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南花景道路绿化景观特征分析 - PenJing8
山东济南花景道路绿化景观特征分析
2023-12-16 22:25:21  浏览:0
花景道路绿化景观特征分析
 
刘艳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济南250200)
 
摘要:国内道路绿化经历了从单一功能到功能、景观、生态、文化等综合功能的研究进程,花景道路作为道路绿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其设计和建设需要考虑到环境、社会、经济等多方面因素,需要借鉴和运用相关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基础。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基于场所理论,系统分析花景道路,以探索道路绿化景观的特征及其对精神恢复的影响机制,为今后发展特色化的道路绿化景观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参考。
 
1场所精神与花景道路
 
1.1场所精神理论
 
“场所”和“场所精神”是该理论的核心概念。场所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区位,是场所精神的物质实体,本身不具备情感特征。诺伯舒兹认为,人和场地是场所的两个构成元素,人们参与活动的场地称之为场所。场所包括自然场所和人工场所,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具有清晰性的空间特征。
 
场所精神是场所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由著名的挪威城市建筑学家诺伯舒兹提出,是源于建筑理论领域的概念,从字面意义看,包括场所和精神两部分。场所精神以场所的物质特征为基础,是对场所及其特征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是对场所社会人文的凝练和升华。
 
场所的物质特征是具象化的存在,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的物质要素。以此为基础,受人的种族、阶层、文化、历史等因素影响,不同的人产生了不同的认知与能动性,在与环境的融合过程中,逐渐产生安全、认同、归属等情感感知。人化的场所产生社会属性和价值,进而产生场所精神。
 
场所精神的内涵特性包括唯一性、可识别性、认同和归属性三方面。正如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所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每一个场所都存在于特定的时空,因而唯一性特征是场所的基础特征,是场所可识别特征的基础;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不同时空下的场所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可识别特征,也就是方向感;认同和归属特征是场所精神的核心内涵特征,是场所的情境升华。基于以上分析,可总结出场所精神的物境、场境、情境3个层次境界(见图1)。
 
山东济南花景道路绿化景观特征分析
 
1.2场所精神对花景道路的影响
 
1.2.1方向感的营造。花景道路的可识别性和方向感营造,首先要分析道路及边界围合的场所特征、道路所在区域的场所特征,可以统称为物质特征,主要包括地景要素构成的自然环境特征(地表、起伏、植物、水)及人为要素营造的聚落环境特征,要具体到环境特征的组成要素、颜色、形式等,尤其是体现乡土特征的乡土观花植物。
 
1.2.2认同感和归属感的营造。分析花景道路相关区域和要素的内涵特征,如乡土民俗、历史人文、时代文化等共性的精神特征和表现形式,保护和延续场所文脉,塑造花景道路的情感认同和精神升华。因而,不仅要分析道路红线内的花景,更要从整体角度处理好道路红线内外自然特征、人为环境、人文特征和场所本质的协调和统一,重塑花景道路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才能破解道路景观趋同及情感缺失的问题。
 
2城市意象理论与花景道路
 
2.1城市意象的构成要素
 
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城市设计学者凯文·林奇在著作《城市意象》中最早提出城市意象的概念。林奇通过实地调查波士顿、洛杉矶和泽西城等城市后,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了城市居民的主观感受和认知,总结了城市意象的构成要素和特征,提出城市设计应该关注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提升。
 
凯文·林奇提出并探讨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这些要素对城市意象的影响。通过对城市居民的实地调查,可深入了解他们对城市不同要素的感知和评价,有助于制定更符合居民需求的城市规划和设计方案。这五大要素相互联系,相互重叠穿插,相互转换,有助于观察者在思维中建立起对城市空间环境的总体印象,从而体现城市的可识别性和独特特征,形成城市意象。
 
2.2城市意象对花景道路的影响
 
城市意象的五大要素,将理论具体到物质特征的归纳分析,有助于景观结构的规划指导,对提升花景道路的方向感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通过与花景道路的融合研究,可以明确花景道路的景观轴线结构、主次关系,形成重要景观节点和边界印象的布局,妥善处理线性道路与周边环境的景观界面,从而创造出具有鲜明景观特色、突出绿化空间序列、与城市空间有机结合的景观意象。
 
3景观空间尺度与花景道路
 
3.1景观空间尺度
 
景观空间尺度指可感知的人视空间,主要通过围合方式、体验感知、序列与转换等要素进行营造。不同的围合空间能丰富场所的特征需求,借助封闭式、半开敞式、开敞式等围合方式营造丰富的场所景观空间;通过不同比例、尺寸的垂直和水平维度营造,有利于人与人、人与景观环境的空间体验;结合通行方式、尺度和围合的变化,能通过景观序列和转换丰富道路景观。
 
3.2景观空间尺度对花景道路的影响
 
在花景道路规划设计中,景观空间应合理布局,与周边场所环境相互融合,用透景融合优美的空间环境,
用障景遮挡影响道路景观的空间环境,丰富空间功能和精神需求,塑造尺度适宜的景观体验,如对于商业主题的花景道路,宜采用相对开敞的方式,用点缀花景烘托商业空间;对于生活型花景道路,适宜采用相对封闭的小尺度景观空间,丰富邻里活动需求。另外,通过道路纵向景观的起、承、转、合,使花景道路产生空间、时间、情感等场所感知的转换。
 
4花景道路的相关理论研究
 
4.1城市道路
 
城市道路首先依托于道路营造。《尔雅》中论述:“道者蹈也,路者露也”,即道路是人们踩光了地上的植被,露出了土壤,形成一条明显的通道痕迹。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标准,城市道路系统规划以满足客、货车流和人流的安全与通达畅通为主,注重反映城市风貌、城市历史和文化传统等识别性,为人们提供相互交流的线性公共场所,也是展示城市外观的一种方式。
 
4.2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定义相对宏观,是道路绿化整体呈现的景观。城市道路绿化景观是最直观展现城市绿化景观的线性廊道,起着联系和沟通不同生态系统、不同类型绿地的重要作用,是城市绿地系统的关键要素之一。城市道路绿化设计规范见表1。
 
按照《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城市道路规划设计主要采用城市道路绿化断面布置形式的模式,分为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及其他形式。
 
4.3花景道路
 
在综合城市道路、城市道路绿化景观等研究的基础上,将花景道路宏观定义为:在道路及可视范围内,以植物花景为主要景观特征的道路绿化景观,包含道路红线内绿地花景、道路附属设施花景、道路红线外自然及人工边界的花景。结合实践研究的可操作性,从微观定义为:在城市道路中,以植物花景为主要景观特征的道路绿化景观,主要包括城市道路绿地内观花植物、花景小品、景观照明及附着于道路景观的花景等内容。
 
花景道路是一种特殊的城市景观设计,它通常将城市交通道路与景观设计相结合,使道路植物景观突出花景主题,营造出一种生态优美的城市花景意象。花景道路设计不仅可以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品质,还可以提高居民的身心健康水平,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4.3.1花景道路的空间形态。道路的最初形态起源于单纯的交通目的,随着道路与绿化带布置形式的变化及道路功能的多样化,花景道路空间形态由单一向多样化发展。理论基础上,可以将花景道路按板式分为以下5种。
 
(1)一板式。道路直接或通过人行道连接道路边界的形式,一般分上下行或单行通道,常见城市旧城道路。场所特征的体现:没有预留绿地空间,交通组织性、景观性、生态性差。植物景观:根据主路到道路红线的距离情况,空间小的道路主要通过增加种植观花灌木、地被或时令花卉的花箱、立体挂花等花景设施提升,空间大的可以改造树池连穴,增加行道树或路侧绿带。
 
(2)一板二带式。最常见的绿化模式,是“机动车道+两条绿带”的空间形态,具体分为“车行道+行道树绿带”或“车行道+路侧绿带”方式,绿地形式包括两条行道树绿带或路侧绿带。场所特征的体现:有行道树绿带或路侧绿带,随着绿带宽度增大视线通透性,越能展现道路边界外的自然场所特征,越容易设置多功能体验空间。植物景观:绿化空间相对较大,主要通过观花乔木、灌木、宿根地被的不同配置形式提升。
 
(3)二板三带式。较为常见的模式,是“机动车道+三条绿带”的空间形态,绿地形式包括一条中间分车绿带、两条行道树绿带或路侧绿带。场所特征的体现:绿地形式丰富,可以兼顾车行、步行两种使用需求。植物景观:可以综合应用观花乔木、灌木、宿根地被、时令花卉等不同配置形式提升。
 
(4)三板四带式。较为常见的模式,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四条绿带”的空间形态,绿地形式包括两条中间分车绿带、两条行道树绿带或路侧绿带。场所特征的体现:交通导向强,分车带宽度窄,道路两侧绿带可以结合地形设置不同主题的绿地空间。植物景观:可以综合应用观花乔木、灌木、宿根地被、时令花卉等不同配置形式提升。
 
(5)四板五带式。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五条绿带”的空间形态,绿地形式包括1条中间分车绿带、2条两侧分车绿带、2条行道树绿带或路侧绿带。场所特征的体现:交通导向强,分车带宽度较窄,中央分车绿带或路侧绿带可以结合地形突出不同主题的绿地空间。植物景观:可以通过观花乔木、灌木、宿根地被、时令花卉、花景设施提升。
 
4.3.2花景道路的主要绿化形式。虽然城市的道路性质、分类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但分车绿带、行道树绿带、路侧绿带3种基本绿地形式具有普遍性。在本研究理论基础上,花景道路的主要绿化形式可以分为4种。
 
(1)分车绿带:一般包括中间、两侧或多条分车带,主要交通功能有引导交通、防眩光;主要园林功能有提升道路遮阴、降噪、标识。
 
(2)行道树绿带:设置在人行道与车行道的中间,通常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化带,包括单独树池的行道树形式。
 
(3)路侧绿带:设置在路两侧,道路红线和人行道边沿间的绿化带。
 
(4)附属于道路设施的花景绿化:可应用于道路附属设施的绿化形式。
 
5结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关注花景道路的设计和建设,一些城市已经开展了花景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如北京的三里屯路、南京的百花园路等。这些道路不仅可以让人们欣赏到美丽的自然景色,重塑城市的场所精神,也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针对当前花景道路的景观趋同和情感缺失问题,迫切需要场所理论的研究与融合。