典园林艺术手法
中学校园景观以学校全体师生员工为服务主体,直接关系到师生的学习氛围和生活环境。一是景观设计之初,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满足本学校师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二是结合中学教育特点与造价投入,对该校园景观进行改造创新;三是教师与中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景观改造,与设计师们进行深度交流,表达自己对于景观设计的想法,为校园景观文化设计尽一份微薄之力,既能满足师生对于校园景观的要求,又能将校园景观发挥到极致;四是遵循校园的历史文脉,设计运用中国古典园林的框景、点景、借景等设计手法,在布局中注重与周边环境、建筑的和谐相处,创造出独特、有文化气息的校园环境。如鼓园躬读景点由于内庭空间窄长,植被凌乱和郁闭度极高,阳光不足导致活动空间匮乏,通过适当疏散植被和补植植被种类,增加主题铭石和活动小广场,营造优良的中庭环境,改造后的场地不仅适应中学生户外活动、交往和小型集会的需要,还体现了书院式文化的独特风貌(见图1)。
鼓亭通幽景点位于校园西北角,根据地形地貌增设假山跌水、溪流、游步道和植被的空间布局,结合现状古榕树造景出曲径通幽的景观感觉,创造山水相映、绚丽多姿的园林景观效果(见图2);围绕吟风亭提供适宜的坚硬场地,增加户外家具设施,为个人独自阅读和思考、小型同学聚会交流提供一个安静的场所。在挑选树种时,优先考虑中国古典园林中使用频率较高的树种,如传统园林里常用的樱花、银杏、金桂、紫薇、山茶、紫藤等植物,以创造一个轻松惬意的休闲空间。
6.4加强景观文化整体性,提升内在价值和外在表达
为了确保校园景观文化的整体和谐,必须将其视为校园规划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确保各种景观文化之间的衔接,营造整体景观体验[6]。校园景观是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学校教育教学有密切联系,有必要从整体出发对其进行总体规划。该项目在改造中,对整个校区进行整体的综合考量,将校园分为不同的区域,如教学区、休闲区、运动区、生活区等,每个区域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如同系列的十大文化景点,使整个校园景观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将校园景观艺术化,通过植物的配置、景观的布局、灯光的设置等手法,将校园景观打造成一件内在文化与外在艺术交融的作品,让中学生在其中感受美。
6.5可持续发展与“五感”设计方法相融合
“五感”设计是指通过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这5个感官来实现设计的方法。在校园景观改造中,结合大自然,运用“五感”设计方法,可以丰富师生有形和无形的感官体验,更好地展现校园的人文关怀,融入可持续发展理念,可提高校园环境质量,实现校园“生态自然和文化内涵”的综合环境育人目标,塑造“启智、修身、明志、育才”的立体体验式校园景观。
如该中学校园景观改造中通过听觉设计的方法,如播放背景音乐、水景、雾喷等,严格分时段控制减少资源浪费,营造宜人的学习和生活环境;通过嗅觉设计的手法,如植物花香、草香等,让中学生感受到自然四季更替,同时种植本地植物、选用低维护的植物等,以降低校园的碳排放量;通过可持续的材质和设计手法,如使用木材、生态板材等可再生材料,或采用雨水收集、绿化屋顶等技术,增强校园的触觉体验;通过菜园和果树的种植和养护,让师生更好地了解植物的生长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感受劳动带来的美食味觉成果;通过设计组合式鼓形小品、硬质材料与植物色彩和肌理、灯具造型与夜景照明、边坡与挡墙美化处理等,再造形式统一、层次丰富的校园视觉美感。
7结语
晋江市第一中学通过景观改造实现了文化共生,让传统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一个具有共生特征的校园文化景观;同时,该项目也提高了校园环境质量和互动参与性,为中学生提供了一个舒适、安全、美丽的学习和生活沉浸式园地。当下,校园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空间,需要我们更关注环境育人的综合功能,在校园与城市、建筑、环境、文化、人、时间等共生内容寻找适应时代发展的吻合点和突破口,不断改进校园内涵式育人环境,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