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风景特质评价方法 - PenJing8
面向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风景特质评价方法
2022-01-28 19:53:07  浏览:0
摘要:全球城镇化背景下,区域生态环境逐渐破碎化。目前的自然保护地系统因行政边界限制等原因,难以确保区域生态系统的全面保护。面向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目标,构建包括风景特质识别和生态完整性评估 2 个阶段的风景特质评价方法,为实现区域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提供基础依据。

以青海省湟水谷地为例进行风景特质评价实践,获得风景特质类型、区域及保护优先级等本底信息,以风景特质区域为基础空间单元指导湟水谷地自然保护地的整合优化,并重点阐释达坂山山系自然保护地系统的整合优化过程。
 
随着人口增加和城镇化进程加速,地球生物多样性迅速下降[1],自然保护地对于阻止物种的灭绝至关重要[2]。中国被认为是拥有最多高优先级和高效益保护区域的国家之一[3]。

中国在过去几十年建立了针对不同自然资源类型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地,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实施分部门、分要素管理的自然保护体制[4],大多自然保护地由部门主导、地方自下而上申报而建立[5],从而导致自然保护地范围受限于行政边界、保护优先级模糊[5],并出现类型交叉、空间重叠[6]等问题。因此,亟须在区域尺度、从全局着眼解决上述问题,实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7。
 
2019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实施《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整合归并交叉和相邻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是保护中国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5]。但是,目前面向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研究较少,且现有研究主要围绕整合优化的规则和路径[5,  8],而区域尺度下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方法尚在探索中。

因此,在区域尺度下构建包含风景特质识别和生态完整性评估的风景特质评价方法,由此获得的风景特质类型、区域和保护优先级评价信息可作为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基础空间信息。
 
1  面向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风景特质评价方法
 
1.1  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的困境
 
中国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过程中主要面临保护的对象和范围两方面问题:
 
1)中国自然保护地的保护视角和对象种类多样[9],一个区域中往往包含多类保护对象,使自然保护地的整合和分类产生困难;
 
2)自然保护地范围受制于行政边界[8],并且范围内存在大量乡镇和耕地[8],需要根据生态学原理将保护优先级高的区域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并将保护优先级低、生产干扰活动多的区域调出。
 
因此,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需要参考包含自然资源和风景名胜等多类保护对象的信息,并对保护优先级进行科学评估。

面向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风景特质评价方法
 
1.2  将风景特质评价作为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方法
 
《欧洲风景公约》(The European Landscape Convention)[10]对风景的定义为:“风景是由人所感知的地区,其特质是自然和人类行为共同作用的结果。”风景特质是指在自然和文化要素影响下产生的使一个风景区域与另一个风景区域不同的风景要素组合[11]。
 
在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过程中,以风景特质作为研究对象旨在站在整体性视角梳理各类保护对象,并跨越行政边界进行自然保护地范围的划定。目前,英国[12]、比利时[13]与中国[14]等国家已站在整体性视角对风景特质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15]。风景特质评价方法主要包含 2 个阶段:
 
1)对使区域与众不同的风景要素组合进行客观识别;
 
2)根据特定的规划目标进行评估。在全球环境恶化的背景下,风景特质评价作为可持续风景管理和规划的新工具[15]能够为决策者提供整体的区域信息[16]。目前,该方法已被用于区域[12]、国土[14]、地方[17]等多个尺度以及不同类别的自然保护地[18-19]中,为风景管护提供参考框架。
 
但是,现有研究主要针对单一自然保护地区域,以风景视觉敏感性[20]、风景承载力[21]为评估手段,进行森林视觉质量、住区发展规划的管控;对于区域尺度下多种自然保护地的整合研究较少,缺乏相应的评估手段。

面向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风景特质评价方法
 
根据《指导意见》中对自然保护地整合工作“保持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基本原则,本研究选择生态完整性作为面向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的风景特质评价的评估工具。生态完整性是指在特定区域中支持和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完整的能力[22],是环境保护中的关键概念[23]和自然保护地评估的重要环 节[24]。
 
目前,自然保护已经从传统生物群落保护的要素式思维[4],转向重视生态完整性保护[25]的整体性思维。生态完整性评估是指对特定生态系统类型的组成、结构、过程和连通性的当前状态进行简洁评估[26],从而获取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和维持稳定性的程度等信息[27],从而确定区域保护的优先级[28]。
 
生态完整性评估通常采用多种生态指标概述性地描述生态系统[29],指标的选取需要全面考虑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在区域尺度下可以从破碎度、敏感度、连通度和保护区域代表性 4 个维度中[30]选取具体指标。近年来,生态完整性评估已应用于加拿大[31]、美国[32]等多个国家的保护地规划和管理中,具有快捷和低成本等优势[33]。
 
综上,风景特质评价方法在区域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过程中能够发挥以下作用:
 
1)通过风景特质识别获得风景特质类型和区域,有助于厘清多个自然保护地交叠而导致的保护对象模糊的问题,有助于跨行政边界划定自然保护地范围;
 
2)生态完整性等级信息有助于确定应该被纳入自然保护地范围的风景特质区域,从而实现“应保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